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旧情感

 鸡蛋小子 2016-01-11

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上海石库门里弄民居是在江南和上海县城民居传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在外观上吸收部分西洋建筑艺术的装饰方法而形成我国独特的江南城市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石库门文化孕育并滋养了上海近代文明,作为一种象征,石库门文化代表了近代上海的文化特色。

门楼作为里弄标识性的装饰重点。

外围墙最初为江南民居传统的石灰平涂粉墙,后改为石灰勾缝,加嵌灰缝的清水青砖墙,后又改为红砖墙。

石库门里弄文化还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来上海的中小型工商业、个体手工业、里弄邻居关系、个体摊贩和儿童游戏等方面繁荣昌盛和丰富多彩的民俗。

植白玉兰、香樟、各种花卉,置有荷花缸、金鱼缸、葡萄架、藤萝架以及山水盆景?或作为晾晒衣服、夏季乘凉、聊天之胜境。

上海的石库门住宅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1860年以忠王李秀成为首的太平军发动东进,攻克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宁波等苏南浙北城市,迫使数以万计的苏南、浙北难民进入上海租界避难。租界为接纳难民,动员商人投资住宅建设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这些住宅大都被建为排联式的石库门里弄住宅。为了迎合中国传统的家族居住形式,石库门除部分设计摹仿西洋排联式住宅外。

上海新天地改写了石库门的历史,对本已走向历史文物的石库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重回当年。那青砖步行道,那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墙,那厚重的乌漆大门以及那雕着巴洛克风格卷涡状山花的门楣。

门外是风情万种的石库门弄堂,门里是完全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就这样,一步之遥,恍若隔世,真有穿越时空之感。

石库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走过百多年的历史,而且有些石库门的空间结构也已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观念,因此消失是正常的。

许多著名文学家如鲁迅、蔡元培、郭沫若、茅盾、巴金、丁玲、丰子恺等都在亭子间里居住过。这些文人不仅住在亭子间,他们的作品中也大量涉及亭子间和石库门的生活,故有“亭子间文学”之称。而张爱玲的小说则常以里弄作为故事的背景。

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上海人在石库门房子里出生、长大。而今,随着石库门的消逝,住在商品房中的上海人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为了公用厨房、厕所而排队;也再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站在阳台上边晾衣服边和邻居聊天了。至于张爱玲和苏青笔下那些穿着紧身旗袍和美国丝袜,从窗口吊下篮子购买进口胭脂花粉的女子,已经早已化为一场旧梦,只有怀旧电影中才依稀可见。

石库门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创造了形形色色风情独具的弄堂文化。弄堂的行行种种、弄堂的性感、弄堂的感动,已成为上海城市的华丽的背景色,并作为休闲娱乐、儿童活动、交易等活动的场所。弄堂可分为广式里弄、新式石库门里弄 、新式里弄、花园式里弄等形式。

石库门,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石库门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石库门,构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对于从小在石库门弄堂长大的人来说都是最美好的回忆。这样'石库门式'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远。

  让石库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有一条理由就是唯一性,里弄就是上海独有的,'石库门民居的建筑样式,包括客堂间、厢房间、亭子间等都是外国绝无、中国仅有,是具中国特色的民居建筑。

石库门是上海历史的一部分,也成为城市建筑的一个独特的标志。岁月留给了石库门深深的痕迹,石库门作为上海近代文化的标志是永存的。保留石库门建筑精华的呼声也愈加强烈。到底是把石库门建筑当作博物馆里的“文物”珍藏起来?还是通过适当改造,使之在现实生活中延续新的生命?这已成为一个跨世纪的问题。

让上海明天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