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用时间征服时间 文/鬼脚七 无论我们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浮躁还是宁静,时钟一直在转,时间一刻都不停。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但绝大多数事情在时间面前,不值一提。冯唐说“用文字打败时间”。但文字根本打败不了时间,文字只能用来记录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不被时间遗忘。 (一)潜规则 前段时间出了本新书,出版社的营销负责人小M 给我安排了一场媒体见面会,小M 还给我列了一个问题提纲。我挺高兴,觉得她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到了见面会前一天,小M说你的回答还没发给我啊?我当时一愣:啊,不是要现场回答么?后来小 M 给我讲了这个行业的一些‘规则’:
后来媒体见面会如期举行,每位记者拿到一摞材料,里面有关于鬼脚七和新书的一些介绍,还有我之前回答的问题列表以及详细答案。 于是记者开始问问题,我开始按照我之前的答案回答问题,相当于之前写了个剧本,现在开始彩排了。为了不那么无聊,我特地把一些问题答案衍生了一下。 时间很快,第二天就有稿子出来了,看了标题就让我哭笑不得:
“剁手专家”这个名字不知道是谁起的,让人无比的陌生。还有一些稿子我也看了,实在有些敷衍了事。反正如果我自己是记者,一定不会交出这样的稿子。我相信他们一定之前没有看过鬼脚七的资料,甚至连百度百科上的信息都没有详细读过。 后来跟朋友聊起这件事情,朋友说得很现实:行业就是这样,人家应付一下差事而已,你还能期望怎么样?第一你不是什么大作家;第二他们也不是你的粉丝。能给你发一两百字的稿子已经不错了,那一定还是看那个营销负责人的面子。 我只好摇头,心想这就是‘潜规则’吧,估计不少做媒体同行都有类似的行为。或许他们认为这么做是正常的,也或许认为这样是自己占了便宜。 以前上班时就有一类同事,过得很潇洒,他们特别会应付差事:当老板在的时候,他们表现的特别积极,无论加班还是发言;老板要是不关注时,他们会上上网,聊聊天,混混时间。虽然他们负责的项目一般做得都不怎么样,但老板会觉得不是他们能力问题而是客观条件引起的,对他们整体评价还可以。 或许这类同事认为这么做是正常的,也或许他们也认为自己占了便宜。 这么做真的是正常的么,真的是自己占便宜了么? (二)怀才不遇 我经常偶遇一些怀才不遇的人。一起喝酒聊天,他们就会讲自己的经历。大多是说自己多么优秀,多么有才华,环境怎么不好,领导怎么没有眼光。典型的千里马怀才不遇,只等伯乐来发现。后来跟他们接触跟多,发现真实的情况是:可能他们确实有点才气,但根本没有认真对待过他们的工作。大多时候是如何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既不用出多大力气,还能拿跟别人一样多的报酬。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形成了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怀才不遇”,也是情理之中。 我以前的那一类同事,几年之后,他们能力没有什么提升,看着别人升职加薪,他们开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后来就离开了。我可以想象他们到新公司面试的情况:自己多么优秀多么有才华,环境多么不好,老板多么没眼光,最后自己想换一个环境...... 有个毕业两三年的小伙子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前段时间离职了。我问他离开的原因,他大概是说:公司管理太严格,要求早上几点必须到公司,要求每天文字汇报工作,他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工资也没有怎么涨,所以想换一个环境。我问他公司有多少人?他说只有五六个人。听到这里,我就笑了:
我还认识一个记者朋友,在某报业集团做记者了十来年了,文笔不错,偶尔聊天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有一天她跟我讲:记者这个行业越来越没有意思,真话不让说,文笔再好也赚不了多少钱。我说现在做自媒体比做记者强,罗辑思维吴晓波他们都做得很赚钱啊,我问她为什么不自己做自媒体。她说:
我听了以后,笑了:
以前我看到书里写到的一些“怀才不遇”的故事,总会充满同情和感慨。但现在,我觉得根本不存在什么“怀才不遇”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一定是你还不够努力。 这种怀才不遇的人,不只是不愿意努力,甚至也不愿意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内心充满怨气。难怪有人说:怀才不遇的人是可耻的。 今天我不是想来讽刺那些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的,而是想来分析一下这个现状,接下来我们看看所谓的职业精神。 (三)职业精神 有个在瑞典生活了27年的朋友,前些天回国了,我们本来聊国人素质的问题,但她给我讲了一个职业精神的故事:
她还有个邻居,老婆在银行做主管,老公经常穿得很得体去送小孩上学,然后换上清洁工人衣服,开始认认真真工作。这些都很正常。不知道你看了这两个故事怎么想,反正我是有所触动。 顺便插一句,那个朋友说有一次她在国内提醒一个随地吐痰的人,遭了对方的白眼说她多管闲事。我说有一个更好的方法,会很好的教育那个随地吐痰的人,也可以教育周围的人。她问是什么办法?我说:你自己默默上前把痰擦掉。 谈到媒体人的职业精神,在国内好像不太容易。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意思是记者有言论的最高权力,但在国内有点不合适。退而求其次,有时候说真话很难,但不说假话相对容易一些。或者至少应该保证自己写的东西,是自己满意的吧。要么就不要写了。 我做了三年的自媒体,我一直认为,做一个公众账号,一定要对得起所有订阅的读者。我给自己定了两个原则:一、保证自己写的每篇文章有价值,自己都觉得没有价值的文章,就不要发了;二、第一图文不发软文,所有的广告只放在第二图文推送。 任何一个职业,都应该尊重,也都值得尊重。生活就像演戏,咱们既然选择某个角色,就应该全心投入的表演。这也算是职业精神吧。 (四)匠人精神 关于职业精神,去年《人物》杂志报道了一个故事:
无独有偶,我前两月去武夷山,遇到七十多岁的丘理真老师,他最近四十年一直在研究武夷山,研究各种摩崖石刻,把武夷山的各处的摩崖石刻所有的大小景点,来来回回走了几十遍,积累了许多资料。他说:我这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情。当时我看着那些几十年前的照片和资料,热泪盈眶。 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遇到这样的人,我就会想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做为一个自媒体人,如何具备这样的匠人精神?后来发现,建立一个目标容易,要做到往往太难;说说“匠人精神”容易,想要做到太难了。我说要坚持写作十年,后来发现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源于自己:能否抵住诱惑;能否克服惰性。当然,还有,能否耐得住寂寞,这在互联网时代尤为重要。 有人说,时间可以征服一切。几乎所有的问题,在时间面前,迟早会灰飞烟灭。但拿什么来征服时间呢?以前我不知道,现在我明白了:用时间征服时间!我们知道的那些“匠人”们,无不都是在用时间征服时间! 【七哥闲谈】 我是七哥的助理海浪,这篇文章是七哥早就写好了的,被某杂志采用,为和杂志同步,到现在才推送。 七哥这几天一直在行走,从五台山出发,途径五台县、忻州、阳曲,应该还有几十里就到太原了。一路上遇到很多人和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他说等到了太原歇两天,到时候写几篇文章出来。 推荐之前写过的几篇文章,可能会对你有启发: 《匠人精神 》,关于武夷山70多岁老人的故事,三十年来,只专注做一件事。 《“匠人精神”的反思》,每个人坚持用心做一件事情,不用多长时间,一定能做出一些成绩。 《比小说精彩 》,赞赏好评最多的文章之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估计是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吧。 《月亮和六便士》,文学家毛姆的作品,目前为止最触动我内心的小说,没有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