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廉吏“于青菜”

 崆峒樵隐 2016-01-09
  他的外号叫“于青菜”。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外号?据说是因为他“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据历史记载,他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南京布价骤然上涨。个中奥妙倒是不难猜测。因为他出任两江总督以后,南京地方官怕是不能穿绫罗绸缎了,都要改穿布衣了。果然,他出任两江总督后,总督衙门的官吏受到了严格约束。他的仆人无钱为他买茶叶,每日采集衙后的槐树叶来当茶叶,结果连槐树都给采秃了。

  这人就是于成龙。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终年67岁,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20余年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誉,更深得百姓拥戴,以“天下廉吏第一”闻名于当时。

  于成龙廉洁的事不胜枚举。我们还是先从吃这一件事,看看他的廉洁吧。

  于成龙做湖广下江陆道道员的时候,驻地在湖北新州(今新春县)。在湖北期间,尽管条件比他呆过的广西和四川好了许多,但他的艰苦生活作风,却非一般人可比。在灾荒岁月,他还以糠代粮。于成龙不是为了节约而节约,他把节余的口粮和薪俸都用来救济灾民。当地百姓编了歌谣赞颂他,歌谣里说:“要得清廉分数足,唯学于公食糠粥。”他不光是清苦,还让富户解囊济灾。行动总是大于语言,他以身作则,甚至把仅剩的一匹供骑乘的骡子也“鬻之市,得十余两,施一日而尽”。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由江防调任福建按察使时,乘船前往福建。快要开船了,于成龙让手下人买了好几担萝卜。送行的人都感到诧异,问他:“你买这么多不值钱的萝卜干什么!”于成龙答道:“我路上供食,就全靠这些萝卜了。”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病逝。同僚们清点他的遗物,发现床头有一个方形的旧竹筐,这是他唯一的家具。大家打开竹筐盖,发现筐里面只有:粗丝袍一件、靴子一双、腰带一根;另外,瓦缸中盛有几斗米;还有几罐盐豉———这就是于成龙的全部遗产。

  于成龙做两江总督后,官僚、巨商都改穿了布衣;高门大户,将大门楼改筑成小门楼;少数恶霸都避居他乡。但不少人是慑于于成龙的威势,表面上表现出改邪归正的样子,背地里却极力造谣诽谤他。由于众口铄金,连一向对于成龙颇为信任的康熙皇帝,也听得起了疑心。于是,康熙暗中派人去调查,得知实情后感动得流泪,他拿出宝剑斩断桌子说:“如再有人说于成龙是贪官,这就是他的下场。”

  于成龙活了67岁,而官场生涯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在44岁以前,他是一位历经忧患、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而正是由于在民间的忧患磨砺,最终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