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泡温泉的旺季,约上三五好友,边泡温泉边聊天,既惬意又解乏。然而,酷爱泡温泉的王先生却泡成了“无精男”,新闻一出让众多泡汤爱好者大跌眼镜。 泡温泉怎么就伤精了?该如何健康泡温泉?采访权威专家给你答案。
温泉治病看成分 1500年前,北魏时代《水经注》就记载:“皇女汤,可以疗万疾者也。”说的就是古人用温泉水进行饮疗、浴疗治病。 根据我国《医疗矿泉分类的标准》规定,只有温度在34℃以上,含有一定浓度的矿物质(每升水含可溶性固体1克以上),含有特殊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氡等),以及含有一定量的化学成分(如铁、溴、氟等)的温泉,才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 温泉水的保健意义取决于水温、成分及其含量三方面。 不同温度的水,对人体的作用不同。
温泉水成分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
古代文献记载,在温泉水中加些草药、鲜花,可预防疾病、抗衰老。
温泉养生密码:232315 关于泡温泉的频率,有这样的说法:一次两次是洗澡,三次四次叫享受,五次六次可养生。 科学泡温泉还有一个“密码”,可使功效最大化:232315,即一天泡上两三次,每次两三回,每次不超过15分钟。 首先,入水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泉水温度不同而定。 一般,温度与时间成反比,即高温泉一次浸泡在5—10分钟;低温泉一次可泡15分钟左右。 泡的顺序,要从水温较低的池水开始,且水位不能超过胸部以上。水位越高,浸泡的时间就要相应缩短。 换到高温泉以后,有些人会出现出汗、口干、胸闷等不适感,这是血液循环过快的正常反应。但如果一分钟脉搏超过120次,表示泡过头了。 以上都只是参考数值,重点在于提醒人们:不要以为泡得越久越多,就越有效。 4类人最好别泡 温泉无创伤、无毒副作用的保健功效,迎合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要求。但温泉虽好,也不是老少咸宜。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泡温泉时体温升高,出水后温度又下降,一热一冷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血管扩张和收缩,这些都是诱发脑中风及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 因此,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医师的建议下泡。要注意,水温不高于42℃,第一次下水不能超过10分钟,之后每次不可超过15分钟。 血糖不稳定者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泡一会儿。但如果血糖不稳定,会因为出汗、脱水,引起血糖变化。 而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脚部感觉退化,容易造成烫伤而不自知。 有脚气的人 温泉中的硫磺有杀菌作用,有助于改善银屑病。但要注意的是,皮肤有伤口、溃烂或严重感染,有脚气、湿疹的患者就不适合泡温泉了。 有生育打算的男性 睾丸是男性重要的生殖器官,负责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其最佳工作温度是35.5℃~36℃。 如果周围温度过高,就会影响睾丸的正常功能,影响精子质量和生育能力。男性在泡温泉时,要将水温控制在40℃内,时间在15分钟左右。 此外,儿童体质弱、耐受性差,可在微温浴或温浴中短时间泡会儿,别泡高温池;3岁以下幼儿、孕妇妊娠初期与临产期、女性月经期也不宜泡;老年人容易皮肤干,最好也别多泡。 3个细节助养生 1 入水前后都要洗澡 入水前要先问清温泉的泉质、温度和酸碱值多少。太酸(即pH值在1~3)或太碱(即pH值在8.5以上)的泉水,对皮肤无益。 泡温泉前要做好全身清洁,用流水冲干净,但不需使劲搓。泡时为避免脸部毛孔在高温里蒸太久,产生大量自由基、加速老化,不妨敷张面膜,或盖一块冷毛巾。 出水后,最好再用清水冲冲,水温可以低一些,但无需用清洁品。 硫磺或碱分浓度高的温泉,更要冲干净或擦干,否则待水分蒸发后,残留在皮肤上的矿物质浓度会增加数十倍,对皮肤的刺激很大。 2 饭后1小时再下水 饭后,胃与皮下散热的血管在争夺血液。此时泡温泉,除了会影响消化,还可能引起胃抽痛。 饭后至少要休息1小时,才能下水。但饿着肚子泡,会因血糖低而晕倒。 饮酒后,酒精会令血管扩张,再加上温泉的热力,皮下血管扩张散热,也会减少血液流向脑部,引起神志模糊。 泡温泉后还不能开车。泡温泉是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灵敏度和注意力会下降,最好休息两小时以上再开车。 3 出水起身要慢 入水前,要先用小木桶取少量温泉水浇在身上,让身体适应水温,再进入浴池浸泡。此外,还可用手或脚探测泉水温度。 出水动作不能过猛过急,否则血液无法及时流向脑部,易出现脑缺氧、头晕眼花。最好上半身先慢慢离水,稍作停留再全身离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