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记一

 洒风行 2016-01-12

脾虚泄泻,延久难愈,乃由胃强脾弱,胃强则纳食不易节制,而脾弱则无力以运化,使肠之负担过重,痛泻更多.

治泻七法:

一淡渗分利

二健脾燥湿

三化滞

四厚肠(苦寒能厚肠,如黄连)

五温寒(用丁香,肉桂,如纯阳正气丸)

六理气以除胀痛

七祛肠风以减急迫

柴胡---疏通胁膜,引入肝络

枳实---导滞,引入腹刺猬皮乃是脱肛,痔血之专药,能助肛门之收缩.

阴虚有热者,不用升麻,柴胡升举气坠,而选荷蒂升清降浊.

治便闭相传有二个名方:

一是李东垣之导幽汤,治大便闭而气噎塞不得上下,用升麻提其气,气升则不致阻塞下窍,而便自通.(此与怀孕胎坠,小便不行,用黄芪以提之,则小便自通之治理同)

二是宋名医史载之治蔡元长丞相之法,以蜜炙紫菀以通宣肺气,因便闭而肺气不宣,肃降不行,上下失其直辖市之故.

以桂心加白芍,温辛以通之,酸以柔之,此乃仲景治妇女腹部疾患之引经法.

三棱,莪术,枳实,厚朴,功能破瘀化痰,行气舒急.

腰痛头眩,此属虚,用调补之法有三:

补心脾用归脾汤

补肝肾用杞菊地黄汤

补奇脉用左归丸和地黄饮子

鸡肫皮是缩小便之专药

胡桃肉能纳上冲于耳之虚气,又濇小便频多之肾气,是上下兼顾之药,乃肾虚耳聋小便多之良药.

白芷入阳明,青皮入厥阴.

六一散,金银花均为清暑热之要药.

鹿角霜6g炙甲片3g盐水炒黑小茴香3g为治腰背酸痛之主药,功能1温经2活血3理气,三药配合,既能温通肾经,流通气血,又可达到腰脊髀尻等处,所以对督,带,肾经虚寒及气血痹阻而引起的腰痛,有很好的疗效。

白芥子化痰散结,活血消肿,对酸重之症状比较明显,属陈伤宿瘀阻滞隧道,痰流入络者效果较好。

白芍,甘草,廖氏(廖仲淳)称“制肝之专药”,亦称“补肝法”

咳久不润者,《时病论》中“温润辛金法”

脉细软而非弦数,苔腻白而不见红绛的舌质,是肾阴阳两虚,水浊停留之证。

胸气郁痹则中阳不展,心络瘀阻则心气结滞,必致痰湿留聚,程老用二陈汤佐以化痰湿,很有意义。(主以括蒌,薤白,丹参饮法)

程门雪用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将中成药如丸、散放在中药汤剂里包煎。这可能也是他用药的特点,这样也可以增加很多药而不用方子那么大,将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兼顾了。

我当年统计了一下,喜用的成药包煎如下:

金匮肾气丸、纯阳正气丸、戍已丸、鸡苏散、香连丸、脏连丸、滋肾通关丸、桑麻丸、指迷茯苓丸、九制希莶丸、虎潜丸、乌梅安蛔丸、小温中丸、左归丸、十灰丸、益元散、黛蛤散。

酒渣鼻,尝以凌霄花为末,和密佗僧,唾调敷,甚妙。

丹溪曰:杂合邪者,当以杂合法治之。

凡治病必分其主治之药,先之以经气。

《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与冬不藏精,病温者,有虚实之异。

《内经》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溺血为热客下焦,本草何仍用兔丝子、肉苁蓉、续断、鹿角辈温补壮阳为主?

东垣谓: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火者,热也。肾气因热而足,亦必用是脏真之药,始可补其虚,以固卫气之散走也。气血相须为用,又何疑乎?

假如病大而汤剂小,则邪气少屈而药力已乏,欲不复治,其可得乎?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火,竟不得灭,是谓不及。

若症小而汤剂大,则邪气已尽而药力有余,欲不伤正,其可得乎?犹火炽昆岗,玉石俱焚,是谓太过。

三者之论,惟中而已,过与不及,皆为偏废,然而太过尤胜于不及。

盖失于姑息,邪复胜正者,只是劳而无益,犹可勉而适中;或失苛暴,则正气被伤,因而羸瘠者有之,危殆者有之,此所谓尤胜也,可不戒哉?

