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协会:2015年欧洲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和院内管理专家共识·365医学网

 曹娥江 2016-01-11

2015年欧洲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和院内管理专家共识

欧洲心脏学会心力衰竭委员会、欧洲急诊学会等联合制定

(Eur J Heart Fail. 2015 May 21. [Epub ahead of print])

    本共识精简版本同期发表于(Eur Heart J. 2015 May 21.)

山东齐鲁医院急诊团队翻译:陈玉国 徐峰 唐梦熊 曹立军 张健 于丹玉 陈良 杨晶晶 曹娜娜 边圆 程凯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致死性的常见临床综合征。急诊医师、心血管医师、重症监护人员、护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应当通力合作,使患者最大获益。然而,大量治疗决策基于临床经验而非试验证据。本共识包括院前、院内医护人员提供急性心衰处理的指导,出、入院的标准、目前对急性心衰认识存在的不足和展望,这一共识文件必将有利于临床实践。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利尿剂;扩血管药物

前言

尽管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已取得重要进展,然而急性心力衰竭(AHF)领域却相对滞后。正如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更新的指南所言,AHF患者管理过程中,临床医生常常在没有充分临床证据的条件下,依据专家推荐意见做出临床决策。和其他疾病处理不同,目前AHF处理大部分基于缺乏有效证据的专家意见。例如,在最新的2012年ESC/HFA急慢性心力衰竭指南中,仅有一个推荐的证据来源级别为A,少部分为B,大部分为C。

AHF是需要包括急诊医生、心脏医生、重症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必须共同协作,提供快速服务的一个综合征。事实上,和其他专科的重症监护单元相比,AHF的患者病情往往更重、更复杂,因此,我们强调参与AHF管理的不同重症监护需要更多的经验。本文讨论并整合了不同的处理经验的精华。本共识作者们一致相信,必须有一个统一的AHF工作性定义,它涵盖不同特征和模式。人们认识到,大部分AHF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或者伴随显著血压增高的突发呼吸困难。其次,最近数据显示,和急性冠脉综合征非常相似,AHF应该有一个“及时治疗”的概念。相应地,院前的处理被认为是处理中关键的组成部分。第三,大部分AHF患者就诊时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充血的症状或体征。这和低心排出量导致症状性低血压或低灌注的症状和体征不同,根据CCU和ICU有限资料显示,这部分患者相对较少,但预后极差。因此,准确鉴别AHF特殊表型对合理治疗相当重要。

本文目的不是替代目前指南,而是为AHF早期医院处理提供当前视点,根据最新的资料,基于专家建议为临床医生和其他健康护理专业工作者提供指导。我们相信,从急诊科到ICU/CCU等不同背景获得的经验在决定AHF患者的最佳处理时同等重要。鉴于此,提供一个完整的版本。本共识摘要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

--TMX

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衰症状急性发作或加重,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升高。威胁生命,需要立即处理,通常导致紧急入院。

大多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正常或升高,伴有肺淤血的症状和体征,而不是低心输出量。

表1比较急性心衰患者的初始救治在心衰病房/CCU、急诊病房、院前的不同点。临床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急性心衰患者的初始救治更早是在院前及急诊科,血压更高,以女性及老年多见。

表1.大型研究中急性心衰的临床特点

住院情况

ICU/CCU

急诊科

院前


研究名称/人员


Eruo-HF II


EFICA


ADHERE


ATTEND


Ducros L等


Sporer KA等

样本量

3580

599

159168

1100

207

319

男性(%)

61

59

49

59

41

47

年龄

70

73

73

72

81

77

收缩压

<140mmHg(%)

63

60

74

71

75

77

心源性休克或收缩压>90mmHg(%)

3.9

29

3

NA

1

3

初始收缩压

135

126

144

147

170

167

急性心衰院前及早期诊疗策略

尽早接受治疗会有更多的潜在获益(如急性心肌梗死)。不幸的是,急性心衰的治疗直到近期才认识到这一点。部分是由于急性心衰一系列症状的多样性。然而,一些研究强调急性心衰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衰的患者,“及时治疗”的理念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所有的急性心衰患者应尽可能早地接受适宜的治疗

急性心衰患者在院前阶段,可以从如下方面获益:

   尽早进行无创监测,包括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及连续心电监测等;可能的话,在急救车上开始。

