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关注』开始不努力,就不“会”努力了!

 danly910 2016-01-12
点击上方“三分之一” 可以订阅哦!

我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女孩儿,乖巧可爱,家长也有文化有修养,但是这个孩子的字总是歪歪扭扭,不够美观。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我谈到这个问题,指出原因还是在于练得少。家长坦承:对孩子过于宽容,虽然孩子有上进心(谁都想努力进取,按我的硕导的话说,这是一个不可选的选择),也明白学习的道理,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


班上还有类似的学生,明明有能力更进一步,但是无论家长还是本人,都甘于轻松度日,也许这是他们认可的快乐成长吧!


但是,请您警惕:无论是谁,你现在不学着努力,就不“会”努力了!


拿那个小女孩儿来说,在我和她妈妈沟通后,她的字有了明显的变化,认真了、工整了、美观了,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啊,我连忙在班里夸她,作业也得了优加星。可惜的是,这种情形不是持续下去的,尤其是过了一个暑假,她的字就没有很好过,时好时坏。有时候能够耐着性子一笔一画认真写,有时候就为了完成作业而匆匆而就。三年级了,作业不是一项两项,而她因为从一年级就缺少练习,本来速度就不快,如果想写工整美观,速度就更慢,这样作业就完成不了,她为了按时交作业,只能牺牲质量。——这就是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了。


这个班级我已经教到了第三年,亲眼看着一群孩子入学,怎样在两年中一点点拉开差距的。一年级开始学写字的时候,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除了极个别学过书法的孩子,大家都没怎么摸过笔写过字,刚开始学习,字也都很简单,只要认认真真写,都有模有样。可是,时间一长,任务逐渐加重,有的学生仍然能坚持认真写、回家练,字越写越好,有的学生开始偷懒、投机取巧,有时候认真一点儿,有时候潦草一点点,只是一点点,还没到不认真、很难看、要重写的地步,我只能通过作业等第“优减”来区别,有时候加上批语“再认真一点儿字就更漂亮”,也有时候会和家长说一下,但是都无法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于是,慢慢地,慢慢地,这样的学生字逐渐定型了,不再是初学写字时那么端正了。学生之间,开始有了差距。


一部分同学,提起笔来,就认真规范地书写,回到家进行临帖、拓字。也许开始写不好,动作也不快,但是他们一直坚持练习。熟能生巧,于是越写越熟、越写越好。而那些疏于练习的同学,速度提高不了,字也写不漂亮。所以,那些练得多的同学,在学校里总是最快完成学习任务,显得很轻松,自信心也强。那些练习少的同学,也就习惯了得不到老师表扬,习惯了在班里普通的位置。而这种格局,一旦形成,就很难改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用进废退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懂。


所以,“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些一点点开始不认真的孩子,本来有能力写好,只是由于态度问题,就走在了退步的路上。而家长,很多都觉得:我的孩子能写好,只是没尽力写,只要一尽力,就没问题,所以也没有和孩子较这个劲。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当孩子习惯了一点点不认真,每次都退步一点点,累积下来,退步就不是一点点了。再者,当孩子习惯了不认真,时间一长,想认真也认真不起来了。而家长认识不到是因为练习和努力的不够,而是把这些推到“孩子天生就这样”的宿命论上去,往往是自己也不得不接受了孩子不努力的事实。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