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欣赏中的“浓淡润燥”

 左徐婧 2016-01-09

书法欣赏中的“浓淡润燥”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书法艺术素来看重用墨的技巧,有经验的书家常说,用笔难,用墨浓淡润燥的技巧、深浅层次的变化就更难。

浓淡

浓,指浓墨,即墨水中墨的浓度大,墨色黑亮。淡指淡墨,即墨水含量水多于墨,墨色浅淡。浓墨的优点是厚重光洁,丰腴而有力度,可表现作品中的浑雄气势;淡墨的优点是润妍温雅,可表现作品中的幽雅意境。

传统书法以使用浓墨为主流,尤其在纯白的宣纸上,效果特别强烈。历来的佳作大都墨色乌黑光亮,墨采逼人。如宋苏东坡用墨如糊,其黑如漆,墨彩鲜艳,数百年不变。清刘墉喜用浓墨,获得浓墨宰相的称号。当然也有喜用淡墨的例子,明董其昌将绘画调墨的手法使用于书法,墨色深浅层次分明,但主要以淡墨为主。清王文治为擅用淡墨的高手,有淡墨探花之誉。

古人有“墨淡即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的说法,过淡或过浓都会产生问题。如果墨太浓,笔锋拖不动,节奏就无法顺畅;墨太淡,水分太多,必然会产生晕涨,使书面模糊。因此用墨的原则,应该是浓不痴钝,淡不浮薄。

润燥

润,即墨色湿润,燥,即墨色干枯。墨色湿润常近于涨墨,墨色干枯常显现飞白。前人用墨有“以润取妍,以燥取险”的说法,即润燥所显现的艺术效果,一为秀丽,一为险劲。

一般来说,表现润燥取决于笔中的含墨量与运笔速度。含墨量少则燥,多则润;运笔快则燥,慢则润。具体一点的,如写楷书、隶书和篆书,墨宜干,但不宜太燥,太燥则容易干枯失神,运笔速度相对较慢;写行、草书,墨须燥润相杂,笔才能运转流畅,气易贯注,运笔速度相对较快。而最高的境界应是润而不湿,燥而不枯。(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