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 博耶加(左)饰演的角色的那种插科打诨的风格超越前作六部曲中的任何一个角色,但只要考虑到其风暴兵的出身,看久了甚至觉得他是新作中最有血肉的 老角色、老演员的回归令人激动,但形式重于内容的表现又不免令粉丝有些许失望。好在《原力觉醒》的故事及人物设定中隐含的更波澜壮阔的拓展潜力,让我们能够期待下一部《星球大战》会更精彩。 文 | 红袖添饭 编辑 | 程晓筠 《星球大战》系列,可能是电影史上影响最广的作品——没有之一。因此,像 《原力觉醒》(Star Wars: Episode VII - The Force Awakens)这样的续作,就无法当做普通的、单独的电影来看。 而新作的主创者们,显然也没有将影片当做独立、完整的作品来拍。原作——特别是1970-1980 年代上映的正传三部曲——的影响力实在过于强大,为了讨好死忠粉丝,新作的主创们绞尽脑汁地引入正传元素,力求让观众可以没有隔阂地融入新故事。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将于1月9日起在中国内陆公映
事实也是如此,在笔者看的那场,每当银幕上出现一位经典角色时,影厅里便响起热烈的掌声;让人深刻感受到这一史上最强IP作品果然还是要和粉丝一起看才有气氛。能让粉丝嗨起来,单单算计还是不够的;毕竟新作故事发生在 《绝地归来》(Episode VI - Return of the Jedi)30 年之后,必须让原版人物的回归显得合情合理才行。应当说,《原力觉醒》基本上达到了这种目标,尤其是韩索罗与祖巴卡这对黄金组合的出现,是影片的一大高潮。 老朋友既然回归了,他们的 “宝贝”物件,自然不能落下。比如说,原作中戏份很大的 R2-D2,虽然出现得比较迟,但还是起了关键作用。至于让韩索罗横行宇宙的千年隼号飞船,更是贡献了全片最惊艳的一段动作戏。值得一提的是,那一段也是整部电影唯一使用 IMAX 胶片摄影机拍摄的场景,在真·IMAX 影院中会以满屏画幅呈现,忽然壮阔的画面,将视觉冲击力发挥到最大。 片中有不少“致敬”桥段,韩索罗与蕾娅公主之间的拥抱,连构图都和《绝地归来》中的场景相仿
有意思的是,那可不是简单的复制旧画面,剧组找来当年负责全息棋定格动画制作的特效大师 Tippet,重新制作了全息玩偶的动作。类似这种“彩蛋”般的致敬场景,片中还有不少。比如韩索罗与蕾娅公主之间的拥抱,连构图都和 《绝地归来》中的场景相仿。乃至全片情感冲击力最强的那一幕所发生的地点,也让人想到 《新希望》中奥比王与黑武士或者 《帝国反击战》(Episode V - The Empire Strikes Back)中卢克与黑武士对决的段落。 黛西·雷德利饰演的新一代天行者对女权主义观众会很受用
说实话,除了老面孔本身的亲切感,笔者没有感受到他们在剧情张力上有任何贡献,甚至就表演而言,还有些与新演员“不合拍”的尴尬。比如说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演绎的韩索罗,以往机智灵性的一面似乎有相当程度的消磨,但岁月积淀的智慧和沉稳也没有表现得很恰当。看完全片后再回想,对经典角色反而有种复杂的感觉,虽说还不至于严重到“相见不如怀念”的程度,但 “不尽如人意”的情绪还是挥之不去。 相对而言,几位新人角色的表现都还可圈可点。虽说也都存在着角色性格发展不足、不够立体丰满的毛病,但胜在角色原始设定够鲜活,而且演员的表现也很扎实。奥斯卡·伊萨克 (Oscar Isaac)饰演的X战机飞行队长是新角色中相对最平淡的一个,但他的演技弥补了设定的不足,让这个角色还是有一定的存在感。 约翰·博耶加(John Boyega)的角色开始可能令人有些不适,那种插科打诨的风格是超越前作六部曲任何一个角色的。但只要考虑到其风暴兵的出身,在那种相对单纯的环境,培育出如此带点粗线条的热血性格也不至于太怪异;看久了甚至觉得他是新作中最有血肉的一个角色。女主角Rey的设定本身比较讨喜,黛西·雷德利 (Daisy Ridley)演得也很可爱,估计会很有人气,特别是对那些女权主义观众而言。稍微可惜的是,可能是出于为续集预留空间的原因,“主角光环”过于强大,且没有适当说明,这让一部分观众,觉得这个角色有点“玛丽苏”;不过,个人觉得,如果续作能提供合理解释的话,女主在本集中的表现还是能够成立的。
但这样做,是否因为商业性考虑而损害了电影的艺术性,是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即使抛开角色设定不谈,有关凯洛·伦这角色的小细节设计也功利性过强。比如他用的十字光剑,从第一张概念设计开始,就引起不少争议。片方的沉默让人以为他们是成竹在胸、会对该设计有合理的解释与用途。可是,当看到十字光剑在片中的实际表现后,观众可能会失望:居然就这般没想法!按照星战世界观的精神,如此特立独行的设计应该有配套的惊艳表现,当前的结果无疑令人有些不爽。 在整个制作、拍摄过程中,片方大肆标榜的一点是对物理特效的追求,相对减少对电脑特效的依赖。不得不说,这种坚持对提升影片的质感是很有帮助的,那些基于现场模型的战机、战舰,乃至实际搭造的外景,都让这个星战的世界显得非常可信。不过,物理特效的突出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它会让电脑特效显得有些不融洽。比如片中那基于动作与表情捕捉的新角色——大反派 “最高领导人” 斯诺克,就有种 “画风突变” 的感觉。即使是相对而言制作得更为精细的虚拟角色Maz Kanata,放在一堆依赖特效化妆的人物中间还是很突兀。这种差异感如果不能很好解决,恐怕还会影响续作。
|
|
来自: 真友书屋 > 《影视 戏剧 综艺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