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法造纸

 思想与生活家 2016-01-07
泽雅生户屏纸有二十多道工序。“斩竹”就是纸农将竹竿截成一米来长、并锤裂竹竿,这道工序俗称“刷”。 同期这是山上的毛竹吗?是水竹,水竹。水竹是本地产的,不是外面运来的。是平阴运来的。多少钱50公斤。18元钱合算不合算,18无钱是不合算。这个没办法。50公斤竹子可以造多少公斤纸。出三、四条纸总是有的。三、四条可以卖多少钱。卖20元钱。 用一百斤水竹造纸总的成本在30元左右;按一百斤生产4条屏纸来计算,市场价是80元,可得利润在50元左右。 同期一年收入有多少。一年不一定的,一年收入有一千多元钱。还有其它收入没有。 岁数大了,其它也不会做。只能造纸,孩子们也都出去了。靠造纸有点收入。每个月政府给我们补贴100元钱。一年一千二我靠造纸过日子。 把锤裂的竹竿扎捆,在阳光下晒十天半个月,然后放入水塘用石灰或蛎灰浸泡、压腐,这道工序俗称“淹竹”或“腌刷”。一般的竹子要浸泡三到五个月,竹子越老浸泡压腐的时间越长,其间每过30到50天还要人工上下翻动一次。 同期你在这里腌竹要多少时间呢?这个,360天。那要一年啊!对。每一次都是在这里翻吗?每一次都在这里。 为了保护山区环境,泽雅造纸用火煮竹的工序已停止使用。沤熟的竹子往往要经过溪水冲洗干净才能捣刷。利用水力驱动的水碓对竹子引舂捣,形成絮状的纸绒。这道工序俗称“捣刷,这是辛苦而十分重要的工序,纸绒的粗细长短决定着纸张的质量。 在唐宅村的水碓坑中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载着泽雅先民创业的历程。 同期石碑的年代是乾隆55年,它最主要是有潘家的七个人,子玉、子金、茂洲、茂文,总共是七个人合股在这里建一个水碓,按照当是仓谷的比例,分开进行使用,如果谁违反规则的话,就要罚钱14串,是这个意思,这个把中国股份制历史有方字记载的,以碑文形式刻下来的全面唯一张是这里。 泽雅最早利用水碓进行捣刷的是水碓村,这是一个古老的山村。这个村的人都姓潘,其先祖早在宋、元现代时就在福建省的南屏利用当地木材造纸。 据潘氏宗谱记载,元未明初,潘氏先民为避乱迁徙到温州西雁塔山区。 泽雅山多地少,山上多竹林,册间多溪流瀑布,这正是传统造纸的两大先决条件。 潘氏先民原来用脚踩的舂捣工具捣刷竹子,既笨重又辛苦;他们根据泽雅水力洛源丰富的特点,对原有的舂捣工具进引改革,制造出利用水力舂捣的水碓,从此捣刷走上了半机械化的道路。他们生产的纸依相唤作“南屏纸”,泽雅屏纸因此得名。 同期明朝的时候,泽雅这一带造纸业比较发达,所以当时朝廷在泽雅开设造纸局,监督纸业的生产,后来解放初期我们这也造纸达到了高峰,从此造纸的人,纸农达到了10余万人次。 四连碓南靠南斗山,北临龙溪,是古老造纸作坊与天然山水浑成一体的典范;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保护文物。 四连碓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代时,泽雅纸农为了反复利用水力资源,就在这龙溪山沟里筑坝,利用水的落差顺流分级建了四座水碓,故名“四连碓”。 四连碓几百年来从没有停息,是中国古法造纸术正在操作着的成片活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