根据临床情况决定是否氧疗,若血氧饱和度>90%,常规氧疗。

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无创通气。

根据血压和/或充血的程度决定是否应用药物血管扩张剂和/或利尿剂(如呋塞米)。

尽快转运至最近的有心血管病房、CCU/ICU的医院。

一旦进入急诊科/CCU/ICU,立即开始初步临床体检、临床评估及治疗。

急性心衰获得早期治疗的方式之一就是展开院前急救。实际上,在一些国家,许多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应用在到达急诊科的院前阶段,如救护车上,包括利钠肽的床边快速监测。如果急性心衰的诊断不明确,无创通气可以降低气管插管的机率,并且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近期预后,可以推荐硝酸酯药物及呋塞米等用于急性心衰的静脉药物治疗。院前治疗不能延误急性心衰患者转运到最适宜的医疗机构。 

注册研究数据表明,急性心衰的患者尽早开始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依据相关的检查,尽早开始治疗是合理的。此外,当急性心衰的临床诊断明确,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应立即开始治疗,而不是等待进一步的检查。

--CLJ

到达急诊科/CCU/ICU后即刻行初步临床评价、处理(图1)

在可疑急性心力衰竭(排除心源性休克)的初始评价中,关键的第一步是判断心肺状态,根据呼吸困难的程度、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心脏节律。为了帮助判断这些,需要记录以下评估的结果(附图1):

客观的评估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包括呼吸频率,对仰卧位的耐受程度,呼吸费力及缺氧的程度

收缩压与舒张压

心率和节律

客观的评价提问和低灌注的症状或体征(手足发冷,脉压变小,精神状态)

下一步需要包括检查充血包括外周水肿,可闻及湿罗音(尤其是没有发热)以及升高的颈静脉压力。

可能有助的额外的检查包括:

心电图,在急性心力衰竭心电图常常异常且无特异性的临床价值,但是必须排除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实验室检查(见下文)

如果技术可以达到可床旁胸部超声检查间质水肿的征象(附图2)腹部超声检查下腔静脉直径(腹水)

胸部X线片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虽然有接近20%的患者正常,限制了总体敏感性。

即时的超声检查在绝大多数病例的初始评估中并不需要,除非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然而,超声影像在病情稳定后仍然需要,尤其是初发疾病。

应尽量避免导尿术除非获益大于感染的风险、以及长期制动导致的并发症

评估心肺稳定性是关键的第一步。呼吸衰竭或者血流动力学代偿的患者需要设法到可以立即提供呼吸和循环支持的场所(见附图1)。客观的评估精神状态,应用记忆AVPU(警觉、视觉、疼痛、或者无反应)作为低灌注的指标。

胸部影像学检查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在评估急性心力衰竭伴有肺静脉充血,胸腔积液,以及间质水肿或者肺泡水肿时是最特异的指标.胸部X线在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方面也很有效(例如肺炎,与PCT检查一起)。然而在接近20%的患者检查可能是正常的,限制了总体敏感性。在专家看来,经胸超声可能比X线检查提供相当或更多的信息且节省时间。在那些可疑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经常要进行心电图检查,且经常抓到或获得慢性基础疾病的心电图变化。

即时的超声影像检查在所有呈现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是必须的。然而,在所有其他人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是有益的,只不过在欧洲大部分医院的急诊科不常规行心脏超声检查,因此,这项检查可能在住院后进行。再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在非专业人士操作下可能出现误差。如果具有相关的专业人士。床旁的超声检查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通过直接可见的间质水肿(附图2),提供大致心脏功能的评估,以及快速的鉴别心包积液,或者在呼吸困难发生时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其他原因。

附图1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理法则(VAS-呼吸困难评估的视觉类比量表)


   附图1接上图

附图2胸部超声图像正常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A)从胸线,一个重复的胸线,一个水平的线(A线),平行于胸线,可以看见,提示正常肺组织没有肺循环水肿。注意一些不明确的可见的彗尾征,不要与肺火箭征混淆。箭头表示A线。(B)4-5个B线起源于胸线,创造出一种模式成为肺火箭征。B线是可见的,长的,定义明确的A线伪影消除,并且与肺组织的滑动相呼应。,B线提示肺水肿,通过全身超声在Critically III,Springer 2010(通过Springer Science 的许可)

--SCL

目前实验室检查

对于急诊科、CCU或ICU来说,对于所有急性呼吸困难或者怀疑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最好应用POCT,检测血浆脑钠肽(BNP、NT-proBNP或者MR-ProANP)水平,把急性心力衰竭从非心原性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鉴别开来。