糟粕隔于下,浊气逆于上,呕吐乃作,治当通其大便,得下而呕吐自止,即运用下法治下格呕吐。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93162

刘渡舟认为:使用经方关键在于抓主证,因主证是纲,纲举而目张,从而对兼证、变证、夹杂证等,也就自然迎刃而解。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814期(22

调:阴阳失调,应首用桂枝汤加减,卯酉时服药。

治:阴阳更替失调之疾,应首用小柴胡汤加减,夜半子时、午时服药为好。

《燕山医话》

山药补而不滞,堪称健脾益肾之良药,脾健则痰源可去,肾充则纳气归元,痰去肾充则神安,正复神安则喘证可平。

《燕山医话》

且火不惟伤肺之阴,甚则亦伤害无阳,又必辨其所伤之阴阳孰轻孰重。

《推求医意》

脾胃为柔脏,可受刚药;

心肝为刚脏,可受柔药;

《临证指南医案》生桑皮:泻肺行水;炒桑皮:泻肺止咳。炒银花:清肠热;生银花:解表热;广木香:理气止痛;煨木香:理肠止泻;龙胆草;(上行与下行,健胃与败胃,泄肝与益肝,多方面的相反相成)

1《得配本草》:龙胆得柴胡治目疾,得苍耳治耳中诸疾。

2《本草求原》:配防风治小儿盗汗。

3剂量不同,主治不同:

小量0.3---0.6g,饭前服,有健胃之功;

大量3---6g,饭后服,有败胃之虞。

郁金、白芍相配能扩张平滑肌作用,能解除输尿管第13狭窄处而加速结石排出,故有镇痛排石之作用。

《江西中医药》96271

瘀血:因络破血溢于脉外,离经之血停留体内或脏腑之间,未经排出和吸收之血。

血瘀:因气滞、寒凝、热壅等等,阻塞络脉或因气滞而促使血行不畅,形成局部或某脏器之内有血瘀停滞的现象。

二者是迥然不同的。

血渴:多出现于肺胃出血者,因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腾。

《瘀血的证治》肝苦急,甘以缓,肝欲散,辛皮散,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治肝宜苦辛并进:黄连伍吴茱臾,川楝子伍玄胡,丹皮伍川椒.

呕酸,宜叶香岩法,热者用连梅,寒者用椒梅,以酸治酸,"以酸泻酸"之意.

胃痛止血宜:蒲黄,五灵脂,旱莲草,茜草,槐米;

偏热者佐:制军,丹皮,经红藤;

偏寒者佐:当归,炮姜;

胃火炽,:公英,黄连,金银花,大黄;

胃痛如刺,:桃仁,苏木,花蕊石.

<叶熙春治胃脘痛经验>

油锅烫伤方:酸枣仁研末,以黄酒浸泡,涂在伤面上.

蜘蛛咬,日久腹大如孕,让其饮牛奶,三日愈.

腹部麻痹,刺不觉痛,让其多煮葱白吃自愈.

皮肤疮疡,艾蒿煎水薰洗.(艾蒿农村用编火绳以点烟薰蚊子).

患者自三岁起得一怪病,右帼窝处疼痛,这种疼痛不定期,有时十多天一次,有时个把月犯一次,每次痛的时间不一样,短时半小时,长则二,三天,痛起来十分厉害,出汗,打颤,不能走路,许多大夫治如神经痛,肌炎,骨刺,风湿,韧带损伤,但一医诊为癫痫,从皆不以为然,后因用癫痫治法而愈.

小说 <医林聊斋>

芍药甘草汤有用途:

1坐骨神经痛

2肩周炎

3血管神经性头痛

4腓肠肌痉挛

5急性腰扭伤

6痛经

7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江西中医药>96275.

人参,五灵脂配伍时功效更著.

地锦草有保肝作用.

丝瓜藤汁治慢性支气管炎,饭前半小时内服150---200ml,每日三次,连服2---3.

<江西中医药>96275

牛膝,性善下行,引气,,浮阳,瘀血,药下行。

"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为治脑充血证的无上妙品"<张锡纯用山药>----<陕西中医函授>943

以促进造血而言,黄芪:当归为5:1,作用明显优于二药等量配伍.

