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殷玉珍创造沙漠的奇迹 殷玉珍站在那里,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伸手指引我们进屋吃她亲手种出的西瓜、桃子、西红柿,劳动人民的淳朴和热情一下子温暖了我们,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全国治沙标兵、全国劳动模范、联合国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获得者……顶着巨大光环的她,真实站立在我们面前时却是如此普通、平实。 30年前,殷玉珍初嫁时的崩溃与绝望,在此刻已凝结成平静与享受,如今的她,收获的是把6万多亩荒沙变成了绿洲的幸福与喜悦。
![]() “绿镜头·发现中国”采访团队进行采访 1、从不想活到要活出个样儿 1966年出生的殷玉珍,19岁时从陕西省靖边县嫁到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毛乌素沙漠腹地井背塘村。 卷起裤管,长途跋涉至此的殷玉珍,面对漫无边际的黄沙和不见人烟的偏僻之地,就开始“嚎”。 “就这么‘嚎’了一个星期,终于‘嚎’累了,就想到了死。”殷玉珍回忆起1985年的正月,对于她来说那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就是父亲的一句承诺——给白万祥找个媳妇,让毫无准备的我陷入绝望。” 憨厚、老实的白万祥就是殷玉珍的丈夫。“掌柜的(当地对丈夫的称谓)从7岁起就居住于此,很少见到人烟。1984年10 月,我父亲途经此地歇脚在他家,许诺要说个媳妇给他。几个月后,父亲仍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很着急。父亲是个信守诺言的人,就这样我被送到了这里。那时候我对父亲充满了恨意。”殷玉珍的讲述看似平静,但眼泪已经在眼眶中打转。 ![]() “绿镜头·发现中国”采访团队与殷玉珍等合影留念 可以想象十几次把腰带绕在脖子上寻死的殷玉珍,多次准备离开的殷玉珍,是怎样挺过那段岁月。 几个月后,当父亲来探望她时,殷玉珍已经从一个壮实的女子瘦到了不到80斤。“父亲嘴上不说,心里也酸。1985年8月,父亲因肝硬化走了。之后,我一想到剩母亲一个人,就觉得怎么也不能给她丢人,应该活出个样儿来。” “她想走,我只说了一句话‘你走了,我怎么办’,就这么一句话让她不忍心走。”不善言辞的白万祥用朴实的言辞留住了善良的殷玉珍。 打定主意留在这里后,殷玉珍的心境也宽了点,她试着种下了两棵树,刷锅水、洗漱水都给它们“喝”。 其中一棵树发芽成活,生命中亮丽的色彩就这样被打开。 看到不毛之地唯一的一点绿色,殷玉珍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什么歌、什么调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 2、从拓荒育苗到绿色王国 “当年,我家周围黄沙漫漫,没树没草,刮起大风,沙子能埋人,简直没法居住。跌落在这沙窝子里,要想活下去,只能豁出身子治沙栽树。”1986年春天,殷玉珍用家里唯一的三条腿羊换回600 株树苗,开始和丈夫一起在周围栽树。没日没夜、起早贪黑,让幸运之神降临,不少树苗发芽成活。 ![]() 殷玉珍家中照片和荣誉墙 可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可能让殷玉珍夫妇一直幸运下去。沙漠里栽树谈何容易?干旱缺水、流沙滚动,种十棵成活一两棵已是罕见。 之后的一年秋天,就在殷玉珍两口子忙着栽树的当口,狂风呼啸而来,刚栽下的小树苗被沙埋没。殷玉珍不顾一切地用手挖沙,希望能将小树苗救回来,可天不如人愿,殷玉珍的眼泪禁不住地往下掉。第二年,殷玉珍夫妇吸取教训,将树苗种在沙漠制高点,想办法用沙柳等固沙挡风,避免风沙再次“得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