接下来对于所有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该进行下列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BUN(或尿素),肌酐,电解质,血糖和血常规。

D-二聚体在怀疑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应该进行检测。

常规血气分析是不需要的。然而对于精确测量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气分析是可能有用的。静脉血样本也可以提示pH值和CO2结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肌钙蛋白检测技术的提高,绝大多数AHF患者肌钙蛋白水平有升高,除非其水平低于正常99%分位,否则很难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分开。与诊断类似,肌钙蛋白测量可用于预测预后,肌钙蛋白水平增高预示预后较差。如图3所示,动脉血气分析应该不是常规要求的,应用于氧合不能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患者。对于持续呼吸窘迫的患者,无论初始治疗采用氧疗和/或无创通气,静脉血气分析可检测呼吸或代谢酸中毒。我们建议住院病人每1-2天测量肌酐,尿素氮和电解质,出院前检测脑钠肽。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病例的严重程度也许需要更频繁的检测。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管理

具体护理管理因素包括:

   分流到适宜的医疗单元或区域,以便安全的临床护理

客观的监测各种症状和体征对治疗的反应和变化

制定出院计划和多学科疾病的处理方案

对于焦虑的患者,应及时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并提供明确临床的信息

有关临床情况的变化应及时处理和汇报给主管医生

应保持与病人和/或家属有效沟通

应该迅速做出护理评估,从而使患者获得适宜的护理级别及管理计划。在不少于四小时内,应该实时监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精神状态和出入量。对于治疗的副作用,如电解质失衡等,也应该记录。明显变化应该向主管医生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对于治疗反应不佳者(持续低氧饱和度,低血压,少尿)必须立即通知医师。治疗应在安全背景下进行,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医护人员,从而减少和限制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患者及家属保持沟通护理计划,从而提高对护理整体满意度和病人预后。

一旦病情稳定后,应该使用客观的、可能有效的方法进行临床、心理和社会评估。这应该是出院计划的基础,同时建议进行多学科的护理管理计划。

--Cl

氧疗和/或机械通气支持(图3)

通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确定氧合状况(图3)

作为对SpO2监测的补充,在入院时应当采静脉或动脉血(尤其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进行酸碱平衡检测,合并急性肺水肿或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的患者更应如此。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SpO2低于90%时应考虑氧疗。

出现呼吸窘迫的患者建议尽早给予无创机械通气(NIV)。无创通气可改善呼吸窘迫,并降低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率。

肺淤血影响肺功能,增加肺内分流并导致低氧血症。轻度急性心力衰竭即可检测到SpO2的下降。根据SpO2提高FiO2,除非有禁忌证,FiO2必要时可提升至100%。应尽力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无创通气(NIV)可改善呼吸窘迫,降低插管率及死亡率,但关于死亡率的数据尚未完全肯定。出现呼吸窘迫的急性肺水肿(APE)患者应尽早开始无创机械通气(图3)。对院前配置而言,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更具有可操作性,因其操作较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PS-PEEP)更为简单,所需的技术培训和设备支持也相对较低。入院后,仍有呼吸窘迫者应当持续接受无创辅助通气,若出现酸中毒或高碳酸血症,尤其对于既往有COPD病史或出现疲劳的患者则首选PS-PEEP(图3)。

图3 急性心力衰竭的氧疗与机械通气支持。PS-PEEP,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期静脉应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所有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可以考虑静脉给予20~40mg呋塞米作为初始治疗。

若存在容量超负荷,静脉用利尿剂的剂量可根据急性心力衰竭的类型决定(初发心衰所需剂量低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所用剂量)(表2)。

收缩压正常或轻度升高(≥110 mmHg)时,可静脉给予血管扩张剂作为初始的对症治疗,亦可选择舌下给予硝酸酯类药物。

静脉使用襻利尿剂作为最通常采用的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措施,可获得其他干预措施难以企及的减轻淤血的效果。但关于利尿剂应用的理想时间和剂量的数据尚缺乏。一项关于利尿剂应用时间与结果的注册研究,其余研究则对合适剂量提出了某些建议。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治疗策略(DOSE)临床试验的高剂量组,呋塞米的用量是住院前口服剂量的2.5倍。结果可提高利尿效果,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导致了肾功能暂时性的恶化。在一项注册研究中提到,呋塞米的用量在第一个24小时内超过160mg则死亡率升高,这一结果在文献中仍有争议。虽然早期应用利尿剂是恰当的,但应限制其用量,以获得所需临床效应的最低剂量为佳。我们推荐呋塞米快速推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量至少与其既往口服剂量相当(DOSE临床试验低剂量组),对于新发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小剂量给药(表2)。可适当联合使用利尿剂与血管扩张剂以改善症状,减轻淤血。

