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作图说》解

 一叶一菩提900 2015-10-17

 《玉作图说》解  

    历史上记录了古代治玉过程最为详尽真实的画作;是清代李澄渊在光绪十七年(1891)应英国医士卜君要求而作的《玉作图说》,此画册原作现见于毕索普的《玉石的调查与研究》(Bishop:《Investigation and studies in Jade》,New york1906. 

    1,《玉作图说》原作的部分图片: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

 

    其图说的文字为:

一、捣沙图说:攻玉器具虽多,大都不能施其器本性之能力,不过助石沙之能力耳。传云,黑、红、黄等石沙产于直隶获鹿县,云南等处亦有之。形似甚碎砟子,必须用杵臼捣砟如米糁,再以极细筛子筛之,然后量其沙之粗细漂去其浆,将净沙浸水以适用。

(本图说明)沙浆,黑石沙性甚坚,红石沙;此红沙性微软,黄石沙性比红沙又软,宝料;为上光用;性似沙土。

 二、研浆图说:磨光宜研极细腻黄沙去浆浸水以适用。

 (此说无图。杨伯达注:以上两图合绘于第一开,讲解研磨用沙,可知沙对攻玉的重要性。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即指此而言。)

 三、开玉图说:器用聚钢条及浸水黑石沙,凡玉体极重即宜用此图内所画之式以开之。至若玉二三十斤则以天秤吊之,再用尺六见圆大扎碢开之。论玉之产于山水,其原体皆有石皮,今欲用其玉,必先去其皮,若剥果皮取其仁也,故云开玉。此攻玉第一工也。

(本图工具说明)大法条锯,聚钢法条,此黑石沙性极坚硬,盆内是黑石沙。

 四、扎碢图说:碢用木作轴,用钢作圆盘,边甚薄,似刀,名之曰扎碢。用浸水红砂将去尽石皮原玉截成块或方条,再料其材以为器,用冲碢磨之以成其器之胎形。若大玉料体重则以天秤吊之,如小而则以手托之,不用天秤。

(本图工具说明)登板,木轴,扎碢,小铁,小铁锤,铁铁锤皆为收拾扎碢不平整处用。

 五、冲碢图说:用四五分或二三分厚钢圈),圈内横以厚竹板,再以紫胶接在木轴头上,用浸水净红砂以冲削其方条玉之棱角,故名冲碢。玉之棱角既去,器形既成。玉体肤上尚有小坳沙痕则宜磨碢以磨之。木碢、胶碢、皮碢以光亮之。 

 (本图工具说明)冲碢,竹板,尾丁,登板。

 六、磨碢图说:磨碢用二三分厚钢盘、木轴,碢形大小不同,约有六七等,既冲之后宜磨之,使玉体细腻。磨工即毕,宜上花、宜打钻、宜掏堂、宜打眼,再各施其工。

 (本图工具说明)登板,转绳,尾丁,木轴,紫胶接轴处,钢磨碢。

 七、掏堂图说:掏堂者去其中而空之之谓也。凡玉器之宜有空堂者,应先钢卷筒以掏其堂,工完,玉之中心必留玉梃一根,则遂用小锤击钢錾以振截之,此玉作内头等最巧之技也。至若玉器口小而堂宜大者,则再用扁锥头有弯者就水细沙以掏其堂。

(本图工具说明)弯子,铁轴,革绦,铁轴,钢卷筒有透沟二三为存细沙。

 八、上花图说: 按:玉作上花,具皆用小圆钢盘,盘边甚薄,似刀,名之曰丁子,全形似圆帽丁子,故名之。或用小钢碢名为轧碢。此等具可以随意改作,大小以方便适用为度。凡玉器无论大小方圆,外面应有花样者皆用此等具磨冲以上花。

 (本图工具说明)登板,铁轴,大小丁子,小锤;为正丁子毛病用;为打丁子入铁轴穴,小碢。

 九、打钻图说:是玉器宜作透花者,则先用金钢钻打透花眼,名为打钻,然后再以弯弓锯,就细石沙顺花以搜之,透花工毕,再施上花磨亮之工,则器成。

 (本图工具说明) 坠,活动木,金钢钻,弯弓,浸沙盆。

 十、透花图说:凡玉片宜作透花者,则先以钢钻将玉片钻透圆孔后以弯弓并钢丝一条,用时则解钢丝一头,随将丝头穿过玉孔,复将结好丝头子弓头上,然后用浸水沙顺花样以搜之,如木作弯锯搜花一样。图内桌上有竖木桌拿子或横木桌拿以稳住玉器。

