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高血压,三大国医邓铁涛、郭子光、张镜人各有绝招

 茂林之家 2017-01-21

邓铁涛:降压四方

治疗高血压,三大国医邓铁涛、郭子光、张镜人各有绝招

邓铁涛(1916年10月-),广东省开平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首届国医大师。

根据前人经验及其上述辨证,邓氏常用之治法如下:

1、石决牡蛎汤

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用石决牡蛎汤(自订方),药物组成:石决明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5克,莲子心6克,莲须10克。

此方用介类之石决、牡蛎以平肝降压潜阳为主药,钩藤、白芍平肝息风为辅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下行为使药。如苔黄、脉数有力加黄芩;若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可加大黄之类泻其实热;苔厚腻,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甚属热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加明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2、莲椹汤

肝肾阴虚,宜滋肾养肝,用莲椹汤(自订方),药物组成: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龟板30克(先煎),牛膝15克。

此方以莲须、桑椹、女贞、旱莲草滋养肝肾为主药,山药、龟板、生牡蛎为辅药,牛膝为使药。气虚加太子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心悸加酸枣仁、柏子仁。

3、肝肾双补汤

阴阳两虚,宜补肝肾潜阳,方用肝肾双补汤(自订方),药物组成:桑寄生30克,首乌24克,川芎 9克,淫羊藿9克,玉米须30克,杜仲9克,磁石30克(先煎),生龙骨30克(先煎)。

若兼气虚加黄芪30克。若以肾阳虚为主者,用附桂十味汤(肉桂3克,熟附子10克,黄精20克,桑椹10克,丹皮9克,云茯苓10克,泽泻10克,莲须12克,玉米须30克,牛膝9 克)。若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黄芪30克,杜仲12克。

4、赭决七味汤

气虚痰浊,宜健脾益气,用赭决七味汤(自订方),药物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6 克,法半夏12克,云茯苓15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白术9克,甘草2克。

重用黄芪合六君子汤补气以除痰浊,配以赭石、决明子以降逆平肝。若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女贞之属;若兼肾阳虚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之属;若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之属。

郭子光:高血压及并发症医案三则

治疗高血压,三大国医邓铁涛、郭子光、张镜人各有绝招

郭子光(1932年12月—2015年5月17日),生于四川省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著名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医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康复学科开创者。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首届国医大师。

例1、高血压、高血脂、肝囊肿

李某,女,55岁,退休干部。1988年8月17日初诊。

病史:患高血压病已数年,久病知医,能自测血压,每天必服罗布麻、降压灵等药2次,方可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如不按时服用,血压即升高到180/110mmHg左右。同时,胆固醇在正常范围,甘油三酯偏高。昨日在某巿级医院B超检查,发现有肝囊肿3个,大者如鸽蛋,没有适当西药可服,近日常感左侧头痛项强,两足抽筋。

现症:左侧头痛并牵涉颈项强痛,睡觉时只能偏左侧睡,压迫该侧略有缓解,同时两足常抽筋痛甚,睡眠不佳,时觉眩晕,口苦,腰脊酸软,食纳二便正常,也无胸闷及肝区不适等症状。查其形体肥胖,面色红润,神清气爽,颈项转动不灵,舌红无苔,脉弦细数。

辨治:无风不眩,无痰不晕,无瘀不痛,无虚不软,此古之定理也。是为肝肾阴虚,风痰上扰,夹痰瘀为患。治当养阴平肝,祛风豁痰,活血通络。

处方:制首乌30g,葛根20g,丹参20g,菊花20g,白芍20g,川芎15g,羌活15g,黄芩15g,桑椹子15g,杜仲15g,女贞子15g,决明子15g,泽泻15g,钩藤40g,法夏10g,炙甘草10g。浓煎,1日1剂,分3~4次服。

11月20日复诊:上方服1周,即逐步停服全部降压西药,头项不痛,脚不转筋。仍每日1剂,连服40余剂,血压一直稳定在正常水平。9月中旬因公出差江浙一月余,因不便煎熬中药而停服,也没服用任何降压西药,测血压一直正常,诸症若失,睡眠佳良。查其舌红有薄白苔,脉沉细。年近花甲,又形体偏胖,形气不相任,仍用上方去羌活加黄芪50g与服。

同年12月10日三诊:上方服完20剂,昨日去医院复查,血脂已正常,B超检查肝囊肿全部消失,血压与睡眠均正常,舌正脉平。嘱其仍以2~3日1剂,并饮食清淡,坚持适度运动锻炼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余,健康如常。

