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66期:谈太极拳之“互为其根”

 tjboyue 2016-01-11


作者/朱建忠 ⊙ 编辑/张宏婉


导读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云之南 谭炎健 - 巴乌与葫芦丝


谈太极拳之“互为其根”


陈鑫在论太极拳本质时论到,“开合虚实为太极,其妙处全在互为其根”。足见“互为其根”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拳虽小技,皆本太极之理,阴阳、虚实、互为其根是太极举运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对此,笔者从自身练功实践谈谈对太极拳互为其根运动性质的认识。

  

一、互为其根是阴阳平衡运动的关系或性质

  

何为互为其根?首先,它是阴阳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一不可,就如同离开了左就无从谈右,离开了前就无从谈后……。”反之亦然;其次,两者之间的,属性在变换中互换;即阴转为阳,阳转为阴;与互为其根同出现的还有互为其梢。根与梢,就如,同左与右,前与后,上与下总是伴随同时不同位出现。太极拳非几股劲,实是一股劲。在太极拳运动中,阴阳虚实等表现的形式总是同时不同位伴随着出现,而各自的运动状态又在不断的转换,这种发生转换的过程是了个连续的对称的运动性质。这样一种运动性质或关系便是互为其根。这种运动是一种辩证的运动,相互既对立又统一,既排斥又,依赖。这种运动关系的要求必然是由内达外、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无过不及、立身中正、无始无终、阴阳无偏的运动。

  

二、互为其根是太极豢运动的内在要求

  

太极拳的本质是什么,也即太极拳的“道”、“理”、经”是什么?拳谱上讲得很多,其实就是—句话;太极拳就是阴阳平衡运动。这与其它运动最大的区别有两点:其一,在内不在外;其。二,用意不用力。在内不在外,不是指光有内没有外,而是指运动由内达外,外形只悬将太极拳内劲随内动而表现出来。用意不用力是指太极拳运动通过意识的作用引导身体千肢百骸产生的一种辩证运动。特别要注意的是:第一,这种运动先由意识引导产生;第二,千肢百骸(不仅仅是四肢或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全部参加了运动;第三,最重要的也是与其它运动相区别的,是辩证的、上下相随的、阴阳、虚实、开合无偏的运动。为了实现连续的运动必须要求是封闭的无始无终的立体弧形运动,太极拳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太极拳的运动形式是互为其根式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在内不在外的辩证运动。

  

三、实现互为其根运动的根本途径

  

要实现太极拳阴阳互为其根式的平衡运动;根本途径有两点:首先,体松是实现互为其根的前提。何谓体松?几乎每个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练太极拳、要“松”,但对如何“松”却不二定知道如何去做,在行功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非“懈”即“紧”。到底如何“松”?“松”是一种自由空间的增大,这种空间的增大是全方位的,反之,只有一方,(部分)或几方 (部分)增大,其它则不变或缩小,那么空间的增大便会大打折扣,这种“松”就无法实现太极拳所要求的“八面支撑”,只会是“根头棍”,非凸即凹。只有互为其根式且八面支撑式及自由空间增大式的松才能实现太极拳所要求的空松—圆滑、松而不懈。太极拳所要求的体松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意识的作用将身体放长,放就是拔,拔是一种前、后,左、右,上、下等对称的对拉,缺了对方就无从谈拔,可见“拔”是一种互为其根式的拔,决不是简单的将身体往上顶或往下落。太极拳要求的体松是一种由内达外通过意识的作用将身体放长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意识参与的、主动的、精神贯注的上下、左右、前后互为其根式的松,并非“无精打采”、消极的“松”。从内讲是气往下沉、意向上升,是一种空的感觉;从外形身法上则要求,虚领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护肫,落胯,两股前节有力。

  

其次,虚实、开合宜分清楚是实现互为其根运动的重要途径。何为太极拳虚实?王宗岳在《十三势歌诀》中曰:“变换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李亦畲在《虚实图解》中说“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虚实)非身子乱挪,手足乱换也,虚实即是开合。”从前辈的话中可以看到,虚实变换决非简单地被认为是手足力的大小或轻重的变化。太极拳的虚实是内劲的隐现,即隐虚,现实。虚实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总枢纽意识和腰跨互为其根变化来实现的,意识必须走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腰的虚实分清是通过两肾互为其根的抽换来完成的,抽左肾落右肾,上下相随,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左虚右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反之则右虚左实。两者总是互为其根,实现虚实同时不同位。在太极拳运动中必须分清虚实才不至于犯双重之病。在此总虚实的前提下还须处处分清虚实,即内劲的隐现,务必使其互为其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太极拳真正的懂劲。陈鑫讲过,虚实,开合为拳经,开为之心意俱开,合为之心意俱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就是合,合就是开。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对虚实似乎还容易理解些,现时对太极拳的开合则无法真正理解。何谓开合,不妨看看前辈李亦畲在《五字诀》中对“开合”的论述:“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入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开合决非简单的外形上的打开和合起,而是意气的升降,此诀窍也是真正明师不肯轻易传人的关键之所在。开合是同时不同位,伴随出现,阴阳平衡的意气运动。

  

太极拳运动自始至终存在着动与静,虚与实、柔与刚、攻与防等对立统一的互为其根式的矛盾运动。在练习太极拳时,重要的是去理解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不丢不顶,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真正含义和实质,从中感悟和体认太极拳。虽然太极拳的风格和形式多样,但是理为一贯,其妙处,全在“互为其根”,只要用心钻研,持之以恒“养虚灵生智慧以悟拳道”,就一定会登入太极拳殿堂。


[本文来自《武当》2005年6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