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谈备考?!你是否事先看懂了高考命题? | 专家说

 狸狸穆 2016-01-09


——首发平台:语文周报高考版——

——作者:张西玖——



1

顺应教育改革潮流,关注时代核心价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教学要致力于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简要概括为四个要点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理解与传承”


高考试题正是围绕这几方面精心选择材料、优化试卷结构、创新题目设计。


各套试卷在兼顾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的同时,还将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和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追求,致力于发掘高考试题的育人价值。如:


(以2015年高考题为例,下同):

课标卷的《朱东润自传》、

福建卷的《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广东卷《感恩》

都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优秀文本。


有些试卷还不同程度地加大了传统文化的考查比重。如:


北京卷的《汉字与中国文化》、

山东卷的《四堡雕版》的选材,

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扩大背诵考查篇目范围,

这些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

坚持稳中求变,注重形式创新


就总体而言,2015年的语文试卷形式方面的变化是近年来最大的,除全国两套课标卷外,其他各套试题都在试卷的结构和题型设计上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化最大的首推北京卷:

试卷总长度大幅增加、

对语言知识作动态考查、

采用非连续性阅读文本、

文言文种断句的比较、

增强作文命题的选择性,

都是极富创意的改变。


其他如山东、福建、浙江等地试卷在结构上也都有着明显的改观。


最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有不少的题目在题型设计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题目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旧题翻新,多年不用的形式重新回到试卷中;

二是引进借鉴,对大陆之外地区语文考查形式的借用;

三是完全创新,有的题目以前从未在试卷和训练中见到过。




3

联系教材内容,考教密切结合


多年来一直强调高考要有利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学,但高考试题中却少有与中学教学相关联和响应的题目,以致让很多教师和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教材的兴趣和信心。有不少教师从高一就让学生做大量的高考模拟卷和高考试卷,将语文教材的学习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这种功利主义思想的产生,与高考命题的导向偏差有着一定的关系。

2015年全国各套试题中都不约而同地加强了试题与教材的联系,有的直接从课本中选材,有的课内课外并举比较,有的在题干中将教材作为答题的范围。






从2004年大批省市实行自主命题以来,各地的高考语文命题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期,但这同时也预示着一个结束期的临近。随着大纲卷的消失和江西、辽宁两省改用全国卷,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由去年的18套减少至15套,2016年还会有更多的省份改用全国卷。虽然分久盼合、重归一统已成一种趋势,但各套语文试题的命制并没有因时限将至而停下改革的步伐,更没有降低要求和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