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甘阳被掌掴事件的思考:是什么制造了青椒们的怒火?

 昵称16436572 2016-01-11

对甘阳被掌掴事件的思考:是什么制造了青椒们的怒火?

傅宽念

来源:破土首发  2016-01-11 10:14   点击:2913次 

【破土编者按】这两天,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被青年教师李思涯当众掌掴的事迅速发酵,面对对错问题,相关各方众说纷纭,但是在讨论中,青年教师的处境却越发清晰。本文作者即是从青年教师被“赶下讲台”、“走上产线”,进而“赶入圈子”的现实出发来揭示“青椒”们焦虑、愤怒、不平情绪的来源。鉴于此事件影响巨大,以及鲁迅先生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小编借此幻想:当学术圈的领导们被这件事提醒,会不会反思晋升体系的不足?会不会更加注意关心、帮助“青椒”,而不是压迫他们?青椒们看到自身处境并非孤例,会不会联合起来共同表达改变的诉求?梦想还是要有的,改善的行动还是要做的,万一实现了呢?


对甘阳被掌掴事件的思考:是什么制造了青椒们的怒火?

(图片来源:网络)

新年伊始,响亮的耳光声溅起了学术圈的一池浑水。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这不仅包括教师掌掴院长的暴力,也包括由院长行使的系统化的合法暴力。在当事者各执一词的情况下,更值得讨论的或许是高校青椒的现实处境。近年来,随着新自由主义的管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大学中的日渐流行,高校青椒一直处于“被驱赶”的状态,他们被赶下讲台,赶进产线,进而被赶入“圈子”。

一曰“赶下讲台”。教学边缘化是高校青椒遭遇的普遍问题。走向教室的途中,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你在教学上多花费一分钟,就意味着你在科研上少付出一分钟。长期下去,其结果就是你还是苦逼的讲师,人家早就是教授、博导和青年长江了。这里并非将教学和科研绝对对立起来,我们也都知道教学相长的道理。但必须承认的是,教学和科研是性质不同的活动,教学相长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现在青椒们应聘的岗位多是“教学科研岗”。我一度以为这是一个并列词组,后来才发现它是偏正词组。所谓教学科研岗意味着科研可以否定教学,不管你教学如何优秀,只要是科研不达标,你就必须转岗或离职。这些年以来,除非是教学事故或者被高校信息员举报,因为教学离开高校的青椒几乎没有,但因为科研达不到要求而离职的却比比皆是。所以,我很疑惑到底该如何理解“教学相长”,如果它意味着教学和科研(学术)可以相互促进,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期待一个教学好的老师做出好的研究成果呢?为什么一定要在三到六年的时间把人逼走呢?我们又凭什么断定,发表多项目多的老师就一定能搞好教学呢?仅凭笔者有限的了解,很多国内一流高校尽管聚集了高产出的“论文写手”,但一些专业基础课却开不出来,即使开出来,学生们也是怨声载道。当然学生的声音和富士康工人的跳楼一样,都不会从根本上撼动新自由主义的体制。

二曰“赶进产线”。青椒从进校开始,就踏入学术大生产的标准化车间。首先,青椒们被驱赶着去申请各种课题和项目。这是学术大生产的原材料,课题或项目的申请指南和经费支持,实际上决定了青椒们生产的内容,也是驯化青椒的重要步骤。比如,你可以研究工人反抗,但你只能告诉当政者如何化解反抗,却不能告诉工人如何成功组织抗争,如何弱方资方和政府的力量。被赶着拿到课题只是第一步,青椒们接下来还要被赶着按产量快节奏地生产论文。在这个意义上,青椒们的额定科研量就如同生产线上的产量计数器一样,时刻提醒着他们加班加点地生产。由于必须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足够多的科研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成为青椒们的必然选择。现在,一年发十篇C刊、SCI或SSCI不是新闻,一年发不出论文才是新闻。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同步的是,中国已然成为论文生产大国。但论文的水平也和中国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基本一致(或者还不如),往往只能邯郸学步,少有原创性地重大学术贡献。这并不是说中国青椒们智商太低,而是他们处在一个根本就不需要靠智商吃饭的富士康式的大学工厂中。有时候,我不禁疑惑,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们怎么能让如此资本主义的学术体制在高校中大行其道呢?这难道不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失败吗?

三曰“赶入圈子”。笔者刚进高校,在国内学术交流中自我介绍时,经常会说,我是“XX大学XX学院”的,但听者一般的反应是“你是XXX那的(领导名讳)”。开始我不以为意,但听多了,才发现其中的奥妙。所谓“你是XXX那的”意味着你必须属于某个大佬的门下,你必须属于某个“圈子”。否则你就是学术圈的孤魂野鬼。“圈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可以帮你顺利获得学术生产的原材料,大佬在课题评审会的一句话,可能铺就青椒流入长江的康庄大道,也可能断送你的学术生命。其次,圈子还有助于你尽快熟悉学术大生产线,更快速地发表成果。当然,进入圈子从来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你要替大佬申请课题,写文章,报销财务,迎来送往。当大佬们天天盘算着如何倒腾两位数的房子时,你就只能在“蜗居”里感恩戴德地彻夜加班。课题是大佬帮拿的,生产线是大佬打造的,没有大佬,就没有青椒的一切,你凭什么不心甘情愿?

打工诗人许强在《为几千万打工者立碑》的长诗中说,“我们是一群群候鸟/被一个个城市不住驱赶无处栖身”。其实,青椒们和打工者一样,面对层层紧逼的驱赶,同样无法安放自己的身心和学术追求。如果你坚持不懈地在讲台认真上课,如果你不肯在学术大生产线上放弃你的品味,如果你拒绝大佬的“关心爱护”,青椒就会变成学术工厂中随意丢弃的“烂茄子”。在越来越走向新自由主义的学术体制中,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青椒主动远离讲台和学生,主动适应大生产的节奏,主动响应大佬的振臂一呼。因为,如同很多工人幻想自己成为老板从而改变命运一样,青椒们同样相信,唯一的道路就是更加快速地从学术民工成长为学术资本家,从而获得压迫新一代学术民工的资格。不过我担心的是,教学如此不受待见,人才培养如此敷衍,到时候,被你们压迫的学术民工还可堪使用吗?也许那时,学术机器人已经从富士康走进大学了吧。

(本文为破土首发,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破土立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浅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