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开窍于耳 学者们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论文集,有时前后意见不统一,在《金匮真言论》篇中就说;心开窍于耳。为什么“心开窍于耳”呢? 我们想象下面的场景,夏天农村的夜晚,万籁俱寂,没有噪声的干扰,我们宁心静气,传入耳鼓的是昆虫的鸣叫、植物拔节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天籁之音。人们用耳朵来感知自然,用心去体会,内心会有涟漪。 ![]() ▼弹耳朵的方法: 双手搓热,以大鱼际由后向前发力有节奏的轻弹耳廓,这种方法可以随时操作,次数不限。 ▼搓耳朵的方法: 搓摩耳朵除了可加强脏腑的功能外,还可预防听力的减退及耳鸣。双手拇指及食指弯屈后,由上至下搓耳,至耳朵红热为宜。搓耳时可冥想正在进行全身按摩,不知不觉中身体会有温热的感觉。 ▼鸣天鼓的方法: 双手掩耳,以食指压在中指上,用食指滑弹后脑部,每次滑弹36下。这种方法健脑、增强记忆力并防治头晕耳鸣。鸣天鼓时,声音洪亮说明肾气充足,反之则表明肾气虚弱。 ![]() 五脏对应五窍, 搓耳朵可以养肾 在中医看来,五脏在头部各有一个通道与天地相沟通。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肝在窍为目......心在窍为舌......脾在窍为口......肺在窍为鼻......肾在窍为耳”。 通过这五窍的状态可以了解脏腑的功能情况,比如口腔溃疡,多与脾虚有关;眼睛干涩、发红与肝胆火旺有关;双侧耳鸣,则是肾虚的表现。同时对外在孔窍的保养,也会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因此弹、搓耳朵首先养肾。 ![]() 聖:自己觉悟,又能使众生觉悟 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它的圣人,圣字的繁体写作“聖”,下面一个“壬”,上面一个“耳”一个“口”,表示人立于大地之上。用耳朵来谛听天地之音,听宇宙的大道,这是讲觉悟,自己首先要觉悟,听得懂天地的大道。 而这个“口”字,是指不仅自己觉悟,还要用口宣讲天地宇宙的大道,使众生都能觉悟,自觉觉他。 所以“聖”就是自己觉悟,又能使众生觉悟,而且还能统领众生的人。 ![]() 聽:耳鸣多为伤心所致 “听”这个字的繁体字写作“聽”,从耳德,即耳有所得,怎么有所得,当然用耳接受宇宙信息,用心来体会、感悟,梁启超说过:“心明即是天理”。虽然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心开窍于耳,说明古人知道谛听宇宙大道,需要心的感悟。因此一侧耳鸣多为不良情绪持续“伤心”所致,调理司值相火的三焦经、胆经,可以立竿见影。 日常生活工作中,坚持弹、搓耳朵,既养肾又养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