静脉血管扩张剂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第二位常用药物。其应用可降低死亡率,延迟给药则可升高死亡率。关于对比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静脉血管扩张剂,尤其是硝酸酯类的临床预后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有限,方法学的质量较低。Cochrane library新近发表了一篇关于血管扩张剂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的综述,列举了过去10年在成人患者中进行的4项对比硝酸酯类(硝酸异山梨酯和硝酸甘油)与其他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研究。另一方面,硝普钠作为另一种备选的硝基扩血管药物,尤其在动脉血压较高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尽管相关数据有限,且须进行有创监测。目前达成的共识是,血压正常或升高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建议静脉给予血管扩张剂,收缩压低于110mmHg时则不推荐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纤颤时,指南推荐可静脉给予强心苷类药物快速控制心室率。此外,β阻滞剂亦可作为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患者控制心室率的一线备选药物。

表2 利尿剂治疗的推荐剂量

新发心力衰竭或未应用利尿剂维持

静脉给予呋塞米40mg

持续性心力衰竭或口服利尿剂维持治疗

至少与口服剂量相当的呋塞米快速静注

--ZJ

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除外)慎用的药物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阿片类药物。

拟交感神经药物或血管加压药物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休克除外)中作用有限,仅适用于虽血容量充足但仍有持续性低灌注状态的病人。

小规模的研究显示吗啡有降低前负荷、降低后负荷、减慢心率和缓解呼吸困难的作用。然而,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国家注册研究(ADHERE)显示,吗啡的使用与更高的机械通气率、ICU入住率及死亡率相关。因为没有证据显示吗啡能改善预后,并且可能有害,故不推荐常规使用,使用时应个体化应用。

指南指出,当收缩压<110mmHg时不推荐应用血管加压药物,无低心排量表现时不推荐常规使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并且,当收缩压正常或升高时无证据表明可以应用多巴酚丁胺治疗肺水肿。

循证口服药物治疗

对于因慢性心衰失代偿而出现急性心衰的患者,应尽力维持改善患者病情的循证口服药物治疗(见表3)。

对新发心力衰竭患者,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尽快启用循证口服药物治疗。

除非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收缩压>85mmHg;心率>50次/分),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或严重肾功能损害,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应继续循证口服药物治疗。在上述患者中口服药物剂量应减量或暂时停药直至病情稳定(表3)。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除心源性休克外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安全地继续应用。

急诊科出院

患者临床状况会在入急诊后几小时内发生急剧变化,初始化治疗的临床反应是判断患者转归的重要指标。

初始化治疗反应良好可考虑出院的指标包括:

   患者自觉症状改善

静息心率小于100次/分

无直立位低血压 

尿量正常

不吸氧时氧饱和度< 95%

无或适度的肾脏功能恶化(慢性肾脏病者可能存在)

从急诊快速出院后应启动医院的慢性疾病管理计划,一旦有失代偿征象即开始早期管理。

初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宜由急诊科直接出院。

值得注意的是,静息心率>100次/分表明症状改善,治疗反应良好。

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治疗出院后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很高,大部分的研究关注假如识别高风险病人并给予更好的管理可以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而关于急诊科低风险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我们知之甚少。在一项加拿大公布的急诊科老年(≥65岁)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评估中,作者指出未住院的患者30天内重复急诊就诊率较高。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评估急诊科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导致急诊医生将大部分病人收入院。尽管高达50%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短暂留观后可以离开急诊,仍有约80%的患者被收入院。这需要进一步探讨以避免不必要的住院和减少再住院率。

降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会降低医疗成本。最近公布的风险评分评价了不同程度患者离开急诊后7天的死亡风险的差异。然而作者并未指出再入院的风险及长期随访结果。一种定义低风险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方法是确认患者没有任何已知的高危特征(例如,脑钠肽水平显著升高,低血压,肾功能恶化,低钠血症,肌钙蛋白阳性)。没有这些高危特征的患者可以在急诊观察室接受治疗,在那里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评价初始治疗的反应。在离院前确定初始治疗反应良好(参见上述建议),除此之外,急诊医师在患者离院前必须考虑合并症,心理及社会因素。最后,应进行早期随访,最好在离院72小时内联系医生或护士。新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不应过快离开急诊,若住院治疗则不应降级太快。

