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图说-图解古人玉雕方法

 yesleng 2022-12-09 发布于山东

      不了解古人的治玉手段,大多人很难理解在没有现代工具的古代,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完成玉石雕刻的。

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春秋《诗经小雅鹤鸣》

我们不去详读诗歌,只看这两句: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错”:磨石,“攻”:加工

      直译这两句意思是“其它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其它山上的石块可以对玉石进行雕琢加工”。这其中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古人使用其它山上更硬的石头来对玉石进行雕琢加工的。这里的“他山之石”就是指解玉砂的砂矿。

      南宋朱熹《诗集传》对此文的解释为:“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明宋应星 《天工开物·玉》:“中国解⽟沙,出顺天⽟⽥与真定邢台两⾢,其沙⾮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藉以攻⽟,永⽆耗折。”

      这里所提到的解玉砂,古代又称作:碾玉砂、邢砂、磨玉夏水砂。为古代切割、琢制、研磨玉石所用的砂矿。砂也可做沙。解玉砂由采集来的天然刚玉砂矿和石榴石砂矿,经捣制筛选制成。其中分黑沙、红沙、黄沙、宝沙,也称黑石沙、红石沙、黄石沙。黑沙硬度最高,为莫氏8-9度。在史前初始琢玉时也有用过石英砂。

      古人治玉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制作玉器的基本工艺程序。
①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预料分开;

②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

③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

④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今天的玉雕技法,总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基本方法。
      对于古代玉器的这种制作方法,先秦称之为琢玉,宋代称之为碾玉,古人则将这种玉器制作泛称为治玉。

      南宋《百宝总珍集》中写道:“碾玉邢砂出河北,水晶玛瑙及诸工,若无此物碾不成,体似潮砂灰扑扑。”这里不仅对解玉砂的产地、成分和特征进行了介绍,而且明确指出“若无此物碾不成”,由此可见宋代以来就将古法制玉形象地称之为“碾玉”。 

      之所以古人将玉器制作称为“治玉”、“琢玉”和“碾玉”,是因为古代那些巧夺天工的精美玉器,并不是用现代高转速、高硬度的电动工具雕刻而成。而是先用硬度高于玉石的金刚砂、石英等矿物制成“解玉砂”,然后将解玉砂辅以水使用低转速的人力工具来慢慢研磨琢制坚硬的玉石,并最终将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器型,因此才有了治玉、琢玉和碾玉之说。

二、《古玉图说》记载的古人治玉过程

      清代李澄渊所著《古玉图说》(光绪17年即1891年)就记载了古人治玉的全过程,从备料到成型大致要经过13道工序。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源自清代李澄渊《古玉图说》,是带有文字说明的纪实工艺图画,不仅画了玉人劳动操作的场面,还将重要工具名称都一一注明。中间是画面,左右两侧有竖栏各三行文字,共分为13道工序,分别是:①捣沙,②研浆,③开玉,④扎碢(砣),⑤冲碢,⑥磨碢⑦掏堂,⑧上花,⑨打钻,⑩透花,打眼,、木碢,皮碢,其中“捣砂图说”和“研浆图说”合为一开,即一图二说,三至十三等11个工序各为一开,共12开。每图带有文字图说。
1、捣沙-制作解玉砂

      捣沙、研浆是指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足够的细度。把捣碎、研磨后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漂去沙中的泥,并使其自然分层。

     ↑捣沙图与研浆图
      捣沙图说:攻玉器具虽多,大都不能施其器本性之能力,不过助石沙之能力耳。传云,黑、红、黄等石沙产于直隶获鹿县,云南等处亦有之。形似甚碎砟子,必须用杵臼捣砟如米糁,再以极细筛子筛之,然后量其沙之粗细漂去其浆,将净沙浸水以适用。
图文解说】图中,站着的玉工手拿着杵,一下一下地用杵去捣,要把石臼里的石沙敲得更细碎。另一位玉工坐在凳子上,面前放了一个好像炒菜锅样的大筛子,筛子的底有细洞,可以让细小的石沙漏下去,粗沙就留在筛子中,这样就可以把石沙按照颗粒大小分类。
  院子里还有木桶、木盆和毛刷,是将筛好的沙再用水泡着,泥巴之类的杂质就会随着水漂流出去了。经过捣沙和研浆的程序,就可以得到颗粒均匀的石沙。这些沙是用来解剖玉璞、琢磨玉器的,所以就叫做“解玉沙”、“磨玉沙”。

