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典中医(三)

 玉壶冰心5in11n 2018-09-29
 先说说题外话,就是近期的疫苗问题。小孩子疫苗前后不要吃得太好,这样就不会对疫苗过度反应。减少疫苗的负作用。再一个问题,孩子隔三差五会咳嗽,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太过担心,不要把孩子的每次症状都当疾病。症状不等于疾病。成长的排毒也与生病相似。人每次成长都会有垃圾产生,引起发烧,而发烧能加速人体代谢,把身体的垃圾清出体外。有一年轻妈妈,孩子常感冒,我让他用中医方法治疗,那一年可把我烦的,一感冒就给我打电话,一年后她告诉我,孩子的感冒少了!用中医治疗能逐步提高免疫力。


                风邪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一个人受到风邪的话,一般是上半身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以部位进行判定,但并不是只在上部,它全身都可以去的,
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
《素问.风论》:“风者百病之长也”:任何疾病开始之前都有一个诱导因素,要么是风邪先进,要么是风邪诱导,否则很难直接开始疾病。 风一方面指空气的流,另一方面是指身体从内往外流动的风古代称为内风, 指身体内的气血不是常态下的流动。           

                寒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大多数的痛,跟寒有关,当我被一个人踢了一脚,痛,也是寒,当受外力,影响了局部的血液循环,还是寒,寒并不一定只是外邪,寒气内生是内邪,一个包裹严实的人回家还说是车上风吹得感冒,不是风吹,是气血运行失畅,体内生寒。有一年轻妈妈,小孩子惹她生气了,也难受,跟感冒的症状是一模一样的,感冒不一定是从外邪来,它有很多很多因素。
《素问.并举论》:“寒则气收”:寒的时候人就收缩起来就感觉难受,今天出发前疹一病人,说一身都疼,问他有没不痛的地儿,她说没有,问她有没有不痛的时候,她说有,这是风寒。痛,说明身体还可以,痛游动说明身体气血还能推动它游动,痛还能表现出来,她就觉得好惨,身体到处都是病,身体太差就不会痛了,邪直接住进内脏了。她的舌苔白厚,出汗多,身体内有寒湿,但不能出站排出去,因这些寒湿是她身体的营养物质,是她无法代谢所致,就好比喝一碗豆粥变成冰块,再喝一碗豆粥还是变成冰块,这时候只有通过加热让这个冰块蒸腾能够运行,让气血运行起来。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当身体的内部不能提供运行所需的热能的时候,外热源是起不到多少作用。我实习的时候,经历过,生命垂危的人,给褥子加热,但他还是凉了,因为身体不能运行产生热了,外热是起不了作用的。增加内热的方法是运动。古人说“动则生阳”。运动不能只是肢体动,关键的时要使内脏动起来。

                湿邪(着、著)
“着、著”湿象一块象皮膏,是粘着的。湿用药效果不太明显,难治,用自己身体的功能驱湿才是最强大的。运用治风的办法可以治湿,中医有句话“风能胜湿”。在外为风,在内为气。气血的运行就是风,它能把湿祛掉。气血正常的运行,就能把湿驱掉,强化自身的功能以驱湿是最重要的。
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素问.六元正气大论》:“湿胜而濡泄,甚则水闭胕肿”:湿在脚部表现为水肿
《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湿在头部,表现为头脑不清晰,原先能很好地听人说话,现在听起来是混沌的。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伤身体,首先是作下半部,但不一定全是下半部
《灵枢.百病始生》:“清(寒)湿袭虚,病起于下”             

