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而读写结合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材的读写结合,是分长、短两条线来安排的。长线结合是指突破了按单元对应地安排读写训练,以使学生的阅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内化过程,力图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习作的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短线结合是指阅读课中的小练笔,这种与阅读对应的片断训练,用时少,见效快,既是作文教学的补充训练,又是学生习作的基础训练。
教学中,我认识到要实现有效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下面我将自己教学中所作的一些尝试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理清四个步骤,确定四个环节。
阅读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四个步骤;1.通读课文,感知课文。2.找准重点,以读悟写。3.读写迁移,以写促读。4.课外拓展,形成能力。其次要做到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第一个环节,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获得对事物感受,让文字所表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让书本的语言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内部语言。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语文的了解、对事物的认识、感受,把头脑中鲜明的形象说出来,让内部语言化成外部语言。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抓文章重点(拓展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第三个环节,以写作为手段,在习作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第四个环节,紧扣读写连结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述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的读写能力都得到发展。
二、确定训练方向,找准训练点
1.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中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如本册《桂林山水》中有许多排比、比喻句运用的准确、生动、奇妙,教完此课,我便让学生仿照课文用排比句式描述天空中的云、风,公园的花草等。经过训练,学生基本上懂得了排比句的构句方法。在习作中也可看见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身影。
2.仿写段落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教师要注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并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如《七月的天山》关于景物的描写优美,尤其是第三、四段关于森林、花海的描写十分引人入胜。在段落仿写时,我让学生写阳泉的桃林沟、南山公园、人工湖。《鱼游到了纸上》有一个围观者议论纷纷的描写片段,在这个片段的仿写中,我反复强调让学生抓住围观者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学生通过借鉴课文,基本上都能展开想象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围观者的议论情景,实现了有效的拓展。
3.续写故事
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阅读课上的续写是在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想象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小木偶的故事》续写就是一篇在原文的基础上拓展故事情节的童话故事。看到学生五花八门的创编,真有些令人感叹。谁说孩子没有想象能力,一旦打开了闸门简直是一泻千里啊。
4.改写课文
课文的改写方式有多种: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改变语言(把古文改为现代文、把陈述性语言改为描述性语言)、改变文章叙述顺序(顺叙变倒叙、倒叙变顺叙)等。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份,所以经常的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发展想象力。在教完古诗词三首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一首改写为记叙文。不过这次改写基本失败了,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习作方式,不大理解古诗词与记叙文之间的关系,许多学生只是把诗意理顺了一下,然后融入自己的理解,看来这种改写还需多加指导,反复练习。
5.仿写课文
仿写,是孩子作文的拐杖,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作文的结构、修辞方式、表达方法。在仿写中,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其次,可以进行修辞手法的仿写,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文采。再者,可以进行课文题材的仿写,拓宽选材的思路。《将心比心》课后的读写结合,我让学生仿写了一篇自己亲身体验的事情,并就这件事谈谈自己对将心比心的感受。写童话故事、想象作文,我让学生借鉴第八单元故事长廊中的三篇文章《文成公主进藏》《渔夫的故事》《普罗米修斯》展开仿写,学生还是颇有收获的。
6.写读后感
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本学期这册书第四组课文都是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文章,第五组则是关于对生命的思考,这两组课文非常适宜写读后感,每学完一课,我都会要学生拿起笔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下来,一年下来,发现读后感应该是他们写的最为熟练的一种习作类型了。
一年的读写结合训练,尽管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工作量,也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他们完成习作的速度、习作的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班上的孙慧楠,刘洋,郝雅惠等学生从只会写一百来个字到能写三百多个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依托课文,从多种角度教学生写文章,让学生能适应各种小学阶段的文体,写起来得心应手,这应该是我们开展读写结合最终的目的,也是小学语文老师的最大心愿。
实践证明,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善于挖掘课本习作资源,不拘形式地进行读写结合,拓展习作方向,让孩子们在大量的小作文中学会倾吐,学会习作,爱上习作。通过这种简单精致的小作文形式,学生能很快的进入习作情境,能够意到笔随,充分享受小作文简单与快乐,小作文这一块天地将变得丰富多彩,定能成为他们倾诉表达的快乐田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