分享

身边人乱来搞不定,下场一样很惨

 佛啊呀 2016-01-06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二条:党员干部,光自己干净就行了吗?

3:46 党员干部光自己干净就行了吗? 来自中国之声


昨天咱们说了一条,不许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这说的是领导干部本人。那我不敢干,我藏起来了,我在背后遥控亲信干,这纪律处分条例是不是就管不了我了?您猜。


这种馊主意不可能今天才有人想,600多年前就有人不信邪了。明朝正统初年,内阁首辅,就是首席大学士,那都位列六部尚书之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这位名叫杨士奇。


士奇


《杏园雅集图》记述了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画家等十人在杨荣的杏园聚会之情景。


杨士奇本人是一个很有能力也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但是这人有一个大毛病。明代李贤写的《古穰杂录摘抄》里记载“士奇晚年泥爱其子,莫知其恶最为败德事”。说杨士奇晚年惯孩子惯得都没边了,却不知道他儿子其实品行非常恶劣。有人来跟他告状,杨士奇反而怀疑人家,他儿子也讨厌,恶人先告状,说这坏事其实是告状那人干的,我为了乡亲们,阻挠了他的行为,所以他诬告我。时间长了,杨士奇坚定地认为,他儿子就是全国十佳青年。


后来乡亲们实在忍不了了,我跟你爹还说不着了,我直接告到朝廷去,“奏其人命已数十,恶不可言”,说这杨士奇他儿子都犯下几十条人命了,这再不管没天理了。“朝廷不得已,付之法司”,把这案子交给司法部门处理。



这朝廷为什么不得已呢,因为说白了吏部、刑部这帮人,连尚书一把手全算上,都没杨士奇势力大啊,人家那是一手遮天的人物啊。朝廷好不容易磨磨唧唧立了案,还是特没起子,《古穰杂录摘抄》记载,说当时“士奇老病,不能起,朝廷犹慰安之,恐致忧。”说杨士奇岁数又大又有病起不来床,朝廷还派人去安慰他,说我们查你儿子啊,也就意思意思,你别为这事操心。


过了一年多,杨士奇死了,“始论其子于法,斩之”,朝廷这才按律把杨士奇的儿子办了,砍了脑袋。你就说这人活得多失败,脑袋都滚在泥巴里了,还落了一个什么下场呢,“乡人预为祭文,数其恶流,天下传诵”,杨士奇的乡亲们早早就给他儿子写好了祭文了,把他的恶行掰开了揉碎了写了一溜够,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这么一号遗臭万年的人物,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这整个一高衙内的模仿秀。那领导干部本人看起来干干净净清清白白,跟小葱拌豆腐似的,但是装他这盘,他的家人亲信可黑得跟煤渣子似的,这种情况怎么管呢?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二条规定了:纵容、默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党员干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当保护伞,甭管伞多干净,底下遮的东西有猫腻,那就没有好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