按:高血压病多系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本案即在肝肾阴虚的基础上,风阳上扰,夹痰瘀阻滞,故在治疗中采用葛根、丹参、川芎化瘀通络,羌活、钩藤、法夏祛风豁痰,菊花、白芍、决明子、黄芩、炙甘草平肝抑阳,重在治标,配合首乌、桑椹子、杜仲、女贞、泽泻养阴益血、调补肝肾,整体调治,痰瘀化除,肝风平降,不治肝囊肿而囊肿自消。

例2、高血压、多涎症

肖某,女,65岁,退休工人。2002年10月24日初诊。

病史:自诉发现高血压病已3年,长期服用硝本地平等西药,未可一日中断。近几月来逐渐出现晚间涎唾增多,导致不能入睡。曾去医院口腔科检查,未发现口腔有何异常。

现症:患者自觉口淡乏味,口舌并无痛苦,由于夜间休息不好,只觉有头昏闷症状。查其形体中等,面色红光,舌红苔白滑,脉弦滑。

辨治:本证乃高血压病中的一例并发症,虽云五脏化五液,而涎唾仍是脾胃所主,良由脾胃输布津液的功能失调所致。根据脉证,本案乃胃热脾湿引起,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治之。

处方:黄连10g,竹茹15g,枳实15g,法夏15g,陈皮15g,茯苓15g,炙甘草5g,代赫石30g,枇杷叶15g,谷芽20g,生姜5g。2剂,1日1剂,每剂煎2次,每次煎20分钟,将2次药液混合,分3次服(其中1次晚间睡前20分钟服)。

10月31日又诊:患者云服第1剂药后当晚涎唾大减,可以入睡,服完2剂,只临睡时有一两口涎唾,乃自以原方就近又配服1剂,则恢复正常,多涎症消除。此次前来就诊,乃求治其高血压病也。遂以天麻钩藤饮加味与服。

按:多涎唾这个症状,常见于老年高血压等病过程中,有时是求治的主诉症状,病人感到痛苦,专门针对这个症状治疗以解除之,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例3、高血压、糖尿病

吴某,男,54岁,经商。2001年10月18日初诊。

病史:商务繁忙,长期存在的睡眠差、头昏、口渴。1月前这些症状加重,去某医科大学附院做全面检查,结果是“五高”齐备,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度、高体重,另外还有脂肪肝。

现症:睡眠差,头昏,项强,口渴多饮,口苦,晨起微咳有痰,心烦,易怒。工作忙但都抓紧完成,胃口好,喜肥甘,好烟酒,每天约抽烟2包,平均喝啤酒1~2瓶,下蹲或坐矮凳即觉呼吸困难。二便正常但特臭。查其形体肥胖,腹部尤甚,面色红光,口唇红干,神情言语偏激,舌质红苔中黄干边白滑,脉弦紧而略数有力。出示检查报告:空腹血糖130mmol/L;血中甘油三酯5.2 mmol/L;全血黏度中度增高。患者每天自测血压均在150~165/95~105mmHg。

辨治:本案乃肝阳上亢夹痰浊瘀滞之证,显然是长期劳累、过度紧张、肥甘厚味太过所致。只要谨遵医嘱,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是可以治愈的。拟定下述方案:

1戒绝烟酒糖,饮食清淡,远肥甘厚味,每天食盐不超过6g,主食不超过300g,多吃绿色蔬菜。

2坚持每天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保持至少6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

3情绪放松,或“外紧内松”,记住“遇事慢半拍”,不着急习以成性。

4以滋养肝阴,清泻肝火,除痰化瘀法治之。汤剂用三黄石膏汤加味,另予杞菊地黄丸以服。

处方:黄连10g,黄芩20g,黄柏15g,石膏40g,丹参20g,葛根30g,地龙15g,决明子15g,泽泻15g,法夏10g,川牛膝15g。1日1剂,浓煎分3次服(其中1次睡前半小时服),服7剂。

杞菊地黄丸4瓶,照说明服。

2002年1月9日复诊:患者服上方每间周来复诊1次,服药半月,血压趋于正常,头昏、睡眠差等症状改善,乃有信心。戒绝烟酒糖,服药2月余(均以上方为基础,或酌加菊花、山楂、钩藤、谷芽、青木香等1~2味)。日前去原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均正常。唯体重未明显减轻,腹部仍胖大。其妻子说:除戒烟糖酒之外,其余要求未全做到。乃以鼓励引导并于上方中去生石膏、地龙,加大黄3~5g(以保持每日大便3次左右为度),山楂15g,谷芽30g。

2003年1月6日复诊:除戒绝烟酒糖外,每天坚持1小时室外散步或其他锻炼,且按时作息,每日按时服汤药1剂。日前去原医院做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自查血压一直正常,体重由原来的85.5kg减至71kg,腹部肥胖明显减退,但精力充沛。嘱其停服汤药,杞菊地黄丸再服一段时间,随时记录血压,保持生活方式,3个月后再复查一次血糖、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同年3月20日随访,自述已停药1月余,复查上述指标均正常。

