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斌——久咳医案与玄参润痰汤介绍

 乐山有大佛 2016-01-07

作者简介

    邢斌,全职的中医的临床实践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执著的理想主义者。
   爱自由,喜思想,常说读古书当求原意、求真意,要与古人心灵沟通;做临床要见微知著、切中肯綮,犹如福尔摩斯探
案,故颇好此两项心智游戏。
    临证中,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不拘一格,自出机杼。
   现已出版《危症难病倚附子》《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方剂学新思维》。此外,还主编“中医思想者”文丛,2011年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第一辑。
   对待教学,他着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的精神。曾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各家学说、方剂学新思维等课程。目前在上海应象中医学堂教授古典汤液学。


站在前人肩膀上并更深入一步
——久咳医案与玄参润痰汤介绍
雨某,女,36岁。
2009年10月12日初诊。
主诉:咳嗽2个半月。
病史:8月1日感冒咳嗽,伴发热,经治热退,但咳嗽一直不愈。咽痒剧咳,咳声连连,咳得面红耳赤,要把痰咳出乃舒,痰少,色白略黄,呈小块状。劳累后咳嗽更甚。平时乏力,脾气急,易脱发,睡眠欠馨,纳可,大便2天到3天1次,月经前后偏头痛,工作压力大时也会头痛。近来口干喜饮,8月底去旅游后足后跟痛至今未愈。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7天,量中,前5天色鲜红,后2天色深,血块较多,末次月经10月5日,尚未净。舌淡红,有齿印,脉细弦。平时说话较多。
处方:桑叶9g,枇杷叶(包煎)9 g,石膏15 g,生熟地(各)15 g,玄参90 g,蝉衣12 g,僵蚕12 g,天麦冬(各)15g,阿胶(烊化)9 g,木蝴蝶12 g,生甘草9 g,桔梗9 g,南北沙参(各)9 g,枣仁30,7剂。
2009年10月19日二诊:服药两三天后咳嗽大减,痰除,近2天咳嗽基本已除。现大便1天1~2次,眠安,精神振。又诉,最近两年每晚盗汗。舌淡红,有齿印,脉细弦。
处方:初诊方,改玄参60g,加五味子9g、浮小麦30g,7剂。

按语:咽痒剧咳,痰少,要把痰咳出乃舒,这是燥咳的典型表现,也是目前的主要矛盾和患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素体寐艰乏力,便干脱发,性急头痛,舌有齿印,脉细弦,此属气阴不足,血分亏虚,而肝阳易亢,其中阴血虚少为体质的主要方面。这是患者之本,但并非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因为标与本两者并不矛盾,故可以标本同治。
立方以清燥救肺汤加减为主,养阴清燥,润肺止咳,配伍自拟玄参利咽汤、玄参润痰汤利咽润痰,以解除患者的剧烈咳嗽。方中玄参、生熟地、天麦冬,配伍阿胶、南北沙参、枣仁,滋阴养血,增水行舟,养肝安神,兼顾患者体质。标本同治,奏效颇捷。
清燥救肺汤虽曰是治疗燥咳的名方,可是很多医生都不会用此方。我学医、从医近二十年,曾跟十几位较为有名的老师抄方,从未见有用清燥救肺汤者,我自己也不会用此方。不会用的原因在哪里?关键在不知用此方的指征。直到阅读了张文选教授的《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回想起曾读过的潘华信先生所著《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发微》也谈过类似观点,方才恍然大悟。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介绍了印会河教授的经验和张先生自己的案例。印老认为燥热咳喘的特点是,咳喘无痰,或咳吐白色泡沫,质轻而粘,甚难咳出,常咳逆连声,状似顿咳,咽喉干痛,甚则引起干呕或咳血。他指出,咳吐白色泡沫,难以咳出,质轻而粘者,是“肺热叶焦”所致,比干咳无痰更为燥热。张文选教授进一步引用清代陈士铎《辨证录》的论述,咳吐白沫是肺燥咳喘的特征性表现。
毫无疑问,我之会用清燥救肺汤,全在于学习了印老与张文选教授的经验。但我通过之后的实践与思考,认为印老所谓燥热咳嗽,病因在于局部的燥,或是咽燥致咳,或是燥痰致咳,前者干咳,后者有粘痰难咯。用“燥”来命名较妥,不必加“热”字。燥痰,确实多是白色泡沫,但也可是块状的白痰;小青龙汤证的痰,也可有白色泡沫,或白色较为稀薄的痰,所以这不是辨别的关键,关键乃在于是否容易咯出:难者为燥,易者为湿。
咽燥咳嗽,我用自拟玄参利咽汤。
燥痰咳嗽,我初也用清燥救肺汤,后自拟玄参润痰汤治疗。
为何要自拟一方?因为喻嘉言创制的清燥救肺汤,虽然很有意义和价值,为治咳开辟了一新法门。但我在后来的运用中,感觉此方的方义似乎还有些模糊不清,用药还有些不够专一有力。而且,其要义在于治法,而不在具体方药,故完全可以订一治疗靶向更明确,用药思路更清晰的方剂来。
因此,立玄参润痰汤,用玄参、生地、熟地、南沙参、北沙参、当归润痰,稀释痰液,为排痰创造条件;用玄参、天冬、麦冬润痰,且利咽;用桔梗、甘草排出痰液;必要时可加麻黄,取其宣肺之功。
此方为何方名用“润痰”二字,而不说是“润肺”呢?
因为“润肺”是古人成说,其意义究竟在哪里?或许还要打个弯、兜个圈子才能说清楚,不如“润痰”二字直截了当,说出了治疗的目标和靶向。
因为我们要润的就是燥痰,而不是其他。咳嗽本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正是因为痰燥,所以难咯,所以才要拼命地咯出痰来,把痰咯出来咳才停止,而本身痰量不多,所以要润痰,使痰易出。
而医治本案患者时,正在思考创立玄参润痰汤时,故清燥救肺汤与玄参润痰汤同时在用。

又按:此案曾请学生试写按语。一位学生说:“……大便二三天一次等提示燥热伤肺阴,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大便秘结”,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因为患者大便问题是素有的,与这次咳嗽无关,也就是说与燥热无关,与肺与大肠的关系无关。又说:“患者咳嗽开始临近立秋,而如今正值秋季,气候干燥。以辨证为主,气候因素为辅,考虑为温燥伤肺之咳嗽”,学生会有这样的认识,与三因制宜正逐渐成为一种教条有关。似乎发生在秋天的咳嗽,就是秋燥咳嗽。其实燥咳会发生在任何季节,与气候可能有一定关系,但又不完全相关。

关键点总结:咽燥咳嗽·燥痰咳嗽·清燥救肺汤、玄参利咽汤、玄参润痰汤运用·印会河、张文选、潘华信·三因制宜不应成为教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