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超珍贵的纪录片,揭秘了故宫里最萌萌哒的文物修复过程

 真友书屋 2016-01-08

如果你迷过“萌萌哒”的故宫,如果你见过比着剪刀手的乾隆皇帝头像,如果你用过“朕到此一游”的手机壳:




那你绝不能错过这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其中你可以看到故宫里那些稀世珍宝的修复过程和修复师们的真实生活故事。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是时候好好了解一下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了。





文物“复活”的故事

“小主”们哪个颜值最高?乾隆爷如何发“朋友圈”?

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近距离地看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唐代三彩马,辽金木雕佛像等稀世珍宝,更可以有幸看到那些残损甚至呈碎片状的文物经过大师们的修复一步步重获荣光的过程,和文物定格下的那些鲜活的历史瞬间。




工匠不灭的精神

世界顶级“文物医生”是怎样炼成的?


“文物修复”是个和文物一样古老的职业。在故宫西侧深处的办公区内,有几个安静的、连在一起又不起眼的小院子,这里“隐居”着一群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大师,每日从事着世界上最昂贵的工作。


清明上河图、马踏飞燕等世界顶级文物在见到观众之前,都要经过他们的修复和清理;别人只能远观而不可把玩的绝世珍宝,被他们的双手日复一日地摩挲。




《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近距离展现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与传承人的日常工作和喜怒哀乐,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互动,完整呈现国宝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充分展现出传统中国“士农工商”四大阶层中唯一传承有序的的阶层“工”的信仰密码,技术的沿袭与变革。


稀世文物,我们很少人能有接近的机会,但是这些身怀绝技又普普通通的人,可感可知。




文物修复是一个极具穿越感、与千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也是一个极其昂贵的职业,这些不同性情的修复师,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看待职业、看待人生,是否也会触动我们?


历经了5年的项目调研,4个月不间断的纪实拍摄,三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即将于2016年1月7、8、9号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进行首轮播出。




第一集讲述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故事。




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的修复故事。




第三集为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



拇指君已经迫不及待了,先来看下预告片一睹为快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