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车APP:前浪已死,后浪咋办?

 xql696 2016-01-08

  文 ▎肖遥

  

  停车APP领域有两大流派,一个是硬件派,一个是软件派。

  硬件派有腾讯自己的微停车,和不少从智能道闸入手的创业团队,特点是通过对接甚至自研硬件来提供高价值的服务,比如发布状态、预约、包月、无卡支付。

  由于替换所有车场的设备不现实,只有寥寥几个车场使用这样的服务,用户很难长期坚持使用你的app或公众号。

  成本高,复制难,这是硬件派跨不过去的两道坎。

  

  另一个是软件派,暂时不做道闸硬件对接,通过外部手段先塑造吸引用户的场景。

  这里面又分成UGC和自采两个分支,最早的“易趴网”从2010年开始做停车UGC,由用户提供车场信息并给予奖励,但一直不蕴不火。究其原因,国人的分享意识太弱,数据的准确和全面无从保证。

  自采的首推“慧泊车”、“无忧停车”和“停车百事通”,其中起家广州的“慧泊车”已经关停。一开始慧泊车团队是为客户做的技术外包,后来客户资金跟不上,项目就归技术团队了。

  

  慧泊车曾经雇人跑过深圳、广州和上海,采集大大小小车场第一手数据,但是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还不成气候,移动支付也未流行,实在讲不出好故事,没有拉到投资,团队就放弃了这个项目。

  “无忧停车”和“停车百事通”前者在北京、后者在深圳,公司都有其它主营业务,软件只是延伸,不靠这个挣钱。

  两者都是自采数据,其中无忧从数量和质量好过百事通,但是离真正的“精准”又差一大截。比如无忧的空车位播报,属于经验估算,而非真实空车位;百事通的图片、价格、坐标错误率奇高。

  

  如果走数据自采这条路,一定要保证采集数据的全面、精准、无死角。比如这个车场开到几点关门,对内还是对外,包月多少钱,这些必须线下一个一个问,线上不会有现成的数据。

  另外,还有几家不走寻常路,从各种渠道弄一些质量不高的车场数据先上线,然后直接切商业模式。

  比如深圳的“停哪儿”、福州的“51抢车位”,前者已经关停,它的模式是车主向保安付小费,然后保安为车主预留车位。想想就知道,保安都是保安公司外派,根本没有权力留车位和收费,这个模式先天有缺陷。

  后者仿照滴滴打车的成功,采取车主发单加小费、车场接单的机制,这又是典型的照猫画虎。如果该模式能够成功,为什么美国没有出现停车的Uber,而是Parkme笑到最后呢。简单说一点,繁忙的车场你交了小费,就一定能停进去吗?

  

  最后还有一个土豪玩家“停车宝”,此君嫌采集数据太慢,见人就送手机,直接切移动支付,用户停一次手机付补3块,车场补2块。遇到产品不行上来就撒钱的主,也是蛮头疼。

  不过大中型车场都有自己的道闸和计费系统,停车宝无法取代,暂时只能覆盖没有道闸的,像路边停车这些。

  到目前为止,行业还没出现一个叫得响的“神器”,也就是说,还不能算是一个“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