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应用号”颠覆APP

 七月撒丫子 2016-01-12


昨天微信朋友圈被”我和微信的故事“刷屏了,大家争相晒出自己的数据统计图片,带起了朋友圈新一轮分享热潮。而在今天上午的微信大会上,张小龙忽然说:微信将推跟APP功能相似的应用号,这又会给微信生态带来什么样的转变呢?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特别大的传播事件,在昨天晚上把我们忙坏了,它是一次蝴蝶效应。”

1月11日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张首先回应前一晚发生的“微信盗号谣言”风波。

在会议现场,张小龙分享微信的四个价值观,透露微信正在构思一个新产品 “应用号”,同时还袒露了目前微信的担心和挑战。

“用户每天在微信里面花太多时间,那未必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我们其实挺担心这个事的。”张小龙说。而微信更多的挑战,在他看来不是在于说再多做多少事情,“而是能够挡掉多少事情”。


微信自己也在变化

在微信公开课PRO版的前夜,昨天晚上一个“我与微信的故事”刷爆了朋友圈,很快,一则有关“微信盗号”的谣言同样在朋友圈意外火速传播,这给微信团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张小龙在演讲开始提到了这起意外事件。昨天这个链接被泄露了,所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链接访问率太高,几乎挂掉了;

而几乎挂掉以后带来第二个问题:有人开始造谣,称打开这个链接就会把你支付宝的钱给偷走。

在这之后,微信支付的员工发现,有百万级的用户开始提现、解绑自己的银行卡了,瞬间有非常多的用户解绑、提现,服务器也几乎挂掉了。


用这个意外事件作为开头,张小龙其实是想说明:微信作为一个平台,为什么在很多的规则、很多的平台接口或者系统方面会很严格,“是因为其实有一点小小的疏漏可能就会在这个平台里面被放大很多很多次,这个量级是很可怕的。”张小龙说。

而针对外界认为的微信平台的规则时常有变动、并不清晰的问题,张小龙表示很抱歉,他称微信确实给不出一个特别明确的东西,因为微信自己也在变化,“我特别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最底层的一个思考,就是我们对待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平台,我们的自己价值观是什么样的?”

“如果大家能理解我们的价值观,那我相信你在做微信相关事情的时候,你会知道你做的事情会不会被我们拦截或者是我们鼓励的。”张小龙说。

对于微信当前的挑战,张小龙表示,“对微信和微信平台来说,我们现在更多的挑战不是在于说我们再多做多少事情,而是我们能够挡掉多少事情。”

张小龙举例,此前微信确实开过一些针对少数人的特权“白名单“,但是前不久把它关闭了,”因为发现如果开一个白名单出去,我们只会在用户里面造成一种攀比和不均衡,而这样的现象不是我们倡导的微信文化。”

应用号挑战APP

在演讲结尾时,张小龙透露了微信团队正在构思的新产品——应用号。

他说,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现在看起来确实更像是一个媒体化的平台,对于自媒体、一些写作的或者一些传播内容的人特别有效。但从微信的本意来看,做公众平台的出发点不是仅仅针对媒体的,而是要做一个提供服务的平台。

这个需求源自微信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所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基于微信的公众号来做的,而不是去开发一个APP。

尽管微信公众平台也曾拆分出一个服务号出来,但服务号还是基于一个诉求,张小龙说这不是微信想看到的。现在微信将开发一个新的形态,叫做应用号。


张小龙说,人们现在每换一部手机,手机里面的APP就要重新装,而现在APP重复的安装率已经越来越低,但是有的时候你要找一个功能,你还得重新再安装一下这个APP。

例如,现在很多用户会在微信钱包里面买火车票,因为对一些不是很高频度的需求来说,不需要再做安装,可是从公众号里面去装一个功能也不容易。因此,微信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公众号的形态,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APP一样,进去使用这个公众号。而在平时这个号不会向用户发东西,只是很安静的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让更多的APP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种形态来存在,这是我们在探讨的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叫应用号,这里只是提前剧透一点点东西。”张小龙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