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六十一)

 百了无恨 2016-01-10
(三)西北汉简

  汉隶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但是它的遗迹,直至清代末年,仅见于碑碣刻石,而且大部都是东汉遗物。两汉隶书墨迹的出土,是本世纪初以来的大事。

  一九O七年,在敦煌一带首次出土了一批汉代书写的木简,被称之为“流沙坠简。”一九三O年又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现大批汉代简牍,大部是西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20年)

  到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5年)的遗物。解放后,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六年,又陆续在甘肃武威、居延等地发现大量汉代木简,数量超过二万。这些简牍依其所发现的地点,被名为“威汉简弦”、“居延汉简”、“甘谷汉简”等,连同“流沙坠简”统称“西北汉简”。

  西北汉简不仅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我国书法史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我们通过近年出土的银雀山、马王堆和江陵汉简窥见了西汉初年古隶的真面目,通过西北汉筒则可以看到汉隶发展到武帝时期,已接近成熟。与东汉成熟期的碑刻相比较,结体和运笔都相去无几。例如结构趋于横扁,起笔逆人,横画末端上挑等等。而出于是用于函札记事,大都非经意之作,又是笔墨真迹,所以运笔显得更加迅疾酣畅。流利奔放,而又峻奇古朴。这里面的真谛,非清代人可以想见,而为我们得天独厚。今日习汉隶者,不可不以此为重要的参考。当然,汉碑也不可偏废,那也是汉代实物,不过是一笔一画更加规矩的正体书,而汉简则是近乎今日“行楷”的应用书写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