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双向参与”机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zjh444 2016-01-07

基于“双向参与”机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李俊 胡余波 郑友取

[摘   要]: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校企对接不紧密、政策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教育持续开展的瓶颈。文章基于“双向参与”机制的视角,提出了校企“双向参与”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对策和保障措施。

[关 键 词]:双向参与 创业教育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会议发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强调:创业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1]。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双向参与”机制的现状考察

“双向参与”机制是指高等学校参与企业,为企业服务;企业根据需要参与学校,支持学校办学,以形成学校与企业良性循环,有效运行的机制。

(一)国外“双向参与”机制的特色

“康奈尔思想”和“威斯康星思想”是高等教育“双向参与”机制的早期典范。美国有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硅谷和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128号公路”,日本有著名的筑波科学城、英国则有“剑桥现象”。美国百森商学院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哈佛大学由校友企业家组成顾问团专门研究创业典型案例,探讨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方面的问题。斯坦福大学非常重视产学合作和产业网络建设,学校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就兼任多个基金会和企业的董事,与实业界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变化有良好的洞察力,从而促进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2]。“剑桥工业园”70%以上的员工来自剑桥大学,一半以上的高新技术公司与剑桥大学保持着联系[3]

(二)中国“双向参与”机制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双向参与机制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相互兼职、共建实体”等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统计,目前8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和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4]。近年来,高校的科研经费快速增长,其中50%以上来自于企业。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有95%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完成的[5]。在校企“双向参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国内一些高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氛围,也培养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社会认知度不够,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创业氛围;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课程的院校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创业教育缺乏社会企业界的有力支持。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双向参与”机制的对策分析

(一)握手“榜样型”创新创业精英

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如邀请优秀企业家进校园讲述创业故事、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创业过程,激发创业热情与激情。组织大学生创业沙龙,邀请中小企业家等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大学生分享创业的酸甜苦辣,感受创业者的人格、信念、精神和情怀,引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向往,消除大学生创业的畏惧心理,这对激励大学生勇于创业和健康成长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

(二)丰富“实战型”创业教育课程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参与式教学,以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当前不少高校开设《企业管理学》、等专业类课程和《创业案例分析》等选修类课程的基础上,还可引进《大学生KAB创业基础》,《SIYB创业培训》等接近企业实际的培训类课程,将创业教育实践嫁接到企业的运作中,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和载体。

(三)打造“双师型”创业教育队伍

当前,国内高校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多为学术专家出身,缺乏企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制约了创业教育这一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美国的创业教育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实践性,其重要原因是教师拥有创业实战的经验[6]。因此,学校须创造各种条件打开校门开放办学,一方面鼓励和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或兼职,另一方面邀请企业家加入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

(四)拓宽“全真型”创业实践基地

学校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需拓展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让学生进入现场、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才干。

(五)吸引“潜力型”风险投资基金

建立创业风险基金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助推器,缺少资金是使大学生创业流于纸上谈兵的瓶颈,也是大学生对创业缺乏信心和热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联合企业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创业的各项政策,设立“种子基金”,营造良好的微小企业创业与发展环境,孵化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的优秀项目。

(六)构建“复合型”创业导师体系

通过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可以促进成功创业。创业导师可在大学生创业各阶段进行分类指导,具体可以采取以下4种方式:一是单个指导,根据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由创业导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二是“会诊”指导,由专家对疑难问题进行集体会诊。三是授课指导,针对大学生创业者中比较集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专家定期给予授课指导。四是“陪伴”指导,根据大学生创业的不同特点,由创业导师跟踪其创业过程,进行全程指导。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双向参与”机制的保障措施

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双向参与”机制需要在大学生创业成果转化、评价体系、激励政策和资金保障等措施上不断推进。

图1  校企“双向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成果转化的动力措施

促进创业教育成果的有效转化是校企协同开展创业教育的动力源之一。美国经济的繁荣和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创业教育成果的有效转化,硅谷60%-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和在校教师已在全球创建了4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7]。依托社会资源提高成果的转化率,将不仅造就一大批富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而且催生一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企业。

(二)科学评价的激励措施

创业评估激励机制的建立已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特别针对校企“双向参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有效性的评估,不仅能为学校提供教育反馈,更能起到监督和宣传作用来扩大影响,营造氛围,提高质量。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要涵盖对创业教育计划及创业课程内容、师资、教学设施、财政支持、项目孵化等全方面的评估,既要保证评估的全面有效,更要通过评价来激励高校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政府倡导的政策措施

政府在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担负倡导者、组织者和扶植者等多重角色。没有政府相关政策体系的扶持与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将难以取得实效。各级政府应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制度建设等方面出发,针对高校创业的实际需求,不单单从就业这一个层面来理解大学生创业教育,更要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创业环境,给与优惠的政策,进一步搭建培训、融资和孵化等平台。

四、结 语

总之,帮助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高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更多载体,加强与企业合作与交流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这既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拓宽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促进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牛长松.创业教育的兴起、内涵及其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5-29.

[2]牛长松.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1):88-91.

[3]秦洪雷.英国高等教育与企业交流的政策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06(4)13-16.

[4]王变玲,司国安.英美校企关系的述评及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 2003(6):73-74.

[5]编辑部.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迈上新台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7):3-8.

[6]张帏,高建.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特点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06(9): 143-147.

[7]张玉利.创新时代的创业研究与教育[M].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