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生存力的模块与养成!

 yagi1 2016-01-11

新五项修练():你是否具备这五项职场生存力?

 

 管理的本质一向被描述为「程序性」的(managerial process),也就是将管理视为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功能(managerial functions)

这个对「管理工作」本质的看法自1916年法国工业实业家Henri Fayol 出版其划时代的著作《一般及工业管理》(General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后,就被大家认定是无庸置疑的。

就在这看似颠扑不破的真理占据了所有经理人的认知时,1975年《哈佛商业评论》刊登了Henry Mintzberg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浓缩其MIT博士论文,名为《经理人的工作:传说与事实》(The Manager's JobFolklore and Facts)的文章中,Mintzberg指出:我们所熟知的管理四大功能,规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管理者的职场工作毫不相干,并提出管理的「角色观点」(role perspective),重新诠释了管理者工作的真实面貌。

他在文章上问道:「如果我们对管理工作的本质没有适当的答案,在学校里怎么教授管理?我们又要怎么学习管理,并期待经理人改善自己的管理能力呢?」真是大哉问!

如果连规划、组织、协调、控制都能与管理者的职场工作毫不相干,那么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东西以及进入职场所接受的教育训练,是不是也可能是未经检验就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全盘接受的「与管理工作不怎么相关的知能」。

在一头栽进管理的教育与学习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先对「管理知能」的本质─也就是管理知能的内涵与结构─进行一番探究呢?只有清楚了解什么是管理的知识与能力之后,我们才能确定在学校所学的东西是否是对的,也才能确定我们的学习是否是有效的,进而成为可以在工作上持续学习、进步的专业经理人。

那么到底什么是管理知能的内涵与结构呢?司徒达贤老师在2000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管理教育研讨会中,发表了《管理知能的结构及传习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之后老师进一步的将这篇文章改写成《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一文,最后收录于天下杂志出版的《打造未来领导人》这本书当中。

在文章中司徒老师清楚界定了五大项的管理知能的内涵与结构,这五项知能就是在终身学习以及从事管理工作时所必须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也就是我们亟需提升的五种职场生存力。这五种知识与能力分别是:结构性的知识、程序上的知能、行为性的能力、正确的态度以及知识与信息处理能力

笔者在两岸所大力推广的个案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一种有效提升上述五种职场生存力的学习与修练平台。这种学习方法透过一个好的个案素材作为媒介,模拟真实世界的各种问题,让成员之间在带领者的引导下去学习专注、投入、尊重,持续地进行聆听、分析、思考、整合出针对个案困境的多赢方案。

这种学习哲学与方式不是直接给我们面对将来世界的答案,而是给我们在这个变动的世界中面对全新问题的勇气与灵感,还有提出比别人更好办法的强大能力。在接下来的一篇文章中,我们会分别介绍这五种知识与能力,也希望读者可以藉此盘点自己是否具备这些职场生存力。

新五项修练():职场生存力的模块与养成

新五项修练(),我们探讨了五项职场生存力?以下我们分别介绍这五种能力的内涵,也希望读者可以藉此盘点自己是否具备这些知识与能力,在学校或是工作的学习策略上能有所依归。

1.「结构性的知识」(structural knowledge)

学校所学与学术研究所针对的知识系统所指的就是这种结构性的知识。这种管理知能它展现的形式就是变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影响这些变项关系强弱与方向的情境与条件)。学术研究探讨的就是这种类型的知识。(读者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翻阅学位论文中第三章「研究方法」中的「研究架构」便可略知一二。而教科书上的论述大多也是以此形式为基础,透过对原理、原则的说明让学习者来获取这种知识。这种知识通常是以「命题」(propositions)-因果关系的主张-的结构来表现,它是将现象或是事物背后的「道理」抽象化后所归纳出来的「一般性的原理原则」,如组织设计原则中的黄金铁律「权责相符」。但是要将这种「通则」直接套用在管理实务上进行问题的分析跟解决,却常常呈现出隔靴搔痒或是削足适履的窘境,因为要从理论走向实务,我们还必须有界定原则中的变量以及从何处入手分析以及怎么采取具体行动的挑战,这就必须仰赖第二种管理知能-「程序上的知能」了。

2.程序上的知能(procedura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之所以这第二个终身学习的生存力不叫「知识」而做「知能」,其用意非常明白。结构性的知识我们只需理解、知晓即可,但是程序上的知能它既是知识也是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他就必须要「锻鍊」,只有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该技能所需的分析、诊断、形成具体行动计划等知能的水平与层次。

以营销计划的撰写为例,当我们被赋予要完成一份营销企划任务,一个职场上的新鲜人可以立刻回去翻书,找找以前学校里头学过的营销学课本,翻到营销企划的一章看看有没有模板可以套用……但是他总觉得为什么这个计划的格式、内容与要求跟现在上级的交办事项中存在一段隔阂和差距。