表3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初始48小时的口服药物治疗管理


血压正常/高血压

低血压

心率低

血钾

肾损害


85-100mmHg


>85mmHg


>60


≥50次/分


>50次/分


≤3.5 mg/dl


<5.5 mg/dl


Cr>2.5,
eGFR<30


Cr <2.5,
eGFR>30


ACE-I/ARB


复查/加量


减量/停药


停药


不变


不变


复查/加量


停药


复查


停药


β受体阻滞剂


不变


减量/停药


停药


减量


停药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MRA


不变


不变


停药


减量


不变


复查/加量


停药


减量


停药


利尿剂


加量


减量


停药


减量


不变


复查/不变


复查/加量


不变


复查


其他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


加量


减量/停药


停药


减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其他减慢心率药物(胺碘酮、CCB、伊伐布雷定)


复查


减量/停药


停药


停药


停药


复查/停药(*)


不变


不变


不变

注:CCB,钙拮抗剂;Cr,血肌酐水平(mg/dl);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ml/min/1.73 m2;MRA,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胺碘酮

---YDY

病房/ICU/CCU住院标准

有严重呼吸困难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分拣到一个如果需要就能够立即提供复苏支持的单元 

急性心衰患者应由专业医护人员管理

高危患者初始救治应在监护病房(ICU/EICU/CCU)进行。急性心衰伴ACS患者应收入CCU

   那些用于预测院内死亡率的临床危险分层流程可以助于决定急诊科哪些急性心衰患者需要最高等级的监护

一种急诊专用的流程较以前的方法进一步改善了急性心衰患者的危险评估

ICU收治标准包括:呼吸频率大于25次/分,血氧饱和度低于90%,辅助肌参与呼吸,收缩压低于90mmHg

需要气管插管(或已插管)、或低灌注征象(少尿、外周低温、意识改变、乳酸大于2mmol/L,代酸、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65%)亦是ICU收治指征

收入ICU/CCU的患者,如果可能的话,后期也应转入心脏相关病房继续治疗

医院应该设置一个部门,使得所有的AHF患者获得心脏的建议

急性心衰患者的监护等级(出院,观察,病房,远程监护和ICU)历来依靠临床情况来决定。临床判断往往高估心脏并发症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导致选择更高的监护等级。最近一个加拿大决策模型是从利用了急性心衰患者包括直接出院或由急诊入院的相关数据制定。实际上,风险评分是否包括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早期区分哪些急性心衰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纳入65000多名患者的ADHERE研究提示高BUN(≥43 mg/dl),低收缩压(<115 mmHg)和高肌酐(≥2.75 mg/dl)可以帮助识别高危人群(院内死亡率达22%),可收入ICU。收入ICU的患者可以更好地依靠在密切监护和治疗的基础上得到的特殊指标来改善呼吸或血流动力学较差的状态。这些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氧疗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0%,心率<60或>120次/分;收缩压<90mmHg或有右心衰竭的证据,特别是与器官灌注不足的证据,如尿量减少和精神状态异常,虽然这些因素并未在文献中验证。

院内监护

患者应每日称重且有完备的液体精确出入量记录表

应予以常规无创监护,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

应每日检查肾功和电解质。

出院前检查脑钠肽水平有利于出院后医嘱的制定

患者应每日称重,坚持记录液体精确出入量记录表。肾功最好应每日监测,包括尿量、肌酐和电解质。肾功通常入院时异常,可能随着利尿剂的使用而改善(或恶化)。应持续常规监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除了合并心源性休克,没有研究证实急性心衰的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优势。

有证据显示住院期间监测脑钠肽水平对出院指导有帮助。住院期间脑钠肽水平下降的患者6个月内心血管死亡率或再住院率均比较低。

--BY

出院标准及高危患者随访

下列急性心衰患者符合出院标准:

出院前24小时血流动力稳定、容量正常、有循证医学口服治疗且肾功能正常;

已被告知自我护理相关内容。

对于出院的急性心衰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注册疾病管理系统;

出院一周内全科医生随访;

