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熔断机制曾五度更新 /王蕴哲

 洪澜 2016-01-08

编者按:为股市提供“冷静期”的熔断4天出现4次,证监会按下暂停键,让熔断机制冷静一下,实际上,熔断机制尽管暂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初衷仍为平缓市场波动,而未来类似政策需要如何进行?美国对熔断机制的几次改善可以作为参考。

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 王蕴哲 中证金融研究院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2.6%,创下历史上单日最大的百分比跌幅,引发金融市场恐慌,及随之而来19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

1988年10月19日,即在“黑色星期一”一周年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实行熔断机制。

2010年5月6日下午2点42分到2点47分之间,包括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S&P 500)以及纳斯达克100指数(NASDAQ 100)在内的主要指数悉数暴跌至当日最低点,其中道指振幅达到1010.14点,创下该指数114年历史中最大规模的盘中下跌。为避免类似事故重演,2010年5月18日SEC在继1988年创立的大盘熔断机制基础上,推出了个股熔断机制,并定期的对该机制进行评估和更新。

根据该机制,任何标普500指数的成分股股价如果在5分钟内波幅达到或超过10%,将被暂停交易5分钟,试行期至2010年12月。2010年9月,SEC宣布更新“熔断机制”。根据更新的机制,对价值25美元及以下的股票,当交易价格背离触发价格10%时,停止交易;对价值25美元至50美元之间的股票,当交易价格背离触发价格5%时,停止交易;对价值50美元以上的股票,当交易价格背离触发价格3%时,停止交易。该机制覆盖范围从标普500指数成分股扩展到了罗素1000指数成分股以及多只ETF。

2012年5月31日,SEC批准了美国金融监管局(FINRA)提交的以试用期为一年的涨跌停板机制取代已有的个股熔断机制的提案。根据涨跌停板机制,如果个股的价格在5分钟内涨跌超过预设的安全比例,就可能被暂时停止交易。此后会有一个15秒的暂停期,若15秒后涨跌幅仍未回归安全地带,则该个股将被冻结。该机制于2013年4月8日生效,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4月8日开始适用于一级国家市场证券(NMS),即标准普尔500、罗素1000和选定的场内交易股票;第二阶段从8月5日起逐步适用于其他证券。

同时,SEC 再次修订“熔断机制”,批准了FINRA关于修改已有市场熔断机制的建议,以防止技术缺陷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当市场波动异常,特别是降幅达到一定比例时,市场上所有股票的交易将被冻结。新的全市场熔断机制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当标准普尔跌幅达到7%时启动一级暂停,下午3∶25之前将暂停交易15分钟,下午3∶25之后除非三级暂停启动否则继续交易。二是当标准普尔跌幅达到13%时启动二级暂停,下午3∶25之前将暂停交易15分钟,下午3:25之后除非三级暂停启动否则继续交易。三是当标准普尔跌幅达到20%时启动三级暂停,此时无论何时均停止交易且当天不再恢复。该机制于2013分4月8日生效。

熔断机制是SEC设立的一种保护机制,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

法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也都采用了熔断机制,目的在于给予投资者冷静时间,促进真实信息的有效传导,防止市场过度震荡。在国外交易所,熔断机制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熔而断”与“熔而不断”。前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如美国;后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如新加坡。成熟市场采取熔断机制是比较常见的风险措施。

微信扫一扫,关注最专业的资本市场智库平台——腾讯“证券研究院”公众号:(QQ-StockView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