清热消炎之公英与行气活血祛瘀的药物,如川芎,砂仁,对脾虚型之消化性溃疡疗效有所提高.

复方党参,川芎,公英中仅含6.79/公斤的党参与单用20/公斤者抗溃疡作用强度接近.

党参,黄芪的浸膏剂有促凝止血作用,注射剂有抗凝活血作用.(原来是浸膏中多出二个成份,这二个主要来自党参)

参芪强心作用不同于洋地黄,主要是抑制钙调蛋白与PDE,增加心肌细胞内CAMP含量,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北豆根的蝙蝠葛碱对各型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室早者尤佳;对心律失常合并高血压者甚为适宜,且发现在未产生降压效果时,心律失常已获得控制.

人服党参水煎剂,青年0.5g/kg,每天一次,连服十天,中年0.07g/kg,0.14g/kg,0.7g/kg,每日一次,连服七天.结果都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能同时提高人的左右两侧半球的记忆力.

大脑皮层对人参非常敏感,甚至其它部位尚无兴奋表现时,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已经加强.

茵陈-----抗肿瘤

1抗肿瘤作用主要系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2可能含有某些能促进肿瘤免疫的成分;

3可能包括内源性TNF的产生;

4免疫学机制在其抗肿瘤作用中所占比重较小;

5所含的咖啡酸,蓟黄素及一些未经鉴定的组分也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中药药理研究余治呕,用吴茱臾,治频吐酸水,不论寒证,热证均可;

用益智仁治吐涎沫,不论平证,温证皆可.

余治久呕,常用温通兼用柔润药,如苁蓉,茯苓,当归,杞子,桂心,沙苑子,鹿角霜等.

脏主守,腑主通.

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

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临证指南医案>

五脏以守为补,六腑以通为补.

哮喘:僵蚕七条,焙黄研末,米汤或茶酒下.

金花丸,治食久乃吐之反胃.

生南星,生半夏各一两,天麻五钱,雄黄二钱,白面三两,

滴水为丸,姜汤下.

叶天士每拟紫石英治冲脉为病,龟板治任脉为病,一镇冲脉之逆,一摄任脉之虚.

地肤子治两胁胀痛最效,每用三钱.

余遇患热性病之后阶段,有口苦,尿黄或赤,并有某些神经系统见证者,往往先考虑分辨其是否符合百合病.

阴阳之主方: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

表里之主方:桂枝,麻黄,柴胡,越婢;

承气,抵当,陷胸,泻心;

寒热之主方:四逆,理中,真武,白武(可能是当时抄错了);

虚实之主方:五苓,栀子.

芍药甘草汤----阴虚养阴之方

桂枝甘草汤----阳虚扶阳之方

桂枝汤----调营卫之虚热

柴胡汤----和气血之虚实

麻黄汤----表实散寒

越婢汤----表实清热

承气汤----破阳实

抵当汤----破阴实

何任----<湛庐医话>

哮喘如兼便秘,舌苔黄厚,胸闷炽热,口干,痰黄稠等实热症状明显时,于麻杏石甘汤中重用石膏,加入大剂量清热解毒化痰之鱼腥草,芦根,双花,连翘之类,且加入生大黄以泻热通腑,则往往有"一泻而解"之功.

同时也要注意"审证求因",如由饮食积滞而致哮喘者,治当和降肺胃,消食导滞,化痰平喘,常用保和丸之类加减,此种情况多见于儿童,独生子女平素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胃热生痰,反复咳嗽肺感染,日久迁延或治疗不彻底,则发为哮喘.

哮喘日久肺肾阳虚者,治以小青龙汤合桂附八味丸加减,屡用屡验.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日久,最易合并肺感染,而出现热钟象,石膏随热势而加减,常量为30----75g,热重时最多曾用至100----150g.

<著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哮喘临证举隅>----<中国社区医师>2002.8.P10

元参60g,煎浓汁500ml温服,对风热头痛,屡用屡效.

砂仁2g,放入口腔内,慢慢细嚼,将嚼碎药沫随唾液咽下,每天3,止呃逆有效.

胖大海15---20g(小儿酌减),以开水浸泡60分钟,即可饮用,加红糖或白糖,3小时再加开水浸泡60分钟后去掉皮核吞服,治泻.

