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中之守(上)

 德明中医讲堂 2016-01-07

五脏中之守(上)

大千老师

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脏满气盛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气团与五脏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整个气团守在中间的是五脏,五脏精明的人才能长寿,五脏衰弱的人就不长寿,所以要保护好五脏。很多病是先从经络肌表,慢慢侵蚀到五脏。病在五脏者病重,病在肌表四肢者病轻。病由五脏往外排,是病轻的表现;如果往五脏里攻,是病重的表现。所以五脏守在中间,是最关键的。“中盛脏满气盛伤恐者”,我估计这里有衍文,就不讲了。

下面“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就是你说话时声音嗡嗡的,含糊,有回声,不清亮,是因为中焦气湿,有中气之湿。声音出来时在口腔和胸腔鼓荡,那个气运化得不滑利,有粘滞的情况,就是中气不足有湿热,使声音不能很好地畅达出来。如果听到别人的鼻音很重,说话重浊,不清亮,可以直接断言气不滑利、是粘滞的。

气滞生湿

关于湿是怎么产生的,湿是不是代表水湿,这里主要是指气不滑利。很多人说有湿气,大便粘滞,溏泄,要用薏苡仁之类的利湿之药。这里要强调下这是淤滞之湿,不是水湿,所以这里薏苡仁不好使。薏苡仁芡实长在水里,通水性,所以能利水湿。但现在大部分人,坐办公室的,感觉到大便粘滞,便软,基本是气滞之湿,水流速度放慢了,而产生的淤泥淤滞,这种应该用燥湿的方法,调气的方法,调肝,健脾,典型的用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像这样的药,等气调开了,湿自散。

出虚汗

就像有风一样,因虚导致风,血行风自灭。气血充足了,也不用去通利啊。中医有个说法,见血勿止血,见风勿去风,见汗勿止汗。现在很多人出虚汗什么意思,是因为气团虚弱不能收摄导致的出汗,又叫漏汗。这时不能强行用麻黄根,浮小麦去治,只要把气团调好了,自然就能收摄了。所以大家学中医要治本,不要治标,不要见什么止什么。否则就是只看表象,不看实质。

说话的艺术

“言而微”,指的是声音小,像蚊子声,听都听不到。现在很多人说话都不会大声,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气血弱了;第二个是气血郁了,因为从来没有表达的机会,慢慢它也不表达了。上焦气道不开,时间长了就使气道闭住了,唱歌也唱不出来。气脉闭了,再不锻炼,又没有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用,也就越来越不会用。所以建议大家应该敢说,找机会说。上课也好,平时交流也好,慢慢让自己上焦气脉打开,打开后说话慢慢有了底气,气血就畅达了。上焦有气,才能分配给全身,把上面的气源源不断输送下去。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不经常说话的要张开嘴,但是经常说的要闭上嘴。因为老是常说,就伤气,会嗓子也不得劲,胸中中气也不足,这就是过了。还有就是说话要从肚子里说话,要有根,不发飘,要有物而说,没物不要瞎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