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火器史上的耻辱——满清大炮!

 daimatsu 2016-01-07



清嘉庆4年(1799年),满清决定对前朝——明朝的一百六十门“神枢炮”加以改进,制成“新式”火炮。炮还没有动工,就先定下了一个很威风的名字——“得胜炮”。但是,经过改进后的“新式”火炮——“得胜炮”的射程还不及前明遗留的老古董——“神枢炮”!

老古董“神枢炮”的射程在明灭亡三百年后,还有百步之遥的射程,但是,满清新改进的“得胜炮”的射程连百步也不到!还不及三百多年前的老古董!

这算不算中国火炮史上的第一耻辱???

其实满清火炮的耻辱还不止这些!

在明代《武备志》中,有明代锻打法制造火炮的工艺。依照此法打造的火炮有三个优点

首先,小炮可以发射大炮弹,提高了火炮威力。一门炮“二百斤者,可容二斤有零之大弹,可抵千二百斤炮之用。重六十斤者,可容一斤十二两大弹,可抵前进炮之用。虽不能以一当十,已可以一当五。因又精益求精,再仿制百二十斤小炮以为,百斤小炮一位,而其膛可受大弹仍与前两炮等,竟可以一当十矣。炮愈轻,工愈精,力愈大。”

其次,绝无炸膛之忧。因为“铁经百炼,永无铸造之炸裂。”

其三,轻便灵活。“施用灵活,尤胜巨炮之笨重,弹子废除,到远四炸,又足以惊敌营而裂贼船,一人可以挽放,两人可以抗抬,小车小船皆可运载,即施之陆战行阵,亦可以进止自如。”

但是,这个优良的造炮工艺到满清却失传了!

那么,满清的造炮手艺如何呢?请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民族英雄关天培的见闻:

在1835年,关天培为改善虎门炮台的防御态势,新造大炮四十门。在试放检验新炮性能时,竟然炸膛10们!另有5们新炮存在其他问题。关天培在检验炸裂的火炮史发现:

“碎铁渣滓过多,膛内高低不平,更有孔眼”,其中有一孔洞,能“贮水四碗”!

这就是满清一代造炮的手艺!

这样的手艺,学者茅海建归纳出原因:首先,规定各种兵器的型制,其次根据型制规定其制造工艺,再次,根据型制、工艺定下打造兵器的工价、料价。这是所谓的“官价”。这个官价还是铁价不二,不容更改变动!倘若打造兵器的价格和费用超过了官定的价格,超出部分不准报销,一律制造者自掏腰包!

而事实上,康熙朝开始,中国的物价、工价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是,遇上这路铁价不二的霸王定价,制造者也只好徒呼奈何。然而无论怎样的官价,遇上了不愿赔钱的制造者,都有法子对付:偷工减料!而,偷工加料的物品想要通过验收进入官家兵器库,少不得用贿赂的法子买通验收官员,滋生出腐败这颗毒草。

说到满清的造炮手艺只差,想起了明朝赵士桢,此先生认真的考察过造炮的材料问题,进而,把思维的的锋芒指向造炮用钢使用的燃料。这先生说:

“制铳须用闽铁,他铁性躁,不可用。炼铁,炭火为上,北方碳贵,不得已以煤火代之,故迸炸常多。”

这话,用现代冶金科技的成果来检视,是绝对成立的:因为煤炭含硫量高,用煤炭火冶炼出的铁含硫量也高,质地脆,所以会出现频繁炸膛现象。木炭火避免这个缺陷,所以冶炼出的钢铁不会出现那种问题。

关于满清的火炮书俄也多少看过一些,俄真是找不出满清有“赵士桢”!能装四碗水的炮膛沙眼,无论如何不会在明朝的火炮上有!

虎门炮台的大炮何以如此差劲,俄引用了学者的权威定论,不过,这个帖子既然要挂原创,必定要趸出俄的私货,所以,俄把自家的私货拿出来:

满清的造炮手艺奇差,在俄看来,那是先天不足。

其一,满清大炮的祖源,都是从击溃明朝军队的战场上缴获,以及明朝汉奸——孔有德之流奉献的火炮成品。然而,缴获、奉献的明朝成品固然为数不少,但是,总是外来的有限,所以,满清也在自行仿制明朝火炮。它们仿制的手段仅仅是用“失蜡法”进行低等级的山寨,对于打造法打造火炮的具体工艺细节,根本一无所知!所以,满清一代的火炮技术虽然源自明朝,但是起点要远低于明朝。

怎见得满清早跑的技术起点要远低于明朝?且看它们用的“失蜡法”。

满清用“失蜡法”铸造火炮所用的蜡模,依据的模型乃是明朝的实物火炮。依据最普通的机械加工常识,无论什么样的加工手段造出的产品,它的尺寸与原准图纸相比,都是有误差的,这个误差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哪怕当下精密的数控车床造零件都有这个误差。更休说满清/后金用的“失蜡法”!