     方典中医(三)
《伤寒论》里风、寒、暑、湿、燥、火,是进入经络的。五脏是用来收藏精气的。《黄帝内经》说五藏是“藏而不泄”,为什么能只进不出呢?因为五脏把精、气、神藏起来后,它就产生了生理功能,象此时,我在说话,你们在听,这个过程是在用脑烧脑子,这要消耗能量,这时所有的消耗都是我们五脏里所藏的。五脏所藏的精气,就是为了产生生理功能的,所以藏多少精气,决定一个人精神的好坏。当疾病占据脏器的时候,第一,相应脏器的功能会下降,比如,肝脏是用来藏风的,藏风纳气,就会有常说一个生气的人肝脏不好,他的风藏不住;脾脏把湿气藏起来,这不是病,这是营养,藏起来后,反它放在正确的位置备用,脾好时湿为所用,脾不好时,用不湿,湿就会损害我们的健康——湿疹,舌苔厚,是因为脾的功能太弱。五脏收纳精气,这个气是我们身体用来生、长、化、收、藏。风邪是储藏在肝脏里的,暑热之邪是藏在心脏里的,湿邪是储藏在脾脏里的,燥是藏在肺的,寒邪是藏在肾里的。皮肤不好,美容院的小姐说到楼去查一下吧,一查肺燥,一定被吓着了,惊吓担忧会伤着肺,皮肤更加不好,就去做美容,推动GDP。所以我们别忘了自己,我们的肺是收敛的,有收敛之性,。五脏藏五气,你身体需要相应的营养的时候,相应的器官就能供应。我们补肾,补肾的药有两种,一个是入肺的药可以补肾,另一个水的药也能补肾,补肾的药主要出产在大西北,大沙漠里所有的植物都补肾的,例如枸杞长在沙漠里,人参长在北方寒冷的地方,秋天的水果能补肺,现在各季的水果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要么这水果不具备这能力,要么我们得到了过度的营养。我们饮食应尽量选择当地当季的出产。
                     肺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肺中了风邪,肺中风邪就收缩,人就喘,身体就困重。
肺中寒,吐浊涕:肺受了寒邪后,不能化浊,会出现比较粘稠的体液,寒邪会停住,动不起来。寒主收引,肩痛往往是肺入了寒邪。还有心脏病人,表现的胸中痛,心脏是我们身体最勤快的一个脏器,是不会受邪的,是肝受邪了。
肺死藏,浮之虚,按之若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长期咳嗽,还有一种肺纤维化,都是寒停在肺里的原因,

                     肝
肝死藏,浮之弱,按之若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主之,(臣亿等俗套,诸本旋得花汤方,皆同):肝受寒邪,病发作时喜欢别人在他的胸上踩,没几个喜欢踩,但喜欢拍胸,拍拍胸就舒坦一些,这样的病人非常多,很多人去看精神科,表现很焦虑。病还没发作的时候,喜欢喝热的。
[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三两,(现代用量差不多15-20G)
葱--14茎  (小葱的葱白,用两三段就可以,用14段也没关系,必放,不放没效)
新绛--少许  (茜草,过去大红布染色的时候用的)
上三味以水三升,者取一升,顿服之。(三碗水煮成一碗水服下 此方效果非常好 ,如果是典型的两三个小时内就有改变。旋复花能祛除痰湿,茜草是活血化瘀的,没有葱痰湿在腹中跑来跑去的,出不来。一定要放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大便是稀的,一种是大家不愿意承受的--吐。这两种的产生,我估计一种是这个人的胃的状态,脾的功能,另一种情况就是《黄帝内经》所讲的, 邪在胸部靠近下肋的话,它是排出来,靠近胸的上半部的话,它从上边呕吐出来)         


