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沙特色村主要建设内容有修复保育旧队部等历史建筑物、改造有机农田、河道清淤、弹流鱼保育湿地、大罗沙湿地公园等32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600万元,由市镇两级财政共同补助。大罗沙将重点做好环境的综合整治,尤其是水环境的治理,综合运用截污、清淤、活源等手段治理水环境,其次做好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绿化,还原乡村特色风貌。 一、大罗沙特色村建设 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专门成立了大罗沙特色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和指导大罗沙特色村建设工作;明确责任人,分解工作任务;开展修建性概念规划及方案设计,研究确定实施的工程项目库,明确建设范围;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地制宜,不大拆大建,力求保持村庄的原有建筑特色 在大罗沙特色村建设中,“不砍树、不占田、不拆屋”是总体原则,要因地制宜地就地修复改造。 一是加固修复旧建筑。对旧大罗沙小学、旧市场进行加固补强,使用仿古青砖进行外墙改造,既保留原有建筑特色,又满足建筑安全使用要求。同时,通过对旧建筑物的修复,又为该村招引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优质载体。 二是统一改造临街立面。根据大罗沙村建筑特色,对村入口的临街立面进行统一翻新改造,有效整治广告、电线等乱拉乱挂问题,统一了临街立面风格。 三是增设亲水栈道。结合大罗沙村中心河弯位的特色,沿弯位设置亲水栈道,并且为了减少对河面的影响,将栈道原设计2.5米宽改为2米,同时使用维护费用少、成本低的混凝土仿木栈道工艺,既节约了建设成本近30万元,又使得实施更加合理。 注重生态修复,不破坏自然资源 为保护水乡村庄农田的生态环境。治理中,一方面,加强河涌清运淤泥、种植水草、沿河截污等工程项目,进一步改善河涌水质和生态环境,保持了水清鱼畅的原有自然生态。另一方面,建设有机农田。通过实施农田排水沟和田耕小道、增加周边绿化、增设木亭子等工程,切实提升农田环境,既增加了周边居民的休闲好去处,又尽可能发挥了农田与鱼塘等农保地的应有功能,有利于促进体验式农业的发展。 注重工程管理,保障工程建设进度 在特色村建设过程中,切实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及进度管理。一是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将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检查指导工作提出的意见贯彻落实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公司。除平时上班之外,周六、日也安排施工管理人员轮流到现场督导施工。二是严格把好质量安全进度关。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监理公司的施工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又发挥工程组、质监组的监督职能,联同大罗沙村委会安排的专门工作人员,共同把好各项目质量和安全。三是强化协调,通力合作是保障该项工作圆满完成的关键之一。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收支平衡压力大的情况下,及时合理调整预算安排,保证拨款,确保施工资金的投入;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及时配合协调做好村庄内的管线迁移工作;水务建运中心合理调配水闸启合,保证河道整治的施工;村委会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提供作业场地,配合做好临时停业搬迁、支持做好安全施工防护等相关工作方面,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该项目从2013年初开始规划设计,预算投入约2600万元,工程合同造价共约2278万元,包含32个子项目,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至2015年1月完工,施工工期约280天,顺利完成了市审定项目库的建设任务。这些工程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显著改善了大罗沙村村容村貌,还原了乡村特色风貌,改善了宜居环境。 二、大罗沙特色村建设的成果 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是特色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该部分共有15个子项目,内容包括:主入口及凉亭,社区卫生站至茶楼周边广场,中心路升级,公共服务区,新建栈桥、亲水栈道及码头、植物过滤、河道清淤、堤岸整治,廊桥及停车场建设,中心路绿道,管线整治,新建垃圾站,南部公交站建设,幼儿园改造。合计合同造价约1246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5%。村庄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完善了村庄环境配套设施。 特色项目改造初见成效 突出扶贫开发,增强“造血”功能,是我镇大罗沙特色村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经营性用房改建这一特色项目与基础设施改造并重。经营性用房改造项目共有7个子项目,合同造价约为553.4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4%。其中将旧的大罗沙小学改为会馆,旧市场改为戏曲茶楼,旧信用社升级改造,旧垃圾站升级为驿站。通过对旧建筑进行加固及立面改造,建筑物具有了园林仿古味道,特别是旧队部的加固修复保留了其原始风格,恢复了历史的记忆,让人记住“乡愁”。 以上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旧建筑具有经济性、特色性、文化性和可投资性,同时配套新增一些特色休闲设施,焕发了旧村庄的活力,尤其是驿站及其配套设施绿道把整个大罗沙村连成一体,为当地群众及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 水乡田园风光日渐纷呈 该村的有机田园建设共有4个子项目,包括大罗沙有机农田建设(现已租赁出去),弹流鱼保育湿地公园,水松巷有机农田,附属配套设施有龙船屋和村入口道路升级,建设合同造价约471万元,占总投资额21%。湿地公园内还包括国土部门利用市补贴资金修建的机耕路,使园内所有景点连成一片。有机田园的基础设施建成后,将为大罗沙村带来一系列的投资效益、旅游效益和生态效益,使该村改良后的可经营性有机农田面积达到200亩,其中:单纯从经济效益上讲,村庄入口处(即水松巷)农田原来租金每年1000元/亩,现在提高为每年2000元/亩;湿地公园旁农田租金也从1000元/亩提高到1800元/亩。 展望未来 1、抓好工程收尾及竣工验收结算工作,切实加强特色村环境管理,巩固特色村建设成效。 2、通过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大罗沙特色村知名度,促进该村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3、以大罗沙特色村为示范点,及时总结经验,指引我镇以后的美丽村庄建设。 (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 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