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作从观察开始:会观察,习作才有话可写(四) 观察方法3

 江山携手 2016-01-07

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是两种不同的观察方式。小朋友们初学观察,由于年龄小,经验少,观察的视野不可能像作家那样宽大。

视野指观察时视力所及的范围,它的远近、宽窄、大小可、以随观察者的主观愿望来调节,观察中根据需要及时调节视野,可以迅速捕捉观察重点,也可以及时获得事物的背景印象。

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同学们知道,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了解到的情况也就不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就是说:横着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它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又各不相同。

又如唐朝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的那样:“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很显然,这是作者站在低处仰望时所见到的景象,所感受到的情形。如果站在山的顶峰俯视,那就不会见到这种“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和“银河落九天”的景象和气势了。

定点观察时,一般地说,可对观察物作由远及近、由广阔到集中的视野调节,对于获取大背景中某一细部的独特之处很有用处,这些独到之处的发现,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确定观察的重点;有时,作由近及远、由窄到阔的视野调节,可以使观察者尽快了解事物的背景和环境;有时作“定点四顾”的视野调节,可以使观察者了解到不同局部,从而把握整体。

视野的调节有如摄像机调节焦距,远而阔时,虽然比较容易获得事物的总体印象和气氛,但不能对每一局部领略得具体细致;近而窄时,可以对眼前事物了解得深入细致,却往往疏忽了事物所处的特定环境。观察时适当调节视野,才能获得既比较全面又比较具体的材料。

请看作家老舍是怎样定点观察草原的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部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想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这里,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定点观察法: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自上(天空)而下(草地)地观察天空时,发现草原上的天空与别处的天空不一样——清鲜、明朗;观察草地时又由远及近,远处“一碧千里”,近处有“平地、小丘、羊群”。景物有静有动、在草原上诸多景物中,抓住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小丘、羊群”重点观察,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重点确,方法得当。

有个小朋友运用定点观察,观察了美丽的东山湖

东山湖是一个美丽的公园。当春风吹绿大地的时候,站在湖边放眼望去,真是风景如画。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轻柔的柳丝在微风中轻轻拂动。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吐艳,散出阵阵清香。小鸟在枝头喳喳叫,燕子在树间飞来飞去。远处,群山一片苍翠。黄绿相间的琉璃塔高高耸立,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湖中碧波清澈,倒映着山峦,高塔;人们摇橹欢桨,小船划破水面缓缓向前,欢声笑语不时从游船上传来。春天的东山湖景色多美啊!

定点观察犹如镜头取景,取什么角度,取什么作主景,什么作衬景,都要经过一番考虑的。小作者在观察春天的东山湖时,抓住公园里的花草树木,人文景观选择性地取景观察,观察顺序由近及远,近处:“柳枝抽新芽”、“鲜花争芳吐艳”、“小鸟喳喳叫”、“燕子飞来飞去”;远处:“琉璃塔高高耸立”,加上游人的欢声笑语,把整个东山湖点缀得妩媚美丽。

金点子   运用“定点法”观察,要注意以下3点:

1.定点观察要选择最合适的观察点。选择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观察,不是随心所欲的,要根据观察的对象和周围的环境来决定。比如:观察建筑物的顶部,就要站在高处;观察底部,就要站在低处;观察四壁,就要站在中间……

2.要注意观察的次序。任何景或物,都要占据一定的位置,不可能一下子把全部情况都看到。所以,观察时,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

3.要注意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做到从整体着眼把握特征,从部分入手突出重点,有面有点,有总有分。这样,下笔时才能中心明确,集中联想,想象时才能不漫无边际,想入非非,离题万里。

动点观察

动点观察又叫变点观察,即按移动的空间顺序观察景物,亦即人们常称的“移步换形”观景写景法。所谓移步换形,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观察者的行踪依次观察各处不同景物的一种观察方法,多用于游记或参观记的写作。

动点观察又叫“移步观察”,也叫“移位观察”。就是在观察的时候,不断移动脚步,改换观察的位置。通过或远或近,或上或下,或内或外的移动,尽量把握观察对象的全貌,以及远近、高低、内外的不同风姿。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就是运用这种方法获得材料的。作者通过脚步的移动,观察位置的变化,按照登上台阶、进了大门、穿过大厅、从大礼堂出来、又参观几个会议厅、走出大门的顺序,把整个大会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观察得全面、细致,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的风姿都一一展现在眼前。

再如《草原》,作者按照看到草原、快到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等地点、方位顺序,不但注意了脚步移动后的景物变化,而且注意了草原的人物。

运用移步法,要特别注意脚步移动、方位变化后的景物变化,使各个部分的特点和整体特点都历历在目,并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个小朋友运用动点观察的方式,观察了刘家峡水电站,他是这样写的:

观察例文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去年暑假,我去甘肃省永靖县看爸爸。到那儿的第二天,爸爸就带我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汽车沿着黄河岸边的公路行驶。我坐在车上,远远地望见一座银灰色的大坝,镶嵌在狭窄陡峭的山壁中间。爸爸说:“那就是水电站的拦河大坝。奔腾的黄河水进入峡谷,就被它拦腰截住了。这座大坝有40层楼房那么高。”

下了汽车,我们登上大坝。坝顶宽阔平坦,可以并排行驶四辆卡车。站在坝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碧绿的湖水映着蓝天白云,更显得清澈。爸爸指着坝底告诉我,湖水从大坝的进水口直冲下来,流入电机房底部,推动水轮机。水轮机不断运转,发电机就产生了强大的电流。电流通过高压输电线,输送到各地去。

我正望着一条条伸向远方的高压输电线出神,爸爸说:“快看,泄洪道开闸了!”一阵阵轰鸣,掀起一团团水雾。我问爸爸:“泄洪道的闸门每天都开吗?水库里的水是要用来发电的,这样白白放掉,不可惜吗?”爸爸说:“泄洪道是调节水库的储水量的。水库有一定的容量,超过容量就要把多余的水放掉。要不,拦河坝就有被冲垮的危险。近来雨水多,所以常常要开闸放水。等到枯水期,就要闭闸蓄水了。”

我们从坝顶乘电梯下了大坝,钻进水电站的心脏----电机房。电机房里灯火辉煌,五台绿色的大型发电机组,整齐地排列着。爸爸说:“这五台发电机组每年发的电,比解放前一年全国发的电还多。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城乡用的电,部分是从这里输送去的。”

我们走出电机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刘家峡水电站。

老师指导:这篇文章的小作者,运用的变点观察的方式,就是按地点变化的顺序来观察了刘家峡水电站。然后再按地点变化的顺序来写的。文章中有几个表示地点变化的句子十分重要:

1.爸爸就带我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2.汽车沿着黄河岸边的公路行驶……

3.下了汽车,我们登上大坝 ……

4.我们从坝顶乘电梯下了大坝……

5.我们走出电机房……

上面的这几个句子,揭示了文章的思路,揭示了文章的结构,揭示了观察点的变化。一般地说,写景的或写参观的文章,多用这一种观察方式。

变点观察要注意两点:

一要线索分明,方位清楚。即要求把观察者从哪里出发,经过哪里,又到哪里去,中间换了哪几个观察点,是从哪个方位或角度来观察景物的,都要一一交待清楚。

二要抓住景物特征,每变一点,即换一“形”,写出各不同观察点处所的不同景观,表述不同的情感。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定点观察?

2.什么是动点观察?

3.怎样进行定点观察?

4.怎样进行动点观察?

5.观察一处景物,使用定点或动点观察法,试一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