明朝末年为了对付后金/满清,引进、仿制西洋大炮,聘请葡萄牙铸炮师铸造大炮,这都是明清尤其是清朝大炮的祖本。但是,无论明朝仿制,还是在葡萄牙铸炮师指点下铸造大炮,这些火炮与西洋大炮的原准设计都是有误差的。这个误差不单单是明朝工匠造炮时有,就是西洋人造炮,成品与原准设计都有误差,这个误差是绝对不可避免的。这样的误差也使得明朝大批量制造出的大炮的性能与原本的设计性能稍有差距。不过,有葡萄牙铸炮师的指点,以及徐光启这样的懂近代西方科技的精英的规范,明朝大炮的性能当离西洋原准设计不会差很多。

而后金/满清用来制造“蜡模”的明朝大炮,与西洋原准设计已有误差;其性能有所不及西洋原准设计。而后金/满清在依据这样的大炮制造“蜡模”是,“蜡模”本身的误差又加入进来。而后,根据“蜡模”制造的“炮范”又有误差,这个误差也加入进来,最终后金/满清的造出的大炮经过“失蜡法”的至少两步误差“放大”,那么,这种明朝大炮进行低层级的山寨造出来的货色——满清大炮,无论在尺寸和性能上都和明朝大炮有极大差距,性能也远远不如。更休说比西洋大炮的原准设计!换言之,清朝“失蜡法”制造出的货色,要比明朝的实物大炮性能差的太多!可以说,后金/满清用“失蜡法”制造大炮这个路子,实际上就是根基不稳的一座“歪歪楼”!在这样的“歪歪楼”里住人,最后的倒霉是不可避免的!满清大炮的制造技术基础根植于这样的“歪歪楼”智商,那么,满清改造前明“神枢炮”为“得胜炮”惨遭失败是理所当然!

然而,在那个时候,这样的火炮能打响就能伤人,能伤人就能打胜仗,满清很得意啊!但是,这样的破烂能对付游弋在茫茫大海上的西洋军舰么???

一个灰渣底子你想起万丈高楼???

其二,《武备志》、《火攻挈要》等武器制造书籍被列为禁书,使得满清聪明的巧匠难以窥知前代造炮的知识遗产,根本无从继承!既然无从继承,何谈复制创新???

据说清朝在洋人南怀仁的指导下造过火炮,何以满清的火炮技术不及明代???

无他,南怀仁者,传教士也!史书上,并未提此人是否精通造炮术!他倒是可以根据西洋造炮的书本上的洋文和图样指挥满清制造新炮,但是,这样的制造乃是依葫芦画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低层级的山寨!满清一代的造炮技术退化势所必然!

更让人扼腕的是,满清的造炮术固然退化,而且,连带着制造炮弹的能耐也在退化!

明末,为了对付后金/满清,引进了“开花弹”——一种爆破弹。这种炮弹在明朝覆亡后,连同明朝引进的西洋大炮都被满清拥有,但是,满清统治者根本不去使用,更谈不上改进,年深日久,连满洲大君们都对这种炮弹无知了。更休说满清各级主军的官僚。“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当时造炮专家黄冕都对“开花弹”无知!左宗棠西征新疆时,在陕西凤翔看到前明遗物“开花弹”是,感叹万千:

“(西洋)利器入中国三百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这个,怨不得谁,这是满清统治者在有意用“愚民”术控御全国结出的毒果!而这个毒果毒害的不只是寻常草民,还有封疆大吏,甚至于征讨四方的战将勋臣!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将八十五种大小不一的火炮列位国家制式武器,颁行全国。

我们说,武器装备的的生命力在于根据敌人的装备情况不间断的更新发展,但是,自大成狂的乾隆是根本不知道这一点的!这个“钦定”的玩意儿里,绝大多数是康熙年间的老货!看得出,乾隆以为,大清的江山无人可以撼动,大清的对手,仅仅是前明、三藩、准格尔部、回疆的叛乱者,以及大小金川们!

这真是中国政治史上耻辱!

这个叫“钦定”的破烂,束缚了所有造炮工匠的创新能力,满清的火炮就此落后也势所必然!这样做的恶果,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军队需要火炮弹药,但是,依据的图样却是一百五六十年前康熙时候的陈年老货!

有人对明朝火炮大加责难,那么1840年代的满清大炮又是什么样的“先进”呢?

首先,鸦片战争时期的满清火炮很多是固定的,没有炮架!

再次,有炮架的火炮,只能调整高低角,不能调整方向角,而且整个炮架用低劣的木质炮架,一经大炮施放,整个炮架松动几乎散架不堪再用。

更甚至于,还有没有瞄准具的大炮堂皇的摆在炮台上!即便有写的大炮有瞄准装置,但是,或者只有确定方向的“星斗”,或者只有确定高低角的“炮规”。二者齐备者根本没有!

看到了吧,这些满清大炮啊,离明初的大炮至少五六百年了,竟然没有多少长进!还不及明末引进的大炮!看看那些可以装水的炮膛沙眼!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这里绝对是失效的!

真真是中国火器史上的耻辱!

    (图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告知补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