 (本图工具说明) 横木拿,竖木,钢丝、搜弓,钢丝、弓背于钢丝解开式。

 十一、打眼图说:凡小玉器如烟壶、班指、烟袋嘴等不能扶拿者,皆用七八寸高大竹筒一个,内注清水,水上按木板数块,其形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窝,皆像玉器形,临作工时则将玉器按在板孔中或槽窝内,再以左手心握小铁盅按扣金钢钻之丁尾,用右手拉绷弓助金钢钻以打眼。

 (本图工具说明)大竹筒内所用稳玉器木具数块;有孔板,大竹筒,铁盅、金钢钻。

 十二、木碢图说:钢碢磨毕玉体虽平,然尚欠光亮,即木碢及浸水黄沙、宝料或用各色砂浆以磨之。若小件玉器不能用木碢磨之,或有甚细密花样者皆不可用木碢磨之,则以干葫芦片作小碢以磨之。

本图工具说明)木碢,铁轴,木轴,转绳,登板。

 十三、皮碢图说:此系皮碢磨亮上光之图也,确系牛皮为之,包以木碢之上纳以麻绳,大者尺余见围,小则二三寸不等,皆用浸水宝料磨之。皮碢上光后则玉体光亮温润,使鉴家爱之无穷,至此则琢磨事毕矣。

本图工具说明)登板、绳、木轴、皮碢。

 按:扎、冲、磨、木、皮五砣均用挡沙板砣机,掏堂、上花用无挡沙板砣机。打钻木架弓子,打钻、透花用弓子。

 

     原图部分可见于《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

    

      2,常见有称是李澄渊的《玉作图说》,真实性多有问题,如其一,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玉作图说》解

 

 

这种图与原图相当近似,作者暂不详。可以看出是依照原图极力模仿的,基本情形内容与原作差别不大,勉强可作为参考,但比较之下还是不难看出真伪,研究者须应注意分辨不同之处。

其二,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

《玉作图说》解

      在此组图片的《抛光》图左侧的题款上可以见到作者。这种图为台湾周以鸿在乙丑年(1985年)所做,见于邓淑萍玉石器的故事》一书,是周先生专为邓女士的书参照《玉作图说》所创作,不算是伪作,但其研究上的参考价值不能与《玉作图说》原作相提并论,如将“捣沙”作“捞沙”;将“打钻”作“钻穴”就显然带有臆造成分

    3,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说,引用任何参考资料的内容都需要尽可能高的可靠性,图画资料尤甚。而现今不少文章或所谓的研究成果中存在引用资料不当的问题,其成果的大小甚至真实性就令人质疑了。如:山西大学论文《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中所引的相关图片就是周以鸿所做的,而非原作,却称作《玉作图说》,所引图画的文字则似出自杨伯达的《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只需比较其中《捣沙图说》的文字就可看出,

该论文中为:攻玉器具虽多,大都不能施其器,水性之能力不过助石沙之能力耳。传云,黑、红、黄等石沙产于直隶获鹿县,云南等处亦有之。形似甚碎砟子,必须用杵臼捣碎如米糁,再以极细筛子筛之,然后量其沙之粗细漂去其浆,将净沙浸水以适用。黑石沙性甚坚;红石沙比红沙性微软;黄石沙性比红沙又软;宝料为上光用,性软硬似沙土。

杨伯达的为:攻玉器具虽多,大都不能施其器,水性之能力,不过助石沙之能力耳。传云,黑、红、黄等石沙产于直隶获鹿县,云南等处亦有之。形似甚碎砟子,必须用杵臼捣碎如米糁,再以极细筛子筛之,然后量其沙之粗细漂去其浆,将净沙浸水以适用。黑石沙性甚坚;红石沙比红沙性微软;黄石沙性比红沙又软;宝料为上光用,性软硬似沙土。

 

二者仅有一二处标点不同。其中“攻玉器具虽多,大都不能施其器,水性之能力不过助石沙之能力耳。”“红石沙比红沙性微软;”显然存在字误和语病,与原作有不同。原作中相关的文字应为:“攻玉器具虽多,大都不能施其器本性之能力,不过助石沙之能力耳。”“红石沙;此红沙性微软,”

引图错又释文错,比较之下可知研究者并未见过原作或者做仔细辨别。

这类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业界对古玉的认知和鉴定实践。目前的玉器行业尤其是古玉类,市场相当低迷而信息混乱,与普遍的水平不高和鉴定水平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专家级的鉴定对于古玉还有任何认知上的错误,其后果将是鉴定上出现失误,而这类错误如果不能得到纠正却不断的积累,带来的就将会是更加的混乱。因此需引起业内人们的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