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探寻聂店村

 yzsr273 2016-01-08

 

聂店村隶属于榆次区乌金山镇,离城大约有五公里的路吧。因村子的发展,被通往北山的路分在了两边,其实是村子包围了公路。村容不算整齐,但却不失小康之景。展新的房舍,那都是在旧宅的基础上翻新的。古上的延续,从新规划自然有了难度。

    聂店村在乌金山镇按照自然环境,也可算作一等的村子,如今新城扩大也算作郊区了。历史文化深厚,所谓文化不仅是村子的久远,榆次古上赫赫有名的巨贾—王家,与他创建的那些上眼的建筑。在乾隆年间,三层二层的楼院就有五十多座,最后一座大红楼是在6512月文革时期拆除的。

聂店村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大剑侠盖聂,就是在聂店比武一举成名而被誉为盖聂的。至于聂店村名的来历,我问过好几次,一直没有一个总确的所以然。但一些老耆分析,在春秋时期,原先聂店村外有一条古道,路边有一大马车店,是一外地聂姓人家开的。渐渐人烟多了以后,以聂姓取为村名,称聂店村了。这种说法很有可能了,也很有理据。在公园前2300多年前夏代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腹地,汾河两岸渐渐有了人烟之后,以姓氏命名村名者比比皆是。聂店村按最初的姓氏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七张八王五李三康一胡一丁一雷紧跟。以聂姓开店人家命名聂店村,却姓氏排列中没有聂姓,这个村名就有了学问。也许聂姓人家毫无疑问是最早的,后又搬走了也难说了。

想象间当我沿着狭窄的街巷,一路赏着如景德镇釉里红似得朱颜豪门,不难看出历史上巨富延续的气派。三日不见刮目相看的心理。三日只是一个形象的词义,其实十几年了没有进过聂店村。对聂店村的一些事体,是在他处偶遇聂店村人而道听途说的。

非常惊讶的情景,在我影响中聂店村中的那一片旧景,学校、大队,已凤毛麟角了。几乎找不到一点旧的痕迹。幸亏有个旧戏台,说是旧戏台,已被整修一新,但造型结构还是原来的样子。

茫然四顾,村委会白瓷砖贴面的楼房,比邻的学校更气派,一样是羊脂玉似得整洁楼房。很明显,聂店村在致富的今天,没有忘了对后代教育的重视。教育是富国强民之本,当豪华的校舍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时,看到了下一代更美好的前景,为他们有如此的读书环境感到幸运。一个幸福的时代,想着让人羡慕了。

聂店人是很懂文化的,一个明朝时期榆次首富王家与张家合建的古戏台,四五百年傲然如初,筋骨不倒。这不能不说聂店人文化素质之高,如若没有点文化品味的村人,恐怕与普通的民房一样踪影皆无了。村里原王家的宅院还星星点点保留着几间,但已不是王家全盛时期的遗迹了。据村里亲眼目睹的一些老耆讲,王家大院的经典院南北楼,三层高,纯木结构,其三雕艺术罕见。当年日本人在的时候,乌金山镇河底村住着一队估锢赐跫仪蓝鳎撂粲偷颇碜樱粼诹说叵乱唤凇R蚣胰嗣挥屑笔狈⑾郑甲帕四镜匕澹鹆送ㄌ齑蠡稹I樟肆教烊怪钡缴樟烁鼍獠刨绕煜⒐模倭酥谢拿鞯木琛

如今聂店已看不到昔日王家辉煌时期的建筑。有幸的很,从聂店村回来不久,我去榆次尧上村采访清末民初的大富商冯世荣,现存的一座民初从聂店王家买来的一座整体院落。七间正房,基本保持了原貌,房子的工艺超凡脱俗的精彩,鬼斧神工,难能见到的历史精髓。木雕、砖雕非常的上眼。斗拱全部是雕刻,上有麒麟、狮子、荷花,赤龙,金葫芦。立坊,二十多条赤龙盘绕云雾之中。马头,砖雕祥兽。龙脊,葡萄、荷花,并且全部用金水漆面,至今依稀可见。这种木雕在榆次实属罕见,可谓木雕中的精英,文化价值极高。从王家这七间金碧辉煌的大瓦房来看,体现出了一个豪门大户的风格与富有。

我是冲王家的名声来的,聂店一没有亲戚,二没有朋友,不然也没有闲情逸致来此一游。民风淳朴,刚直和乐好客的聂店人,当我问及王家之事时,并没有嫌我这个陌生客。七八个老耆,滔滔不绝,讲的是津津乐道,趣意横深。看的出,王家曾今的辉煌,并没有随着王家建筑的消失而消失,也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大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可以说一些事情还是记忆犹新,永远地留在了聂店人的心中,与古戏台一样,成了人们自豪骄傲的美谈。一些具体的事情太遥远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就只能是个大概。老耆的健谈,精神看着恁地兴奋,因趣浓之意,眼都散着炯炯的光泽。

