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石涛大师的“一画”之一

 百了无恨 2016-01-10

读画千遍不厌倦——感悟石涛大师的“一画”(一)

石涛的“躁”与“粗”

文/文蔚

石涛的画,尤其是山水,充分体现的是一种元气淋漓、纵横天地的自由艺术精神。朱良志先生《南画十六观》中以“躁”为纲领,来解会石涛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精神。

《道德经》二十六章有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的“躁”,是轻率躁动之意。朱氏所言的“躁”,其意指向一种醉舞欢歌、率性挥洒的豪纵之气,有别于老子的观念。

在《石涛研究》一书中,朱良志先生也以“粗”作为概括石涛艺术特征的的重要概念,他说石涛的艺术作品“大开大合,大写意,浪漫高蹈,奇幻独特”。石涛将浪漫而放旷的诗意情怀融注在笔墨之中,正如其题画诗所言“盘礴睥睨,乃是翰墨家生平所养之气”。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华山剑派有所谓剑宗、气宗之分。以此为参照,石涛尚气,每以气驭笔,渴笔取妍,扫墨成风,烂漫恣肆,奔涌流荡,堪称画史上之“气宗”大师。

读画千遍不厌倦——感悟石涛大师的“一画”(一)

《石涛画语录》中,“一画”一词出现27次,尤以开篇《一画章》为多。何谓“一画”,众说纷纭。周汝式曰“最初之线”,罗家伦以亚里士多德之宇宙生成观念与之比较;科尔曼认为艺术世界创造,始于一画。

或曰其意近乎“道生一”,或曰更似禅宗“万法归一”及大乘中观“不落两边”思想,或曰一画即《易》之卦象……不一而足。朱良志先生所做新诠,认为“一画”乃石涛所独创之艺术创作原则,既是最初的也是最高的内在法则,是石涛基于艺术创作情感而总结的纯粹体验性的精神境界。

通读石涛画语,综观各家所论,一画当有数层含义:开篇《一画章》所述主要指朱先生所诠之创作法则;《运腕章》“一画者,字画下手之浅近功夫也”则有书画技法线条意;另如《皴法章》“一画落纸,众画随之”,此处一画,当与俞剑华黄兰波观点相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