张镜人:四类高血压病的证候与治法

治疗高血压,三大国医邓铁涛、郭子光、张镜人各有绝招

张镜人(1923年-2009年6月14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被香港报纸誉为沪上中医第一人。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首届国医大师。

高血压病之本在阴阳气血失调,其证候与治法可分肝火上炎,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风痰内扰等类。

1、肝火上炎证

多由将息失宜,肝火暴张所致。症见血压突高,头痛目赤,面红如醉,口干,常易躁怒,大便干结,脉弦动而数,舌质红,苔黄或干糙。

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泄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夏枯草10克,磁石30克(先煎),黄芩10克,赤芍10克,杭菊花10克,槐花10克,丹皮10克,莲子心3克。

2、阴虚阳亢证

多由肝肾阴虚,阳亢不潜所致。症见血压增高,头晕目眩,周围景物如旋,心烦,惊悸,夜寐不安,脉细弦,舌质红绛,苔黄。

治宜育阴潜阳,宁心安神。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大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怀山药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滁菊花10克,白蒺藜10克,羚羊角粉0.6克(分二次送服)。

3、阴阳两虚证

多由肾阴虚失于濡养,肾阳虚失于温煦,浮阳上僭,少阴气厥不至所致。症见血压升高,头晕耳鸣,舌强音謇,气促,下肢偏瘫,舌质红,苔花剥,脉细带弦,重按较弱。治宜滋阴助阳,宣窍清上。

方用地黄饮子加减:熟地10克,巴戟肉10克,山萸肉10克,肉苁蓉10克,熟附块5克,上肉桂1.5克,金石斛10克,麦冬10克,茯苓10克,石菖蒲3克,远志3克,五味子3克,沙苑子10克。

附注:张秉成说:“治中风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少阴气厥不至,名曰风痱,急当温之……方中以熟地、巴戟、山萸、苁蓉大补肾脏之不足,而以桂附之辛热,协四味以温养真阳。但真阳下虚,必有浮阳上僭,故以石斛、麦冬清上;火载痰升,故以茯苓渗之。然痰火上浮,必多填塞窍道,菖蒲、远志能交通上下而宣窍辟邪,五味以收其耗散之气,使正有攸归,薄荷以搜其不尽之邪,使风无留着,用姜枣者,和其营卫,匡正除邪耳。”

4、风痰内扰证

多由内风夹痰,扰及清窍所致,症见血压时高,头目眩晕,胸闷痰多,上肢及手指麻木,肉,两足重滞,脉弦滑,舌苔白腻。

治宜熄风化痰,和营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10克(后下)、生石决30克(先煎)、竹沥半夏10克,炒陈皮10克,陈胆星3克,川牛膝10克,炒归身10克,桑寄生15克,桑枝15克,指迷茯苓丸10克(包煎)。

5、医案选录

虞某,男,61岁。

初诊:1984年12月31日。

主诉:眩晕,心悸加重一周。病史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一周来头晕,目眩,心悸,寐差,平素大便略干,偶有衄血。舌脉苔薄腻,脉细弦。检查血压170/100mmHg。

辨证:肝阳偏亢,心神少宁。

诊断:高血压病,冠心病。眩晕,心悸。

治法:平肝潜阳,养心安神。方药丹参9克,赤白芍各9克,水炙甘草3克,罗布麻叶15克(后下),炒黄芩9克,钩藤9克(后下),白蒺藜9克,生石决15克(先煎),水炙远志3克,炒滁菊9克,淮小麦30克,生香附9克,广郁金9克,香谷芽12克。14剂。

二诊:1985年1月14日。药后头晕,心悸略平,血压150/90mmHg,近日略有鼻衄,脉细弦,苔薄腻,前法加减。处方丹参9克,仙鹤草30克,赤白芍各9克,水炙甘草3克,罗布麻叶15克(后下),苦参片9克,钩藤9克(后下),生石决15克(先煎),白蒺藜9克,水炙远志3克,炒藕节15克,炒滁菊9克,淮小麦30克,广郁金9克,生香附9克,香谷芽12克,白茅根15克(去心)。14剂。

随访药后衄血即止,诸症均平,乃减仙鹤草、藕节等继续服药巩固治疗。病情一直稳定。?

本文来源: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邓铁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邓铁涛编著)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郭子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杨,江泳编)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张镜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镜人编著)。

可同时关注我们的微信号“大医论道”:这里没有谣言、没有小道消息,只有权威专家讲述的经过验证的健康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