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目眩,头胀头痛,或颞顶掣痛,面赤升火,头筋跃起,脑响耳鸣,烦躁,肢麻肉,口干口苦,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
治疗:息风潜阳方。
处方:钩藤15g(后下),天麻10g,决明子12g,野菊花10g,罗布麻叶15g,珍珠母30g(先煎),玄参10g,车前草10g。
加减:肢麻不利加臭梧桐、豨莶草;头晕痛甚加白蒺藜、蝉衣;面红、目赤、鼻衄、便结加龙胆草、黑山栀或大黄。
头晕重痛,咯吐黏痰,胸闷,神烦善惊,形体多肥,身重肢麻,语謇多涎,口干苦或黏,舌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数。
治疗:清火化痰方。
处方:竹沥半夏10g,陈胆星6g,炒黄芩10g,夏枯草12g,炙僵蚕10g,海藻10g,牡蛎30g(先煎),泽泻15g。
加减:心烦梦多加黄连(或莲心)、茯神;神情异常加矾郁金、天竺黄;胸闷、痰多、便秘加瓜蒌、风化硝。
头痛头胀,或痛处如针刺,面色暗红,时有烘热,胸部有紧压感,或胸痛如刺,间有心悸,肢体窜痛或顽麻,妇女月经不调,口干,苔薄,舌质偏暗,或有紫气、瘀斑,脉或细或涩或结代。
治疗:调气和血方。
处方:丹参12g,川芎10g,大(小)蓟15g,怀牛膝10g,天仙藤12g,生槐米10g,广地龙10g,代赭石25g。
加减:头昏加白蒺藜;颈项强急加葛根;胸闷胸痛加瓜蒌皮、片姜黄;肢麻不利加鸡血藤、红花;胸胁闷胀或窜痛加柴胡、青木香;妇女月经不调加茺蔚子。
头昏晕痛,目涩视糊,耳鸣,遇劳则面赤,肢麻,腰酸腿软,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或细数。
治疗:滋柔肝肾方。
处方:大生地15g,甘杞子10g,炙女贞子10g,制首乌12g,桑寄生12g,生石决明30g(先煎),菊花10g,白蒺藜10g。
加减:头晕、面色潮红加牡蛎、鳖甲;烦热加知母、黄柏;肢麻加白芍;失眠多梦加枣仁、阿胶。
头昏,目花,视糊,面白少华,间有烘热,神疲气短,腰酸腿软,肢清足冷,夜尿频数,舌淡红或淡白、质胖,脉沉细。
治疗:温养肝肾方。
处方:仙灵脾10g,淡苁蓉10g,当归10g,大熟地12g,甘杞子10g,杜仲12g,灵磁石20g,黄柏5g。
加减:头昏目花加潼蒺藜;心悸气短加生黄芪、五味子;倦怠、大便不实加党参、怀山药;怯寒、足肿加制附子、白术。
注:加减药物一般不超过2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