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十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百了无恨 2016-01-08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达芬奇油画《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大英博物馆:《亚尼的死者之书》

《亚尼的死者之书》书记。这幅画作为陪葬品放在亚尼的墓中,全长二十四公尺,用长达六十章的篇幅,描绘死者在来世获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定事项。本书截取亚尼在死者之国接受生前善行和恶性审判的一段,为整卷画作中最精彩的部分。收藏家佛里斯班士于1887年在尼罗河中游克索西岸的墓室中发现,是众多以草纸记录的《死者之书》当中保存最好、最出色的,堪称为古埃及美术中至于极致的作品,也是古埃及生死观的明白表现。所谓《死者之书》,及记载死者为获永生所必经的各种磨练、审判、所需的咒文以及到最后获得永生的画卷,通常以草纸绘成。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加油画《舞蹈教室》


舞蹈教室》是德加芭蕾舞女画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幅,创作于1874年。由于画面人物众多,包括演员、教师及着黑衣的几位妇女,所以德加特意将排练厅的大镜子置于画面中央,以加强空间感。位于中景、与其他人保持一段距离的白发老人是于勤·佩罗,芭蕾舞演员们在他的指导下依次做着基本动作。仔细观察画面,可以发现没有哪两个演员的动作是完全一样的,德加对人物姿态的把握可见一斑。德加以出色的素描技巧,抓住了舞者的瞬间动作,这是受到当时正在流行的摄影技术所影响。热衷于摄影的画家对于相机能忠实地呈现出物象,以及捕捉画面的瞬间动态,十分欣赏,因此希望能将这样的效果表现在画布上。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舞蹈教室》终于诞生。

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乌东大理石雕塑《伏尔泰坐像》

《伏尔泰坐像》中,伏尔泰被表现为身穿古代宽敞的长袍,身躯前倾,面带嘲讽微笑的形象。宽松的长袍几乎遮盖了年逾八旬的伏尔泰的孱弱身躯,其流畅概括的衣纹又显示出稳重的造型感,使人物产生一种庄严高尚的气质,俨然是一位古代先哲。这位思想家虽年岁已高,但颜容仍然焕发着锐气逼人的智慧和魄力,特别是眼部的雕刻,妙不可言地表现了眼睛的透明晶亮和由此流露出的人物内心的无穷奥秘。伏尔泰的面庞瘦削,但是他敏锐的大眼睛传递出内心的激情,他的嘴角流露着一种嘲讽的微笑。在这件雕塑面前,人们似乎可以感到伏尔泰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变化和活动着,在他的脸上焕发着永远清新的智慧。


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梵蒂冈博物馆:群像雕塑《拉奥孔》

《拉奥孔》大理石群雕又名《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高约184厘米,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据考证,系阿格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制作,1506年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意大利杰出的伟大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德国大文豪歌德以为《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土耳其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手写稿《可兰经》


博物馆手写稿展区收藏的大部分作品就是《古兰经》。从7世纪到20世纪以来,这部《古兰经》是从伊斯兰教传播的广大区域里慢慢收集整理起来的。这是一部分极其稀有珍贵的收藏品,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所有艾美伊、阿巴斯、埃及、叙利亚吐鲁诺古拉、法提米、艾于比、梅鲁克、默格尔、图尔门、塞尔柱、提姆利、萨法伊、卡喀尔、安那托利亚公国和奥斯曼的书法艺术作品。


国立罗马博物馆:大理石雕像《女孩与鸽子》

《女孩与鸽子雕像》表现了一个女孩,正在保护一只被蛇攻击的鸽子,这是一个希腊化时期流行的同类题材的典型范例--日常生活中游戏的儿童是一个特别受青睐的主题。这件雕像仿照一尊希腊铜像制作,虽然女孩手托鸽子的形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葬礼石柱浮雕,但该铜像在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创作于亚细亚,现已遗失。雕像的很多部分被修复过——鼻尖、右臂的一部分、衣饰以及鸽子的头部——而蛇完全是现代的,于19世纪加在雕像上,代替遗失的原来的家养动物,可能为一只猫或一只狗。


埃及博物馆:《埃及黄金面具》

《埃及黄金面具》是公元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图特卡蒙死后所戴面具,发现于他的陵墓中。他的木乃伊发掘出来的时候,头部罩着一个黄金面具,这使他成为当代所知最著名的埃及法老,面具与真人的面庞大小相称,恰好罩在他的脸上。面具由金箔制成,嵌有宝石和彩色玻璃。前额部分饰有鹰神和眼镜蛇神,象征上、下埃及(上埃及以神鹰为保护神,下埃及以蛇神为保护神);下面垂着胡须,象征冥神奥西里斯。面具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一。


希腊国立考古博物馆:青铜像《海神波赛东像》

《海神波塞冬像》是1928年在优卑亚岛北端阿尔提美西昂海角附近海域中发现的,雕像人体结构准确,隆起的肌肉符合解剖学原理,这是“严谨风格”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品。它造型完美,动作矫健而富有变化,显示了希腊雕刻艺术的成熟。公元前480年,希腊海军曾在这个海域同波斯海军经过激战获得第一次胜利。当时执掌海上大权的正是海神波赛东,所以这一雕像很明显是希腊人为敬奉海神而作的。希腊人敬畏神祇,尤其是在战事频繁的非常时期,他们出征前必定祭祀,祈求神灵的保护。希腊是个多神教的国家,每个城邦都有自己崇拜的神灵。但是希腊人决没有埃及人那种虔诚的宗教感情,他们在给神灵筑起神圣祭坛的同时,又一块一块地抽掉它的基石,使神与人合而为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