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古人如何制玉的~果然是技术活!

 wtj1966 2016-01-10



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正是玉石要经过加工打磨,才能成就最美的玉器。古时不似现代,可以利用众多机器工具来雕琢玉石,那古人如何制玉呢?


通过清光绪十七年《玉作图》绘画作品,来看下以前的人们如何把顽石变成美玉。


1
捣沙和研浆




右边站着的玉工手拿着杵,把石臼里的石沙捣碎。左边坐着的玉工,通过面前的大筛子,筛选出大小不一的石沙


2
开玉




未经雕琢的玉料做玉璞,其外表常常包裹一些粗松的石头。开玉,就是把玉璞外表别的石头削掉,使玉完全露出


这一步骤,玉工们用木架架起一个大玉璞,各自拿着大法条锯一端,一起协作拉动锯条,慢慢将石皮锯掉。条锯上用来切割玉璞的,只是一条钢丝。


3
扎碢




扎碢(同“砣”)利用碢具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粗具雏形。


玉工坐在旋车前操作这一过程,两只脚轮流踏着登板,靠麻绳牵动木轴旋转。同时,用左手托拿着玉料,抵住正在旋转的钢盘的刃边。右手也不能闲着,要舀沙浇在玉料上坚硬的解玉沙,配上旋转而锋利的扎边刃,才能把玉料再切成方块或方条。


4
冲碢




把玉料切成块状后,再使用冲碢把转角部分冲成圆角。这里要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绕着厚钢圈,配着和了水的红沙,慢慢冲去玉块上的方角。这个步骤之后,玉料大致成形,可以准备下一步了。


5
磨碢




此时的玉石表明较为粗糙,需要用磨碢来磨细玉石,使其表面细腻、温润。这步使用的工具——磨碢,与扎锅相似,但磨锅较之要厚0.6-0.9厘米。


6
掏堂




需要挖空容器内部的作品,则需要经历这一步骤。首先,用钢卷筒旋进玉器的中央,使玉器中央出现一根圆柱称作玉梃取出玉梃非常关键,需要最富经验的老师傅振锤取出,一旦力道不对,便会使整件玉器碎裂。然后,再用锥头慢慢琢磨,直至掏空玉器的内膛


7
上花




上花,是在玉器表面雕琢花纹,使其具有独特的纹路,形成造型不同的作品。


上花,需要用小形的轧碢,表面磨琢花纹,并可使用不同的轧碢,雕琢出的线条会有各自的特点


8
打钻




需要雕琢镂空花纹的玉器,可以用弯弓和轧杆进行打钻,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玉工坐在桌,手握玉器,抵在轧杆下端佣金钢钻的下面,另一手来回拉动弯弓,带动轧杆来回旋转,利用下端的金刚钻把玉钻出圆洞。


战国至西汉的玉工,便十分擅于利用钻圆洞的技法,营造线条回旋转折处流利饱满的效果。


9
透花




透花,是用搜弓这一工具进行花纹镂空。操作时,用搜弓上的钢丝解开一端,穿透圆洞再绑好,再手握搜弓来回拉动,按照玉片上画的线条来进行切割。钢丝加上浸了水的石沙,便能很好地切割玉石。


当时聪明的玉工使用石榴皮的汁来勾画出要透雕的图案,避免玉片被割据时被水洗掉。


距今五千三至四千二百年的良渚文化,已出现以拉线透花的玉器,发展至清代镂雕玉器薄而细,达到技法的巅峰。


10
打眼




针对小件而有固定形状的玉器,需要钻孔时就要用上打眼这一技巧了。先在大竹筒中装水,上面安装木板,在其中央挖洞,洞的形状要钻孔眼的小玉器保持相同不同形状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形状孔洞的木板。


接着,左手握住铁盅,右手拉着绷弓,来回带动铁盅反复旋转,使金刚钻转动钻出洞来。


技法逐渐提升后,桯钻与管钻取而代之。穿孔如果是两面对穿,则常有接头不整的痕迹。


11
木碢图




木碢是磨光的设备,一般是用葫芦瓤制成,可以把雕琢好的玉器表面进行细致磨光。磨光时,登板连系着木轴,带动圆形的转盘来磨光,这里配用的石沙硬度比较低又称浸水黄宝料,大约是石英沙(七度)进行磨光。


12
皮碢图




皮碢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最后抛光的一道工序设备,经历这步即可呈现出漂亮的玉色。


古人治玉的技法,在比较任何古代手工技艺可说是难度最高的。任何一件真古玉都包含着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现代机器工是不可能完全模仿出手工的,这就成为我们辨识器物真赝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