公英20g/,研细末,以开水浸30分钟代茶饮,1/疗程,治疗消化性溃疡,对寒邪犯胃或脾胃虚寒者不宜.

甘蓝子30---50g,入沙锅炒香,研细末,贮瓶备用,早晨与中午随进食饭菜各服1汤匙(2---3g),午后及夜间忌服,连用7----10天即可见效,见效后需继服2周左右,治嗜睡.

<民族医药报>2002.5.24.

中药中原来就有抗氧化物存在,平时它们结合在大分子聚合华表中,不能发挥荶医疗作用.只有各酸性很强的胃液作用后,才能释放出强有力的抗氧化活性,显示其良好的疗效.

临床试验表明:凡是取得较优佳疗效的病例,病人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含量都是较高的;而疗效不佳,甚至无效的病例,病人胃液情况正好相反.这各中医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的理论简直是不谋而合的.

但是,自从人类形成用火煮食物的习惯以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消化植物的功能便日益减退,从而降低了植物在人体内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低分子活性物质的生成.

有人吃中药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主要是他们保持着良好的植物消化能力,他们可能继承了人类祖先一些较原始的消化遗传基因,所以中药对这些人特别有效.

而另一些人则完全没有了这种基因,所以中药对他来说几乎无效.

还有一些人因这种功能还没有完全丢失,所以时而有效,时而无效.

德国<药用植物>Planta Medica

中药姓"",脱离中医药,"君臣佐使""阴阳表里""凉热虚实"等辩证施治理论指导的中药,不是完整的中药.

<健康报>2002.3.7

黄芪具抗病毒,调节免疫,激活干扰素系统,改善内皮细胞生长及正性肌力等作用,并能减轻感染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经细胞膜的心肌细胞钙内流,改善病毒感染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及电活动异常,减轻心肌病毒病损,抑制病毒复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优于一般治疗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英珍教授

口臭

----胃热上蒸

----痰热壅肺

----肠胃食积

口苦----肝胆郁火内蕴----龙胆泻肝汤

口甜----脾胃热蒸----泻黄散

----脾胃气阴两虚-----益胃汤合四君子汤

口酸----肝胃不和----逍遥散合左金丸

----宿食停滞

口咸----肾阴不足,虚火内扰,肾液上乘----知柏地黄丸

口腻-----寒湿困脾-----胃苓汤

口辣----肺热-----桑菊饮,泻白散

----胃热-----清胃散

王士福(天津中医学院)

观近用二乌者,畏其大毒,轻量1---2g,重量不过15g,不敢重用,但敢久用,此正合二乌中毒之特性,小量虽仅有小毒,然久服必蓄积为大毒,又未达二乌有效之量,其后果是中毒而无效!笔者虽知其毒,二乌30克非盲目大胆也,是以配甘草先煎,以去其毒而存其效,故敢于重用而不敢久用耳!

代云波(四川)

大剂量之乌附问题,历代医家皆认为乌附是有毒之品,临床不敢广泛应用,更不敢大剂应用,代师宗仲景乌附配伍方法,参近代之动物实验,及自己50余年之临床经验,认为乌附生者固然有剧毒,炮制过者仍有毒性,但经煎煮了3小时(附片2小时),毒性基本消失,而有效成分仍未破坏.

<民族医药报>2002.4.19

口舌生疮

黄柏蜜炒研末,搽之神效.

夜卧口渴喉干

元参二,三片,含口中即生津液,大有功效.

小儿日夜咳嗽,食少发黄,此脾虚也,即用真山药一味煮熟,和糖调服,神效之至.

脚跟作痛,柳叶一把,杏仁三粒,枯矾二钱,共捣烂外用极效.

脾湿腰痛

白术二两,薏仁一两五钱,水三碗煎汤一碗,一气饮之,一服病即如失,多以二剂为止.

各种腰痛

丝瓜根,烧存性,每服二钱,酒下,虽痛不可忍者,可以立止.

闪跌殴打腰痛

生军散

先以葱白捣烂炒热,将痛处遍搽,随以生大黄研末,姜汁调敷,盖以粗纸,一日一换,尽量饮以好酒,三日即愈,年余不愈者皆极神效.

并治闪跌内伤肩挑重物受伤,初时不觉,日久忽然疼痛,浮面按之不痛,或咳嗽牵扯作痛,,五年不愈者,用此亦效.

