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三焦理论的神奇

 tnj660630 2016-01-10

中医三焦理论的神奇



庚辛



中医有五脏六腑之说,一般而言,脏与腑是相对应的,比如肾对应膀胱;心对应小肠;肺对应大肠;肝对应胆;脾对应胃。那么还有一个腑——三焦,对应的是哪个脏呢?古人没有说。只说三焦的主要功能是“气化”。



那么,三焦到底是什么呢?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讲辨证施治。所谓辨证,其实就是先通过四诊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放在一个系统模型内定性。什么是系统模型呢?中医大致有以上几个系统模型:一是六经;二是卫气营血;三是三焦;四是脏腑。伤寒学派的六经分证就是把病分为六种程度;温病学派的卫气营血分证就是把病分为四种程度。当然,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划分也不是如此简单,个人以为,伤寒一般指外感六淫或细菌病毒在免疫不足者身上导致的病;而温病一般指外感六淫或细菌病毒在免疫过激者身上导致的病。



脏腑这个系统模型主要不是纵向的程度,而是横向的平面。当然说是平面也有一点立体,比如中医对五脏中的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比较重视。而三焦这个系统模型就综合了以上三种模型的纵向和横向。比如上中下三焦既是定位,也是程度,而五脏六腑也统统在三焦的范围之内。比如就脏而言,上焦是心肺;中焦是肝脾;下焦是肾之水火。



     三焦不仅分上中下,还分左右。比如左边心肝肾;右边肺脾命(命门就是肾阳相火)。三焦的上中下和左右和中医的脉位也是一一对应的。很多西医都知道,有些人左右手的血压会不一样,西医解释不出这是为什么,按中医的三焦理论就能解释。中医早知左右很多时候会有差异,故中医有左归丸和右归丸。左边弱的一般阴虚;右边弱的一般阳虚。现代研究还发现:左边弱的人一般免疫过激;右边弱的人一般免疫沉寂。这就使现代的免疫学说和中医古老的阴阳理论挂上了钩。



更有意思的是中医把左上的心称为君火,而把右下的肾阳称为相火。我们知道人的神经系统有两套,一是受人的大脑指挥的系统;二是植物神经系统。气功里也把人的神经系统分成两套:一是识神——受大脑指挥;二是元神——不受大脑指挥。所以说不管现代医学怎么发展,都没能跳出中医三焦的命名和定位。由上可知,三焦就是我们老祖宗对身体和疾病进行定位分析的一个系统模型。近代一些中医根据现代解剖学原理,认为三焦是淋巴系统,或者是微循环系统,都有些道理,但我认为三焦应该主要指人体的免疫系统。



另外,三焦学说也为养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肺受君相二火之制,所以肺为娇脏,喜润不喜躁。而肾水要制两火,可见肾水的宝贵。人要健康,就要少用“火”,中医认为心属火,中医说的心包括人的大脑。用多了“火”,就会耗散人的真阴肾水,中医说阴虚水亏,阴虚无气,火与元气不两立。再有右强容易伤左,如火克金,肝乘脾,肾阴克肾阳;而左边的金克木、土克水都是很微弱的。比如木有时会反过来刑金,脾土自身也经常有湿患等。最后一点很重要,肾有水火,故为生命之源。这一点从三焦模型中看到很清楚:右边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左边肾阳(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生发都源于肾。



最后回到三焦的气化功能,气化到底是什么呢?中医认为,气为阳(三焦属腑为阳),血为阴,“气为血帅”,血是气推动的。当然“气”的作用远不止推动血,如中医还有“膀胱气化”之说(相当于现代解剖学的肾小管作用);还有“元气推动”之说。所以说:三焦的功能用现代语解释就是“生命的动力”。



前面说古人说的心包括人的大脑,也就是气功说的识神。那么现代解剖学的心古人又是怎么认为的呢?金代名医刘完素说:“七七之旁,中有小心”。他说的这个小心当然不是指心脏,而是指肾阳命门。其实按现代解剖学的原理,他说的这个“小心”,正包括了小脑、脑垂体、肾上腺和心脏的功能。而古人说的心,正是现代解剖学的大脑。现代药理学发现,凡补肾阳的中药,一般都有强心的作用。如附子就是抢救寒性心衰的主要药物。西方推出的“伟哥”,原来是为治疗心脏病开发的,而实际作用却成了“大补肾阳”。这里也暗合中医的肾阳相当于解剖学的心脏。“小心”虽属“相火”,却能在身体内代君主行令,相当于气功说的元神,中医说的元气,以及解剖学说的植物神经。我们知道,心脏的跳动,内分泌系统,肠胃蠕动,肺的交换,肝的分解吸收,肾的排泄吸收,这些都是不受大脑直接指挥的自运行系统。



从上可知,古人靠观察推理得出的三焦系统模型,虽然在词语上不能和现代解剖学一一对应,但在实质内涵上却基本是一致的。这就让人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