其中的关键非常可能就是与程序上的知能不足有关。这种知能它的本质是一种能力,因此要具备此种能力除了要有丰富的学养(也就是结构性的知识作后盾)之外,学习者尚需对其所面对的问题具有觉察力、敏感度与诊断的专业,这就是要这种知能的「分析的程序知能」,但是若是要形成有效、务实且具有可行性的办法跟措施来,这就必须要具备「行动性程序知能」了。

这种能力从书本上不易习得,它常常需要在工作中锻鍊或是实际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所以它与实际的解决问题与工作经验质量高度相关。因此,若是在学校里,能给予学生对真实问题决策制定的训练,势必对增进职场上的「即战力」应该能够有相当的助益。

3.行为性的能力(behavioral competence)

第三种知能是行为上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在职场上工作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并从事沟通的能力。在这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还必须写出说服各个利害关系人的报告。这些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统称行为上的能力。而应对进退、察言观色等等人际性的技巧当然也可以归类在这个能力上面,另外,所谓的「做人的道理」与「做人做事的平衡」也应属于这项能力中。

4.正确的态度(appropriate attitude)

第四种生存能力它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正确的态度。大家都说态度很重要!但是在职场上能够完成任务、持续不断进步的工作态度又是什么?具体的说,它包括对工作高度投入(认真、专注、责任感)、对学习保持的热诚(上进、好奇、改善、创新)、还有对不同立场观点的意见表示尊重(人文、谦虚、多元、包容)、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支持、参与、懂得妥协、成就他人)等等,这都是管理人员必须拥有正确的态度。

5.知识与信息处理的能力(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al processing ability)

第五种知能可以说是其他四种知能或是修练的核心或共同基础。在职场上我们天天看到、听到、接触到许多的知识与信息,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够从这些知识与信息快速学习而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有些人却不行?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前者具备了第五种生存力:「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

我们每天看到听到接触到许多的知识与信息,但是我们最后会选哪一些知识与信息来加以感知、分析与处理呢?这种能力称之为「输入的能力」。 但是有些看到听到的知识与信息必须经过转换,才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和更有意义的信息。这种处理知识与信息的能力称之为「转换的能力」,它指的是一个学习者对事物、现象、信息与知识进行编码、译码、归纳、演绎、类化、联想、排序、组织、类比、隐喻、一般化与抽象化等种种「处理(processing)」的「深度思考」。

另外,对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道理与事物间隐而未见的关系加以揭露、表达的能力称之为「输出的能力」。 这种转换与输入/输出的能力其实就是我们们常提及的思考或是逻辑分析的知能。

而「个案教学法」(case-teaching method)这种学习方式,为何从哈佛MBA创立以来就被持续采用至今未曾中断或改变?其中道理其实显而易见,那就是透过一个好的个案素材为媒介,模拟真实世界的各种问题,学员自身与学员彼此之间在带领者的引导下高度投入于聆听、分析、思考、整合的动作去学习专注、投入、尊重、以融合出「多赢方案」。

这种学习方式,它透过带领者与参与者,以及参与者彼此之间的高度互动与深刻思辩,来产生全体成员平等交流、共同参与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决策模式,其设计理念与精神本身即是一种有效提升上述五种生存力的学习与修练平台,而且明显地它犯错的成本比起真实世界低廉许多。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哲学与方式不是直接给我们面对将来世界的答案,而是给我们在这个变动的世界中面对一个全新问题的勇气与灵感,还有比别人更能提出好办法的强大能力。只不过听过这种教学学法的人多,但是对此方法有正确认识的人、并以此方法作为学习方式的人少;即使以个案讨论法做为学习方法的人,也鲜少有人可以持之以恒。

笔者希望透过本专栏的介绍,可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以个案来作为终身学习的乐趣与独特的价值,进而在不久的将来和我们一起持续地参与原汁原味的个案讨论,并在增进知识与信息处理的能力上相互提携勉励,开创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做一个不一样的人。

作者简介

何明城
中国医药大学药学系,毕业后攻读企研所,成为30年来第一位医学院毕业的政大企管硕士。求学期间深受司徒达贤教授启发,深知个案对管理知能提升的独特价值。目前担任『中华管理个案研讨协会』理事长,并在全台各大企研所与业界推动原汁原味的个案研讨。

晏介中
政治大学国际贸易学系,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管理所,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组织与策略博士。攻读博士期间接触了创效理论(Effectuation),深感其对台湾与中国创业家及企业经营者能有的启发与帮助,因此致力于推广『创效』这个管理概念。目前任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深圳)组织与战略助理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