2、研浆图-过滤分解浸水

(与一同图)
       古代制玉所用的砣,本身硬度不足以琢磨玉,而是靠砣与玉之间的沙,一点一点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用的沙是从天然沙中淘洗出来的,沙石按坚硬程度,分成黑,红,黄,宝料,根据其硬度不同,来应用到不同的玉器加工步骤中。黑沙硬度最高,可以达到现代的莫氏硬度8-9 
      研浆图说:磨光宜研极细腻黄沙去浆浸水以适用。

【工具说明】沙浆,黑石沙性甚坚;红石沙,此红沙性微软;黄石沙,性比红沙又软;宝料,为上光用、性似沙土。

3、开玉图-去皮开料

      还没雕琢的玉料叫做“玉璞”。它的外表常常包裹了一些粗松的石头。开玉,就是把玉璞外表别的石头削掉。切割玉料“剥皮取仁”是玉石雕刻的第一个步骤。图中要把大块的玉石分解,需要用类似于锯的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这里画的更像锯。开玉的弓弦由铁丝制成,几根铁丝拧成麻花股。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砂,推拉的过程中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料磨开。

     ↑开玉图说:器用聚钢条及浸水黑石沙,凡玉体极重即宜用此图内所画之式以开之。至若玉二三十斤,则以天秤吊之,再用尺六见圆大扎碢开之。论玉之产于山水,其原体皆有石皮,今欲用其玉,必先去其皮,若剥果皮取其仁也,故云开玉。此攻玉第一工也。

↑【工具说明】大法条锯,聚钢法条。此黑石沙性极坚硬,盆内是黑石沙。
【图文解说】这张图里,有两个玉工,坐在大树下的凳子上,两人之间用木架架起了一个大玉璞。他们拿着条锯的一端,你来我往地拉着这个条锯。条锯上主要用来切割玉璞的,是一条钢丝。
  钢丝是割不动玉的,空中挂着一个容器,器底有洞,容器里装的黑石沙和水。混着黑石沙的水滴,一滴一滴地滴下来,滴到玉璞上,增加了条锯的锋利度。这样来回的摩擦和切割,才能把玉皮子切掉。这张图里,有两个玉工,坐在大树下的凳子上,两人之间用木架架起了一个大玉璞。他们拿着条锯的一端,你来我往地拉着这个条锯。条锯上主要用来切割玉璞的,是一条钢丝。

  ↑钢丝是割不动玉的,所以在树枝上挂着一个容器,器底有洞,容器里装的黑石沙和水。混着黑石沙的水滴,一滴一滴地滴下来,滴到玉璞上,增加了条锯的锋利度。这样来回的摩擦和切割,才能把玉皮子切掉。

