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庄位于临朐县城东南16.5公里处,距柳山镇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纪山支脉瓮石山南麓,俗称“瓮石山前孙家庄”。东邻北马庄和刘家庄,南与大田庄、英山河村接壤,西南方是石崖嘴村,西北方与龙岗镇桃花村接壤,北面与龙岗镇大柳树沟村山前山后而居。 明末孙氏立村,称孙家庄。《孙氏家谱》:“始祖洪武二年由冀州直隶省镇定府枣强县八甲社迁来兄弟三人,一居洋河,一居林河,讳宽祖者,即于康河家焉。继文继武在万历之时迁崆峒山(今瓮石山)之前居焉”。继而张、王等姓迁入,村名沿用。因有重名,1981年,县地名办公室为其更名为孙庄。 明清两朝均属忠善乡英山社;1910年属柳山区英山乡;1927年属第六区英山乡;1947年属柳西乡;1948年属益临县柳山区英山乡;1952年属临朐县第十五区英山乡;1956年属尧山区英山乡;1958年属柳山人民公社;1984年4月社改乡(镇)后,属柳山镇。 全村现有耕地2174亩,居民220户,807人,均为汉族。 村子地处沙山地区,北面是瓮石山,村子就座落在瓮石山向南延伸的岭上;村西有一条发源于瓮石山的小河----洪沟,洪沟西岸是瓮石山与洪山相连的丘岭:马鞍山和槐树岭子;全村大部分土地就分布在这些沙质丘岭上;只有村东、南有一部分土质较好。 村子南北长2华里,东西2华里,村中央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把村子分成东崖和西崖;西崖村民占三分之二多一些,东崖村民不足三分之一。1985年实施村居规划,现在东崖有宽10米和8米的两条南北大街,西崖有一条宽10米的南北大街,村民的住房分列在大街两侧,虽有高低不平的山区风格,却也整齐。村委办公大院就座落在西崖南北大街中段路西;幼儿园就在村委院内;卫生室、门市部、机磨房等就在附近,是全村的中心。 村民历代以务农为主,除生产小麦、玉米外,当地还盛产花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解放前有许多农户种有桑树,年年养蚕,经过日寇占据等战乱年代,解放后桑树便所剩无几了。解放后在政府的倡导下村里发展了林果业,山顶栽植了刺槐、马尾松;沟底栽植杨树;山腰栽植苹果、桃树、山楂等。 改革开放以来,零星的家庭饲养开始升级,成为一部分农民的主要产业。全村现有养羊专业户8户;养猪专业户4户;养鸭专业户4户;养鸡专业户1户。近几年村民开始走外出打工之路,从乡下到城市,门路越来越多,收入稳步提高,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4650元。 解放前道路崎岖不平,只有一些羊肠小道,收种庄稼和外出交易主要靠人担和牲口驮,交通十分不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历届村干部都把改善交通和兴修水利作为大事抓;村民们发扬愚公精神和山里人能吃苦不怕累的光荣传统,从1968年到1995年的28年间,硬是用小车推、肩膀抬,修筑了大大小小8座塘坝,修公路20华里,逐渐改变了村里的交通状况,同时又增加了水浇面积。2003年,由镇政府投资,用机械化修筑了村西南与石崖嘴村交界处的洪沟水库坝;2005年村委投资8万元,完成了洪沟水库和马沟水库的提水配套工程。现在全村共有水浇地900亩;公路四通八达,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村民收入打下了基础。 机械化在山区农村的发展是缓慢的,但近几年村里已形成山区特色:以小为主的农机具越来越多。现在全村共有手扶拖拉机102辆,250拖拉机3台,三轮车7辆,大小汽车11辆。 1985年,高压电架设到村里,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 1986年,吃上自来水,1999年村东北方打井一口,村民吃上干净香甜的山泉水。 1951年开始设立小学,只有一个班,1992年发展到有5个教学班的完全小学。2000年撤销,并入英山河小学,2003年并入郭家庄子小学。由于受传统思想和山区条件的影响,青年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较低,现有本科以上毕业生10人,在校生6人。 1968年实行合作医疗,设卫生室,有医务人员1人;现有卫生室2处,医务人员2人,村民全部加入了新型合作医疗。 瓮石山,位于柳山镇西北与龙岗镇交界处,属纪山西南支脉,是柳山镇境内第二高山。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0.5公里,海拔378米。火成岩结构。旧志载:此山亦名崆峒山。 瓮石山上有许多巨形岩石,状貌奇伟,可供人们玩赏: 瓮石----高约4米,径2米,顶端略有凹陷,远望如瓮,故名。此山地下有许多瓮形巨石,故名瓮石山。 鹰子石----兀立于山顶西南部,状如雏鹰展翅。 独立石----高约6米,径约3米,基部略细,西侧刻有双钩草书“独立”二字,字体端庄、婉秀、遒劲。笔者未具姓名,今已不知为何人所书。 楼子石----位于山顶东北山坡上,两石叠立,下小上大,望之如楼。 此外尚有柜子石、蛤蟆石、石棚、石林等,皆以状名。这些都是有待开发的景点。 解放前,瓮石山上曾出产石碾、石磨等。孙家庄也有不少以打石、修造碾磨为生的石匠,随着机械化的提高,打石业逐渐消失。1997年曾有人在山上开采石料,去外地加工大理石,一年后停产。 山上还出产柴胡、刘寄奴、仙鹤草、鹌子嘴、益母草、野生丹参等多种中草药。 1938年春,日本进驻瓮石山。于山顶设局点(现盘踞遗址仍能分辨)。常驻兵力一个班,头目向后有:田中××、佐藤(全名失考)等。翻译张彦秋(孙家庄人,曾闯日本,会讲日本话),他一面当翻译,一面给日军做饭,十五团暗中责成其及时提供日军活动情报。 日军在山上修工事,强征民工,任意砍伐周围树木。平日用水迫令孙家庄村民每天四五人自山下往上挑。日军不断到附近村庄扫荡,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日军在山上不时向附近村庄炮击,造成无故伤亡。1943年伪军进驻柳山,瓮石山顶日军撤离,计盘踞五年。 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孙克荣是一名抗美援朝战斗英雄。 孙克荣,曾用名孙光荣,贫农出身。1948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员。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立大功一次,一等功一次,小功四次,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并获朝鲜勋章二枚。1954年复原回村成为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为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73年病逝。 孙庄村因地势高低等易发生雷击、冰雹等灾害性气候,其中较严重的有三次。 1954年5月29日,孙家庄、马庄、郭家庄一带降雹,最大雹直径5-10厘米,孙家庄个别雹粒重一市斤,小麦减产70%,青苗砸光,受灾严重。 1969年6月12日村东头麦场边发生雷击,一村民致死,另一村民致伤。 2004年8月9日,村南岭上发生雷击,一村民致死。1999年8月,孙庄村牛羊口蹄疫事件震惊全县,当时发现多头口蹄疫患畜,经县畜牧局审判分三批埋掉口蹄疫患牛37头,羊14只。埋畜后县政府给予农户适当的补助。 解放后村干部更替频繁。土改后孙克赞、孙克告先后任村长。村该大队,大队党支部书记先后为孙克荣、张少福、孙思良、张光田、张光兴,大队长由张少信、张少福、孙思岚、孙明山担任。1989年队改村后张增云任支部书记,孙思年、孙明河先后为村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