                     心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肌,食即呕吐:心受风邪时,一阵阵的发热,难受。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口敢蒜状,剧者心痛切背,背痛切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心主血脉,当心受到寒的时候,摸其脉,要么是很紧,要么是很硬,要么是摸不到,如果这个人脉还浮在上面,说明这个人心脏问题不大,吐出来,邪气一散就没事了。被吓唬的就是这种感觉,心受寒跟现在的心梗症状是一模一样的,“心痛切背,背痛切心”是典型的心梗症状,其因都是心包受邪,中医说心脏受邪,不是心脏,是心包。就象古代刺杀皇帝的时候,都是侍臣给挡住了。心脏也是一样,邪来了有心包挡着。问题是,心包受寒以后,它会收缩,会出问题,所以中医在治疗心脏病的时候,通过治疗心包来缓解。心受湿邪脾是最可怜的,会困脾。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亦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藏伤所致也。:心受伤是五邪受伤,还不一定是寒,主要是风邪,人会疲倦,脸是红的,现代人主要是焦虑烦闷。
心死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一个人啊,别人看这件事情不是大事,而他心燥不安,默默流泪或者是嚎啕大哭,我在临床上认为是血气少,血气少是很难补的
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血气少的人心气虚,好多恐惧证、恐高症,都是因为血气少,心气虚。恶梦,梦游,晚上起来吃了东西,自己不知道,出现这些现象核心是血气少,引起心气虚。
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我们平常说这个人发狂“阳气旺”,是邪气旺,不是真正的阳气旺,真正的阳气旺,邪气是进不来的,身体里真正的阳气是衰的。阳脉里流的是阴血,阴血不足的时候,阳气不足。中国古代不让女性出门,是怕吓着她,还有与外面接触会产生欲望,引起心气不平,古代对女性是非常关爱的。但很容易受到惊吓,得梅核气等病,现在是对的,多看看鬼屋等恐怖片,就不容易被吓倒了。从胎里带来的癫痫,中医治不了,不是胎里带出来的,中医是能治的。90%的癫痫中医能治,但用的手段也是挺狠的,承受不了就是没办法的事。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的阴液,使自己的心脏,处在平稳的运动状态。当心不能放下来的时候,所有的养生都是错的。当能放下心的时候,大部分的行为一般都是对的。当人阳气足的时候,邪是进不了的,比如现在的空调冷风,阳气护卫下可是一种享受。外邪的作用,取决于阳气。
                  狂
《黄帝内经》:
  邪入于阳则狂。:邪入阳是狂,邪入于阴是痹,好些人说关节痛,是邪气进入我们血里了,阳入于阴则静,心肾相交则静,这是好事,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名曰狂
《金匮要略》:‘阳气衰者为狂’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方之。:这里面有个脾阴,就是脾脏气机受到景影响,大便坚硬,羊屎便,这是脾脏功能受邪引起的,麻子仁可天天吃,它润肠通便,同时还滋补肾,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两升
芍药--半斤
枳实--一斤
大黄一斤
厚朴--一尺
杏仁--一升
上六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饮服10次,日3,渐加,以知这度。      8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发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湿邪停在肾脏,走路腿重,走不动,腰冷,这个冷啊,有时候是腰中,有时候是两侧,下半身好象坐在水中,腰里好象缠着5千铜钱一样,有下坠感。随着病好,铜钱一天天减少。
“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甘草--二两    干姜--二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 盆温三服,腰中即温。 :这个方子是非常好的,没有一样是有毒的,居然还能收缩小腹,美容,不可思议。 茯苓、白术要用100克以上,用少了是没用的。吃了显效以后下半身会出汗,吃五六剂以后会发现肚子小了。       


               三焦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
位于躯体和藏腑之间的空腔
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它藏腑器官均在其中
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全称。将躯干划分为三个部位。
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
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
肚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小肠、膀胱。:三焦就象图书馆的一楼、二楼、三楼, 三焦里面走的是水蒸汽,其实它并不是蒸汽,里边是温度比较高的水37-38C,汽是身体水液的蒸腾,      
              三焦竭
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 
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上面的气往下降,下面的气往上升,三焦是一个通道,下焦气不足大小便无管控,过些时间气机通畅了,就会好了。中焦和上焦安下焦安。有的人做事偏急,有些时候是中焦气不通,他就有偏急,这在女性身上表现的特明显。月经那几天,气结在中焦,不上不下,那几天我们的男同胞一定要小心。这个时候“逍遥丸”或“小柴胡颗粒”。其根源是三焦不通 
                            

               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三焦热
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而肺痿
   热在中焦者,则为坚
   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
   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 :“便肠垢”指大便粘在马桶上,
   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人们认为痔疮属于大肠不属于小肠,但是它的热是从小肠流下去的,它没有把食物消化干净,顺着焦往下流动,集结要肛门,产生痔疮。有寒,寒主收引,排便的地方,它要收缩,大便时撑不开,会撑破肛门。

              积 聚  漀(GU)气
 “积、聚、漀”这三个东西时间久了都会长实体的东西。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漀气,何谓也?
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积是五脏之病,五脏病的特点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不会动,
   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聚”这病其实很多,比如很多乳腺疾病的早期,表现为胀,这是可治的。
   漀气者,肋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漀气。:按按就痛,是五谷之气,不用害怕。   
   先有漀气,在三焦里面流行, 不要吃太多,就没有漀气,没有漀气就没有聚, 

    方典中医(三)


方典中医(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