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吗?

 红茶橄榄 2016-01-08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吗?有人认为是,有人可能认为不是。比如华为的任正非认为“将军是打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我自己也常常为人才是否能够培养出来而疑惑。


其实不少企业的领导、HR、企业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做了不少事情,这个计划、那个计划搞了不少,有些方式还挺新颖。但如果要我站在企业的投资人、CEO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们的人才培养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我认为,不少企业做的人才培养项目思路、方式并不正确,效果也并不怎么好。有一个佐证就是,我们很少看到各企业的HR、企业大学搞的“某某培养计划”有产生了一个或几个“将军”,更没有看到培养出企业领袖人物。

那问题究竟在哪?我自己反思过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式等问题,这么多年来,我虽然领导和发起过好几项人才培养计划,但确实还没有看到“将军”从“培养计划/项目”中产生。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如下“六个字”:


1、“贝”与“焙”

所谓“贝”与“焙”指的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太过重视“人才培养”,会把人才培养计划当作“宝贝”来看待,对项目也好、潜力人才也好都是精心呵护;而“焙”是把“苗子”(潜力人才)放到实践中“烘焙”、“考验”,不需要精心呵护。


我曾经发起并跟进了一个实施了7年的人才培养项目,因为太过关照一些被我们视为“未来的明星”,结果7年后,这个项目里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相反,一些没有被“照顾”的,却突显了出来。


其实,人才是不需要被“照料”的,而是需要“烤”的。俗话说,烧不死的是凤凰。如果一个人经不起大风大浪,经不起“血与火”的考验,那也不是人才。这也就是华为所认为的“将军是打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的道理。确实,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将军”、“领袖”是“烤”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因此,我认为,人才是“焙”出来的。

2、“学”与“习”

很多公司很注重学习,不少人才培养项目也安排了不少学习、培训项目。根据智享会“2014中国领导力发展项目调研报告”,大部分企业不同层级的领导力发展项目所使用的、占第一位的方式是课堂培训。DDI“2014-2015全球领导力展望”的调研也发现,所谓的“70-20-10”的学习方式正在受到挑战,“每一级领导的学习比例在55:25:20左右”。这证明了大部分企业在领导力、人才发展方面确实擅长的是“正式课堂学习”。


其实,“学”与“习”是两个层面,“学”是听了、看了,而“习”是做。很多人很爱好“学”,学了这个课、那个课;看了这本书、那本书;拿到了这个证、那个证;甚至取得这个学位、那个学位,这些都不代表真正水平。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看他/她是否能将学到东西在实践中运用,并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价值。


对于学习的方式,有必要强调一下“向他人学习”,这是最快、有简捷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有长处,对自己来说,重要是能够“取别人之长补自己的短”。


一个人若想自己能够快速成长,最需要向高手学习。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这些都证明了向高手学习的好处。


有位企业大学的校长告诉我,他们尝试了一个方法,效果非常不错,就是他们通过一定的关系安排自己公司的“高潜力人才”去跟马云、郭广昌等这样优秀的企业领袖交流,这种交流学习,所获得的收获非常大,难怪巴菲特每年所出售的“与其共进午餐交流”可以卖这么高的价钱。

3、“练”与“炼”

即便不少企业和HR懂得“练”和“做”的重要性,这不也代表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其实,“教”与“练”还是不够的。举个例子,在体育方面,不管是哪项运动,光有好的教练、光刻苦训练还是不够的。检验运动队、运动员工究竟是否厉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与“高手”过招,如果一个运动队、一个运动员工没有与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队、运动员多次较量过,那一定不会取得好成绩。


对于“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有利于个人成长?”美国创造力领导中心(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的研究认为,经历过挫折/困苦最有利于人才成长,其次为“挑战性锻炼”。


好多企业辛辛苦苦通过测评、人才盘点发现了一些“高潜力人才”,也安排培训,也把他们作为“接班人”,但这些“潜力人才”如果没有机会去接受挑战性的锻炼,那到时还是接不了班。


我自己经过的、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不断将一些规模较大的组织进行分拆,也就是相当于逐步实行“小微”结构。这样的好处是,一个企业可以裂变出好几个、甚至好几十个“组织”,这样既可以解决“人才”的“舞台”,也可以让类型相同的组织可以进行“竞争”、“PK”,促使组织和人才成长。


人才成长是需要经历过“战斗”的,没有打过大仗、恶仗、苦长是不可能产生优秀的人才和“将军”的。

谈了以上这些理念后,我们再回到“人才能否培养”这个话题来。前合益(Hay)中国区总裁、现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陈玮认为“智信仁勇严”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人才能否被培养出来,还取决于“料”。一个人有“智”,足够聪明,还有“信仁勇严”等其它方面的素质,再加上其本身有意愿、能吃苦、有意志,那就有可能成“才”。所以说,“料”好,选对了,就可以培养,“料”不好,再培养也没有用。


在我看来,人才是“自驱型”的,人的成长虽然跟环境、机会非常有关,但个人素质、是否具有自我驱动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文:钱国新,微信公众号:qianyanguanli)

小编微信号:466761846欢迎交流!

喜欢本文的亲,欢迎转发或在页尾点赞哦!


此文来源公众微信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的标注有错漏,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更正或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