王家也只能这么笼统的称呼,明朝年间到民末的事,能有个大概,也算老人有心了,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王家的一个继承人,使王家走上山西四大富商榜首的王斗福财主,人们对他的故事还是能说个一二。熟悉的名字,但也是个大概,难有个具体。王家从大明开创基业,最鼎盛时期大明初—大清中期,大清末民国年间开始衰落,彻底败落在民国末年。洋洋几百年,对于历代文盲的王家,在榆次、在山西论其财富可谓首屈一指。关于王家历代文盲村人还有一说,王家不仅有文化,并且办有自己的私塾。从祖上就有一条严厉的家训,王家世代恪守,识字可以,但不许考取功名。伴君如伴虎,一人犯事,全族遭殃。学文识字,只为写份家书做生意而已。其故事真假却不说,据村人讲,王家历史上确实没有听说出过什么官或考过什么仕途的。我大概翻阅了一下县志,聂店村什么官、这士那士的还真是寥寥无几。只查到王钺:盐运使、王书勤:光绪年间河南知县。王永店:康熙36年拨贡。李瀚:寿阳教谕,明代。王愠:王建勤:民国榆次县议事。王铭勤:省立法别科等,没有什么大的官宦和出类拔萃的才子,最大的官有一个虚有的官衔。据榆次县志同治版记载。王家祖先曾有一位,乾隆年间向朝廷捐了四十二万两银子,得到皇家恩宠,赏顶戴华翎知府衔户部郎中副贡生。人称,“护国员外”这个王家不知名的祖先,可能是王家官道中最显赫的人物了。生子有才去经商,不做县官空荒堂。这种现象在山西大富商中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安享富有,比做官更有趣味。

聂店村在过去是古堡式的的村子,分东西南北门,而王家就占去了村子的一大半。并且在原山庄头乡,如今属什贴镇伽西村,有一处规模庞大的避暑山庄。这坐王家的避暑地我去看过,有土窑洞,也有砖木结构。虽然破砖烂瓦残垣不堪,但不失王家曾今富有的迹象。

王家生意做的全,也做的大,遍布全国十七个省市。王家的铺子商号,多的王家历代财主都不知道自己的铺子商号有多少。在一个时期全盘委托了一个王玉生的管家,村人称二娃先生。王家主要的商号:“绿寿堂”“青云堂”“四达堂”生意:钱庄、金店、典当、卷烟厂、日用、杂货、皮货、绸缎、药材、粮油、烟叶、茶庄、盐业、酒坊、皮货、药店。药材大都来源于新疆、四川,那里有王家的药材收购点。王家历代有个嗜好,广收珠宝玉器,古玩钻石,古书字画。

王家有个叫王斗福的,村人亲切地称斗福财主。王家从大明开始,王斗福是创造王家辉煌显赫人物之一。人说他是四大乡绅,很受村人敬重。乐善好施从不吝啬银钱,时有救助村人。逢年过节的王家,要蒸好多馍馍给村里的穷人吃,有过不去的一样伸手相助。

王家据说是从太谷迁到榆次的,至于王家的发迹,也有不一的传说。有人说王家是靠吹唢呐吹富的。另一种说法,王家从外地迁到聂店村时,买了一处旧宅院,挖地火时,挖出十大瓮金银,因此而一夜暴富。大明时期的事,虽是传说,也难说了。

王家人烟不旺,到民国年间败落时,并不完全是不谋正业抽大烟。其一人烟不旺,日本人的抢劫,更其主要的原因是,诚厚忠实兢兢业业管账的二娃先生的去世。后续的管账先生,借王家不振之空隙,不知家业的底细,一样吃喝嫖赌,侵吞王家的银财,加速了王家的败落。到民末败落时,管家生了奸心落井下石,把王家的大部财产包括院落,串通贩子以15斤小米换一间房子,把材料财产倒腾拆走了不少。

王家祖上也许早就意识到有败落的一天,怕后人受罪,所以,把好大一部分金条藏在了宗祠老祖宗的牌位下。但王家的一些后人败家子,抽大烟没钱时,卖了宗祠不说,连老祖宗的排位都不收留,任他人行事。当买主拆牌位时,竟从牌位下取出大量的金条,因买房而发了大财。

民间传说有一王家六少,叫什么名字村人不知。因他性格的特别,村人叫“绿靡油”传说王家败在他的手里。其实不然,跟他没有任何关系。那些有关六少可笑的故事传说,只是民间根据他特别的性格杜撰的,聂店村人不认可那些故事。此王家后人生性贪玩,总爱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夏天穿皮袄,冬天穿短卦,常是穿一只男人鞋,一只女人鞋。去北京他的商号,老是一身叫花子衣服。五十多岁的人了,总爱跟孩子们一块玩。为了诱惑孩子们跟他玩,又是给钱又是给买好吃的。一个堂堂的王家后人,民国初年败落,尽然冻死在王家大门边老爷庙门口,结束了王家的辉煌历史。焉何说结束了王家的辉煌历史呢,王家后人死的死,有一些为避战乱逃到外地某生的,守家待业的只有这个传说中的六少了。

道光1823年,平遥日昇昌票号开创,王家就参与了不少的股份。还有自己的独立票号“协和信、协同庆”。王家兴趣广泛,非常喜欢晋剧,自己办有戏班,“四喜班”四喜班是王家同治年间一个叫王钺撑起的。不图盈利,只图快乐。王家四喜班当时在晋中一代是最有实力的戏班,家当齐全,整容强大,名角荟萃,名扬三晋,连祁县渠家都震动了。在王家的影响下,祁县渠家办起了一个戏班叫“聚梨园”王家人时有与班里的艺人凑在一起闹票儿,也时有在王家的戏台上与艺人同台演出取乐。

村人确实幽默,村里没有出过大官,但村中却停留过两位大官。一位两湖总督榆次籍西左付村的张彪。民国十六年卒于天津,终年六十八岁,后任中华民国顾问陆军中将。他的灵柩在榆次北站下了火车之后,52抬的杠,回运老家西左付村的时候,路经聂店村时,停在了王家戏台下打歇。二是徐向前解放太原时,徐向前的前敌总指挥部,就设在聂店村的圪针沟。后又搬进村里,并在王家古戏台下看过戏。那天是果子红、筱桂香等在唱戏,戏名《红香官》。老人说话风趣,但不失淳朴。一个靠种地没有企业的聂店村人,一个展新的时代,无疑是踏实勤奋而创造的。

20096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