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姿势】“神猜”背后的故事

 醉里且笑 2016-01-08

传媒=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是个成语,也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一本著名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的名字。书中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群体就是一帮 “乌合之众”。

大众传媒和群体行为密不可分,许多搞传媒的人都必须了解社会心理,这本书也是许多高校社会学、大众传播等专业的必读书。来自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公共关系专业的“瞻星揆地”能由“传媒”马上猜到“乌合之众”,可见专业学习一定非常踏实。

那么“乌合之众”这个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耿弇(yǎn)是东汉的开国名将,著名的军事家。他自幼习武,不仅武艺高强,还熟习兵法,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征讨齐鲁、攻打陇右,为东汉王朝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刘秀称帝之后,耿弇依然深得刘秀重用,每遇重大问题,刘秀都会参考耿弇的意见。耿弇的后代皆具有出众的军事才华,在东汉与北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奇功,为东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包括耿弇在内,共有二十八位雄才大略的将领追随在刘秀身旁,他们功劳最大,能力最强,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后汉书》专门为此二十八将立传。

根据《后汉书·耿弇传》记载,西汉末年,王莽被打败后,刘玄称帝。那个时候还年轻的耿弇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没过多久,邯郸人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与,在西汉宗室刘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为帝,建都邯郸。这时,耿弇手下的孙仓、卫包便劝耿弇投归刘子与。

耿弇闻听大怒,按剑说道:“刘子与这个反贼,我和他势不两立!等我到长安请皇上调动渔阳、上谷的兵马,从太原、代郡出击,来回几十天,便能以轻骑兵袭击那些‘乌合之众’,势如摧枯拉朽,定能获胜。谁不识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贼,定遭灭族杀身之祸!”后来,刘子与果然被耿弇打败。

“乌合之众”这一成语含贬义,用于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乌合之众”中的“合”指“聚合”,“众”指“许多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乌”字错写为“污”,也不要将“合”字错写为“河”。“乌”表示这些人聚集起来像一群乌鸦,起到贬低的作用。



弄玉与“乘龙快婿”有什么关系



在双音节环节中,来自北大的姚宸组合由“弄玉”秒秒钟猜出了“乘龙快婿”,弄玉是何许人,她和乘龙快婿又有什么关系呢?

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儿,因为非常喜欢西戎国贡献的一块碧玉,所以得名“弄玉”。弄玉公主不喜欢宫中的繁琐礼仪,喜欢吹笙,秦穆公就命令工匠把那块玉雕成碧玉笙送给她,从此弄玉公主吹笙的技艺更加精湛了。秦穆公为弄玉建了一座凤凰楼,楼前筑高台,名凤凰台。弄玉每常在凤凰台上吹碧玉笙,常常引来百鸟和鸣。

弄玉长到该出嫁的年龄,却不想嫁王公贵族,立志要嫁一个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

有一天夜里,弄玉又在凤凰台上吹起笙来。突然远处有箫声相合,犹如仙乐一般。这天夜里,弄玉梦见一个美男子骑彩凤自天而降,立于凤凰台上,而且自称是太华山之主,上天派他来和弄玉结为夫妻。弄玉把自己的梦境告诉穆公,穆公马上派使者去太华山寻访。有樵夫说:“山中有一位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明星崖隐居。他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使者来到明星崖,找到萧史,把他带回了宫中。

萧史拜见穆公,穆公命其吹箫。萧史吹第一曲时,清风习习而来。吹出第二曲,彩云从四方来聚。吹第三曲时,见有一对对白鹤翔舞于空中,一双双孔雀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久久不散。穆公非常高兴,弄玉也非常惊喜,此人正是自己梦中的夫君!

萧史和弄玉结成夫妻。从此萧史就教弄玉吹箫,后来,弄玉的箫声真的能把天上的凤凰引下来,两人居住在凤凰台,渐渐也不食人间烟火。有一天晚上,夫妇于月下吹箫时,天上飞下金龙紫凤。于是萧史跨龙,弄玉乘凤,双双升空而去。这就是“乘龙快婿”的由来。


“柴和燃烧”如何猜出“薪火相传”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秦汉思源90秒猜对12词,主持人惊呼“太神了”“之前一定是隐藏实力了”。在猜“薪火相传”的时候,王蕊用了“一代一代传下来”提示成语的本义,又点出关键点“柴和燃烧”,让六个星期就学会法语的张恒睿迅速命中。“薪”在古时候指柴火,“薪火相传”现在我们一般用来表传承,但这个成语最初却不是这个意思。

“薪火相传”出自《庄子·养生主》。“养生主”的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外物,《养生主》虽然是在谈论养生,但也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在《养生主》中,庄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老子死了之后,他的朋友秦失(yì)前去吊唁,大哭几声便离开了。老子的弟子觉得这样未免太过草率,就问:“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吧?”秦失说:“是。”弟子又问:“那么像这样吊唁朋友,合适吗?”秦失说:“合适。刚才我进去吊唁你们老师的时候,看到有老年人哭他,就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也看到有年轻人号啕大哭,就像做子女的哭自己的父母。人本是秉承自然、受命于天的,他们这样做,违反天道,背弃本心,忘掉了人是秉承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把这称为‘遁天之刑’(违背自然规律而受到的惩罚)。”秦失接着说,“一个人偶然来到世间,这是顺时而生;偶然离去了,也是顺时而死。生死都安于天理,顺应自然,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之为‘帝之县解’(自然的解脱)。”

庄子最后总结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思是说,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远不会熄灭。“薪火相传”原本用来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现在一般形容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