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基础(五)

 百了无恨 2016-01-10

7.萦带原则

萦带是指字中笔划之间的连接。篆书、隶书、。楷书则少见、行书、草书则多取。萦带在书写过程中可有,但不可多,多则生乱。笔笔萦带,滑弱无力。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就把萦带笔掺入隶书中,显得生动活泼。


“如”字上边的萦带,“波”三点水的萦带,“照”字左下点的萦带,都是行书笔法入隶书。

其实,我们的前贤早已尝试过了,唐初诸遂良楷书《阴符经》就是把萦带笔法掺入楷书。如“明”字右旁里上横笔结束;“能”字右旁几乎就是行书入楷法了;“机”字的右旁有几处萦带笔法。


宋代赵佶的瘦金书(楷书),这种萦带笔法更多了。如:“凤、霜、鸣”字。


行书和草书在行笔过程当中没有停顿,出现萦带笔是自然的。往往上一笔的结束,正是下一笔的开始,中间的连笔是萦带。有的萦带是笔断意连,有的是游丝笔。

如赵松雪《妙严寺碑》中“汝、等、无”三个字,“汝”字三点水最后一个点的上挑笔与“女”字第一笔之间的萦带;“等”字第二长横与第三横之间的萦带;“无”字上横与左竖 之间的笔断意连。


再以米芾的字为例,萦带笔就更多了,上边的赵字还属行楷书,而米字则是行书了。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两句,每个字里都有萦带笔法。“半”字上面呼应两点的萦带; “岁”字下面两横之间的萦带;“依”字右旁点与横的萦带;“修”字左小竖与右旁第一笔撇的萦带; “竹”字左旁与右旁的萦带;“三”字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萦带;“时”字左旁与右横的萦带;“看”字第三横与长撇的萦带;“好”字左右旁之间的萦带;“花”呼应点、点与横的萦带。


草书创作其笔划之间的萦带更是频繁出现,轻重缓急,忽隐忽现,挥洒如意,颇多逸趣。

祝允明的草书卷《歌风台》中“掉臂长安市,遥从日边来。”两句十个字草书,几乎笔笔有萦带,天真纵逸,气势奔放,挥洒劲力。

草书的美在于飞动、气势、神采,用笔抑扬顿挫,时断时续。


8.连绵原则

连绵是指字与字之间墓 的连接。篆、隶、楷、魏书体多不见。行草、草书中连绵笔层出不穷,但整幅作品中不是字字相连,而是时连时断。一行中可连三、四个字,或更多一些。连绵笔的方向粗细不可千篇一律。笔势连贯而不滑软;也要有变化,疏密相间而不零散;轻重有度而不肥臃;纵二潇洒而不狂野。这些条件的具备,都与连绵笔法有密切的关系。连绵笔法正确的处理,会使一幅作品丰姿多采,栩栩如生。

傅山(明末清初人)这幅草书条屏,连绵笔不少,一般是两个字相连,也有四个字相连的。行笔均为中锋,雄健豪放,浑拙之气贯穿始终。郭沫若评傅山书法“豪迈不羁,脱略蹊径。”这不是过誉之词。同样是这幅作品,连绵笔的使用不恰当,就会出现如下效果: (局部)

这种连绵的笔法,若出笔角度、笔划粗细和长短几乎雷同,就没有生机了。在连绵笔使用时,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也要照应,不能横看成断带式的连绵。如陆游这首“小浦闻鱼跃,

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其连绵笔的运用就差些,横看“小浦、鹤归、故傍”的连绵笔法雷同,形成一个断带;下边的“横林、不成”也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