4、扎碢(砣)-切割取料

     碢,拼音:tuó 。古同“砣”字。打磨玉器的砂轮,称“砣子

     扎碢,即是利用碢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粗具雏形。
     切割玉器雏形扎锅;以木为轴用钢板制成的,周边薄似刀片的圆盘,名为扎锅。粘带解玉砂浆,将玉料开成粗坯。 琢磨玉的轮子称为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
      大块玉料用大弓剖开,小块玉料用小弓剖开,处理较小的(手持方便)或切小部分玉石的工序就称为“扎砣”。这个操作方法与现代玉石的“线切”很相似。
     ↑扎碢图说:碢用木作轴,用钢作圆盘,边甚薄,似刀,名之曰扎碢。用浸水红砂将去尽石皮原玉截成块或方条,再料其材以为器,用冲碢磨之以成其器之胎形。若大玉料体重则以天秤吊之,如小而则以手托之,不用天秤。
    ↑【工具说明】登板,木轴,扎碢,小铁碪,小铁锤,铁碪铁锤皆为收拾扎碢不平整处用。
图文解说】玉工坐在“旋车”前,旋车上架着的工具,结构颇复杂。这组工具是用长木棍的一端装上圆形的钢盘,这个钢盘就叫做“扎碢”。钢盘的周缘很薄,像刀口一样锋利。木轴上缠绕着两根绳子,绳子下端各系一片木板,这两片木板叫做“登板”。
  操作的时候,玉工的两只脚轮流踏着登板,靠麻绳牵动木轴旋转。玉工用左手托拿着玉料,抵住正在旋转的钢盘的刃边。桌子的一端放着一个盛了水和红沙的盆子,玉工就用右手去舀沙,浇在玉料上。坚硬的解玉沙,配上旋转而锋利的扎边刃,才能把玉料切成方块或方条。
5、冲碢(砣)-成型粗磨做胚
     修整玉器外形冲碢:用直径1~12厘米,6~9毫米厚的钢圈制成錾碢,圈内横以厚竹枝,再将其以紫胶接在木轴上,粘带解玉砂浆将粗坯冲削成型。“冲砣”指的是粗磨过程。经粗磨处理后的玉料称之为坯料。“冲砣”同时也表示制玉动作。
     冲碢,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绕着厚钢圈,配着和了水的红沙,慢慢将玉块上方方硬硬的转角部分“冲”成圆
      ↑冲碢图说:碢用四五分或二三分厚钢圈),圈内横以厚竹板,再以紫胶接在木轴头上,用浸水净红砂以冲削其方条玉之棱角,故名冲碢。玉之棱角既去,器形既成。玉体肤上尚有小坳沙痕则宜磨碢以磨之。木碢、胶碢、皮碢以光亮
↑工具说明】冲碢,竹板,尾丁,登板。
图文解说】这个步骤也是坐在旋车上完成的,经过这个步骤,要雕琢的作品也大致成形了。
6、磨碢(砣)-细节雕刻
     磨细玉器表面磨碢:用6~9毫米厚的钢盘做成大小不同的磨碢,粘带解玉砂反复琢磨,玉皮表面使之平整细腻。磨砣相对于“冲砣”来说,是进一步的加工步骤,指在坯料的基础上磨出细节,相当于细磨。
      利用“磨碢”这种工具来磨细玉器的表面。所用的工具和第四步的“扎碢”有些相似。
     ↑磨碢图说:磨碢用二三分厚钢盘、木轴,碢形大小不同,约有六七等,既冲之后宜磨之,使玉体细腻。磨工即毕,宜上花、宜打钻、宜掏堂、宜打眼,再各施其工。
【工具说明】登板,转绳,尾丁,木轴,紫胶接轴处,钢磨碢。
图文解说】扎碢是薄而锐利的,而磨碢厚约二、三分(大约0.6到0.9公分)。可以把玉的表面磨得细腻,发出温润的光泽。
7、掏堂-容器挖空
​     掏堂,便是挖空容器的内部。挖空玉器内部掏膛:烟壶、瓶、笔筒、杯、碗等器皿内部必须掏空者,以钢片卷成套筒,加解玉砂浆打钻,再将玉芯敲断取出即为掏膛。
     ↑​掏堂图说:掏堂者去其中而空之之谓也。凡玉器之宜有空堂者,应先钢卷筒以掏其堂,工完,玉之中心必留玉梃一根,则遂用小锤击钢錾以振截之,此玉作内头等最巧之技也。至若玉器口小而堂宜大者,则再用扁锥头有弯者就水细沙以掏其堂。
【工具说明】弯子,铁轴。
图文解说】首先,用钢卷筒旋进玉器的中央,经过这道工序,玉器的中央会出现一根圆柱,称作“玉梃”。
  此时就得由最富经验的老师傅振锤取出玉梃,因为如果力道不对,不是玉梃取不出来,便是整件玉器碎裂。接着,再以弯形的扁状的锥头慢慢琢磨,掏空玉器的内膛。

8、上花-磨琢花纹
     上花,也就是以小形的轧碢,又称丁子,在玉器的表面磨琢花纹。琢磨表面纹饰。上花以周边薄似刀口的小钢圆盘在玉器外砣碾出各种图案花纹。名为上花。“上花”是指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种花纹。所用的工具也是砣,只是形状较小,型号更多。

