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末考试来了,学生这6大症状你知道咋“治”吗?| 好好学习

 taoshu 2016-01-12

??新朋友点“核心智慧“蓝字关注我

每逢期末考试,老师和孩子的压力都大!

在这个期末与假期的当口,老师们忙出题,学生们忙考试。

怎样备考才有效?考完怎样分析才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利用好期末考试前的复习时间段好好冲刺吧,考试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考前的这6大“期末综合症”,你班里的孩子有吗?


症状1:基础知识弱,亡羊补牢难


这是成绩在高分以下学生的通病,到了期末复习,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就开始吃力,重新学习一遍?已经没有那个时间了。

对症下药:

带着学生一起研究当地考纲,把里面提到的考点着重复习,找到典型的往年期末真题进行搭配练习。


症状2:题目都会做,还是老出错


很多学生觉得难题是失分最多的地方,但对于简单的题却掉以轻心,对中档题分析不清楚,总是莫能两可,导致漏题丢分。

对症下药:

分辨学生到底是“马虎”还是“不会”,可以利用一道题,换一个角度解题,或换一个已知条件,看孩子是否还会做,来验证学生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症状3:做题没思路,一看就不会


做题没思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研究过以前的题是怎么做出来的。学生听老师讲解比自己看答案的收获要多得多。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一道平面几何题不会做,一看到辅助线就会了。

对症下药:

让学生每次考后都要思考总结自己做过的题,千万不要满足于得出答案,要清楚答案从何而来。多鼓励孩子来和自己探讨问题,慢慢积累经验。


症状4:平时都挺好,一考就失常


这种现象大多数都是因为平时对自己的要求低于考试标准,比如用时太长,或者翻看笔记资料等,考试的时候就暴露了。

对症下药:

养成快速节奏感,在做章节练习时,对每一题分配相应时间,尽量在规定时间完成,最后才对答案,快速发现自己问题所在,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弥补或矫正。


症状5: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很多学生各种大厚本的辅导书倒是不少,但翻开看看,真正做了几道呢?用来打人和催眠倒是不错。

对症下药:

帮助孩子精简课外习题册,巧订学习计划,尽量详细地列明早晨几点到几点读什么书,课外阅读或各安排哪几科学习,定好计划表后,尽量排除干扰坚决执行。


症状6:做的题挺多,就是没效果


这类同学的问题在于勤奋有余,方法不足,成绩提升空间很大。盲目的多做题实在是个笨办法,最后搞得精疲力尽,成绩还不见提高。

对症下药:

养成做笔记、做标注、做错题的三个好习惯,真正把握各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考后的总结不能少,预备好假期前最后一课吧!


分析试题的趋向、难易程度、类型,学生答题失分的原因,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自我审查分析,制定个性化的考后成长计划!



1.总体把握——了解考试的整体情况


反思出现一片式错误的问题,是否是教学过程中没能让学生充分吸收知识点;老师也应当对每位同学的试卷进行分析统计,只有关照到了每个同学,才能对症下药,让大家齐头共进。


2.重新订正——生成考试错题集


让学生将卷面上出错的试题重新订正。争取能自主做出该错题,写出解题的思路或过程;学生无法自助解决的题目,标记出来,待老师细讲。

将错题统计到错题本上,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审查,对自我的学习发展有一个长期系统的认识。


3.统计得失分率——减少非智力因素的丢分


学生分析本人卷面的得失分情况;比如哪些错误是因为粗心大意,哪些错误是因为记忆模糊,哪些错误是因为真的不会,分别占比多少,以此数据为依据,对自我的学情有一个掌握。从而做到日后的认真审题,最大限度减少因非智力因素而丢分。


4.对症下药——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制定计划,不要脱离学习实际,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就订出思想教育方面的改进措施,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就订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是后进生多就提出如何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右脑开发测试题结果:上述各题,选①的得5分,选②的得3分,选③的得0分。45分以下说明你的右脑还要努力开发哦!分数越低呢,说明开发的潜力越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