如有条件,出院两周内心脏病学的团队随访。

慢性心衰患者应给予多专科心衰随访。

转出重症监护室后,患者在心脏病房由心脏专家及受过心脏内科专业培训的护士看护。这样的话,患者通常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患者只有达到出院前24小时血流动力稳定、容量正常、有循证医学口服治疗且肾功能正常等条件才能出院。

随访计划必须在出院前制定完成并且与基层初级治疗团队充分交流。理想情况下,出院一周内全科医生随访;出院两周内心脏病学的团队随访。近期的ACCF/AHA指南推荐出院后早期随访两周,及出院3天电话随访一次。所有患者均应接受多专科的心衰团队的随访。如果条件允许,对于射血分数减少的心衰应确保持续且调整至最优化的治疗。

依从性是急性心力衰竭诱发因素的重中之重。对依从性问题的认知和其他潜在危险因素都是急性心力衰竭最佳治疗中的至关重要的步骤。另一方面,每一位急性心衰患者都应该有一个可接受的详细的偱证护理计划,确保实现最佳的药物治疗和遵守所有必需的措施。

图4 心室辅助装置的使用流程

-CNN

心源性休克的定义、初始处理及监测(包括设备治疗)

心源性休克定义:尽管充分充盈,但仍存在低血压(SBP>90mmHg)及其征象(少尿、四肢湿冷、精神状态变化、乳酸<2mmol/L,代谢性酸中毒,SvO2>65%)

可疑心源性休克患者需立即评估

可疑心源性休克患者需立即进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

需要进行经动脉管路的侵入性监测

对评估及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其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最佳方法仍无定论,包括肺动脉导管

如患者无体液过量的征象,推荐液体疗法作为一线治疗(盐水或者乳酸林格液<200ml/15-30min)

可用多巴胺增加心排,可考虑应用左西孟旦,尤其是口服倍他乐克的慢性心衰患者

当有持续性低灌注需要严格的维持收缩压时可用血管升压药,如需,可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所有心源性休克患者均应转诊至有全天候心导管治疗及专业重症监护室(可短期机械循环治疗)的三级医院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非常规手段

在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考虑年龄、致残率及神经功能等方面后可短期应用机械循环治疗

基于现有证据,我们不优推任何一种短期机械循环治疗

心源性休克定义为尽管血容量充足,收缩压持续偏低(>90mmHg)超过30分钟,且有低灌注的症状(少尿>0.5ml/Kg,且至少6小时;精神状态改变;四肢发冷伴网状青斑)。乳酸堆积是器官低灌注的又一证据。心源性休克范围广泛,包括低灌注进展、慢性心衰终末期,至由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因素如急性瓣膜病变等导致的急性发作。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增加心排量及血压以保证器官灌注。在液体冲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药物治疗包括正性肌力药物及血管升压药。治疗需经持续监测组织灌注及血流动力学指导。当需要升压药是推荐去甲肾上腺素。在低心排患者中,若其未服用倍他乐克,可用多巴胺。左西孟旦可作为替代药物,尤其是服用倍他乐克的患者中。在这种病例中大剂量的多巴胺可能需要,尽管其在慢性卡维地洛治疗中的作用仍存争议。然而,尽管联用正性肌力药物,在反映欠佳的患者中仍需要用仪器辅助治疗。目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最广泛的左室血流动力学辅助装置。近来,IABP-SHOCK II临床试验显示IABP应用并未改善急性心梗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因此,常规应用IABP不能推荐。

经皮左室辅助装置用于常规治疗(包括儿茶酚胺、液体冲击、IABP)无反映的患者。但是现阶段的经验及证据仍匮乏。有一项荟萃分析报道了3例关于经皮LVAD及IABP治疗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应用LVAD的患者较IABP患者血流动力学有改善,但预后无差别。基于上述结果,LVAD不作为一线治疗推荐。短期机械治疗,包括体外膜氧合等,可用于对最大临床治疗反应差的病人。

知识的差距及展望

在急性心衰患者中,仍有几个方面需要探索。生物标记物在危险分层及指导治疗方面的应用,而其是严重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并可判断治疗效果,其应用需进一步研究。仍需细化急性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的标准、再入院的类型、近期及远期的死亡率。仍然呼吁心衰组进行“家访”以避免或减少终末事件及住院治疗。

近期的III期或IV期临床研究提供了急性心衰的临床管理的有希望的前景。包括RELAX-AHF,ATOMIC-AHF,PRONTO,TRUE-AHF,ARTS-HF研究等。

    2015-6-20 15:27: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