       ↑上花图说:按:玉作上花,具皆用小圆钢盘,盘边甚薄,似刀,名之曰丁子,全形似圆帽丁子,故名之。或用小钢碢名为轧碢。此等具可以随意改作,大小以方便适用为度。凡玉器无论大小方圆,外面应有花样者皆用此等具磨冲以上花。
【工具说明】登板,铁轴,大小丁子,小锤;为正丁子毛病用;为打丁子入铁轴穴,小碢。
图文解说】不同的轧碢形式会留下不同的线条。例如,中厚缘锐的碢具所琢碾出的线条,往往两端较窄浅,中段较宽深。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的线条就有这种情形,因此有人推测,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已经开始使用碢具琢碾玉器。
  现代玉器上花,是以类似牙医所使用的钻针。马达带动并配合活动的软管,因此移动相当灵活、随意。
9、打钻-打孔镂空
      这是对于一些要雕琢镂空花纹的玉器,所做的一个重要步骤。打钻是雕琢镂空花纹玉器时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指将玉钻出一个圆洞,可营造出玉器上线条回旋处流利饱满的效果。
     ↑打钻图说:是玉器宜作透花者,则先用金钢钻打透花眼,名为打钻,然后再以弯弓锯,就细石沙顺花以搜之,透花工毕,再施上花磨亮之工,则器成。
【工具说明】坠,活动木,金钢钻,弯弓,浸沙盆。
图文解说】打钻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玉工坐在桌子的一端,用左手握着玉器,抵在轧杆下端近金钢钻的下面,右手来回拉动弯弓,弯弓会带动轧杆一来一回旋转,杆尖所嵌的金刚钻就可以把玉钻出一个圆洞了。
     图中还有个细节,即在横杆上挂了一个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战国至西汉的玉工,便十分擅于利用钻圆洞的技法,营造线条回旋转折处流利饱满的效果。
 10、透花-透雕镂空
      常见于镂空雕。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弓”为主要的工具。操作的时候,先把搜弓上的钢丝解开一端,穿透这个圆洞,再绑好。
     ↑透花图说:凡玉片宜作透花者,则先以钢钻将玉片钻透圆孔后以弯弓并钢丝一条,用时则解钢丝一头,随将丝头穿过玉孔,复将结好丝头子弓头上,然后用浸水沙顺花样以搜之,如木作弯锯搜花一样。图内桌上有竖木桌拿子或横木桌拿以稳住玉器。
【工具说明】横木棹拿,竖木棹拿,钢丝、搜弓,钢丝、弓背于钢丝解开式。
图文解说】玉工的右手握着搜弓,一来一回拉动,钢丝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就能按照玉片上画的线条来切割了。
  因为一般书写作画的墨汁,是会被墨水冲洗掉的,所以玉工是用石榴皮的汁来勾画出要透雕的图案,和了水的解玉沙,配合钢丝在玉片上来回割锯时,图案仍清清楚楚,不会被水洗掉。
  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已出现拉线透花的玉器,发展至清代,镂雕玉器薄而细,达到技法的巅峰。
11、打眼-钻孔
      这是专门针对像鼻烟壶、扳指、烟袋嘴之类的小而有固定形状的玉器要钻孔时所用的特殊技巧。 钻孔,在对玉管类饰品、扳指等小器物打孔时,仅靠双手还不能准确定位,这就必须先准备一个注满清水的木桶,然后将玉器以木制夹板固定在一块厚木板上,放入水桶,再以左手稳握桯钻,使向下压的力道与浮力保持平衡,右手拉绷弓 ,使桯钻快速旋转,带动解玉砂浆钻孔。
      古玉用有分管钻和桯钻,意思就是实心钻头和空心钻头。
     ↑打眼图说:凡小玉器如烟壶、班指、烟袋嘴等不能扶拿者,皆用七八寸高大竹筒一个,内注清水,水上按木板数块,其形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窝,皆像玉器形,临作工时则将玉器按在板孔中或槽窝内,再以左手心握小铁盅按扣金钢钻之丁尾,用右手拉绷弓助金钢钻以打眼。
【工具说明】大竹筒内所用稳玉器木具数块。有孔板,大竹筒,铁盅、金钢钻。
图文解说】因为这类玉器太小了,不方便用手拿着打钻,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上面安装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形状和要钻孔眼的小玉器形状相同。不同形状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形状孔洞的木板。
  玉工的左手握住小“铁盅”,右手拉着“绷弓”,一来一回地带动铁盅反复旋转,铁盅下端所嵌的金刚钻,就会在玉器上钻出洞来。
  技法逐渐提升后,桯钻与管钻取而代之。穿孔如是两面对穿,则常有接头不整的痕迹。
12、木碢(砣)-粗抛

       木碢图的步骤即把已雕琢好了的玉器外表仔细地磨光。玉器抛光,物即成,就需要木砣粘更细的解玉砂浆,对之进行抛光,但凡小件玉器或有很细密花纹者不宜用木砣,而是要用细钢针顺纹槽研磨,使纹线油量,然后再将牛皮包于木锅之外,令玉表光亮油润。古代制玉的抛光工具,常用于抛光玉器

     ↑木碢图说:钢碢磨毕玉体虽平,然尚欠光亮,即木碢及浸水黄沙、宝料或用各色砂浆以磨之。若小件玉器不能用木碢磨之,或有甚细密花样者皆不可用木碢磨之,则以干葫芦片作小碢以磨之。 
【工具说明】木碢,铁轴,木轴,转绳,登板。
【图文解说】这时使用的工具结构是登板连系着木轴,带动一个圆形的转盘,这步的圆盘,是厚厚的“木碢”,配用的石沙硬度比较低,又称“浸水黄宝料”,大约是石英沙(七度)来细细磨光。
13、皮碢(砣-细抛上光
     皮碢是牛皮制成的,用来对玉器做最后的抛光上亮,呈现玉色。

     ↑皮碢图说:此系皮碢磨亮上光之图也,确系牛皮为之,包以木碢之上纳以麻绳,大者尺余见围,小则二三寸不等,皆用浸水宝料磨之。皮碢上光后则玉体光亮温润,使鉴家爱之无穷,至此则琢磨事毕矣。

【工具说明】登板、绳、木轴、皮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