白葡萄干一两,用好酒煎服,至重者两服全愈

盗汗

带霜桑叶,瓦止焙干为末,空心米汤调服二钱,数次全愈.

自汗

郁金研末,卧时蜜涂两乳,即止.

有人大便下血,百药不效,热甚可危,后食辣椒(又名青椒)五六两,一顿食完,食少不效,不辣亦不效,食后下血甚多,因此断根,人多以辣椒性热,吾知此物能去大肠之热,帮奏效如神也.

脱肛

辣椒多食极效.

有一小儿脱肛数月,百药不效,后食辣椒数次,肛即缩止,并不再脱,屡试神效,此物味宜辣,食宜多,食少而不辣者不效,并治大人脱肛及痔疮肠风下血,俱极神验,食后下血更多,即易愈也.

痔疮

脱肛辣椒方最效

脚生鸡眼

红花,地骨皮二味研细敷立愈.

脚冷如冰

生附子二钱,好酒曲三钱,黄为末,烧酒调敷足心,甚妙.

田螺

甘咸寒

清热利水,明目退黄,解毒止渴

黄疸型肝炎

田螺肉100g,茵陈15g,公英15g,共入锅中,加适量水,以文火炖至螺肉熟透,加盐调味,吃肉喝汤,每天一剂.

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大田螺5,猪苓15g,泽泻15g ,玉米须15g.

水煎服,每天一剂.

肾脏性腹水

田螺3个洗净,加适量食盐捣烂,摊于塑料薄膜上,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每天一次.

<民族医药报>2002.5.17.

吴文豹---消肿膏

凡士林75

冬青油20

薄荷油5

上药调糊状

急性损伤初期,具有凉血活血,消肿镇痛功效.

<颈肩腰腿痛疗法>吴文豹

臀痈

木芙蓉根之皮,及其叶,和米酒共捣烂,外敷患处。

水火烫伤

杉木烧炭存性研末,与香油适量共为糊状,外涂患处。

伤湿辩论

伤湿

第一

伤湿初起,无汗恶寒,发热头痛,身重肢节痛楚,舌白脉缓、此阳湿伤表。宜用羌活、防风、薄荷、大力、杏仁、厚朴、豆卷、通草、赤苓、苡仁、等味,祛风利湿也。

第二

伤湿汗多,头额不痛,而肢节欠利,渴不引饮,身热脉大,此湿渐化热。宜用杏仁、厚朴、连翘、黄芩、豆卷、滑石、通草、芦根、鲜荷叶、枇杷叶、等味,利湿清热也。

第三

伤湿肢节不和,舌苔渐黄,口渴喜饮,溺赤烦冤,此湿遏热蒸。宜用蔼根、花粉、黄芩、木通、杏仁、厚朴、滑石、豆卷、芦根、淡竹叶等味,清肺理湿也。

第四

伤湿烦蒸身痛,舌黄尖绛,脉大而洪,此阳明气热。宜用苍术白虎汤加连翘、元参、杏仁、通草,芦根、滑石等味,清气化热也。

第五

伤湿热不解,舌黄鲜绛,神昏澹浯,脉大而数,此气血燔蒸,热陷心营。宜用玉女煎加连翘、元参、石斛、竹叶、牛黄丸等味,两清气血也。

第六

伤湿身热,烦燥、舌降而黑,神昏澹妄,斑疹隐隐,脉数而促,此热陷入血。宜用犀角地黄汤加连翘、元参、石斛、菖蒲、人中黄、竹叶、至宝丹等味,凉血化斑也。

第七

伤湿恶寒发热,肢体重痛,胸膈满闷,或呕或泻,脉浮而缓,此湿伤表里。宜用杏仁、厚朴、陈皮、香薷、簿荷、藿香、豆卷、泽舍、通草等味,两清表里也。

第八

伤湿恶寒微热,舌白不渴,肢节酸楚,胸脘满闷,脉缓而小,此阴湿伤内。宜用藿香正气散加豆卷、通草等味,温脾利湿也。

第九

伤湿舌白肢冷,脘痛欲呕,脉弦而小,此冷湿伤脾。宜用理中汤去术,加半夏、益智、吴萸、附子等味,扶阳泄湿也。

第十

伤湿发热微寒,舌黄溺赤,口渴不食,身倦脉大,汗多气泛,此阳湿伤胃。宜用鲜佩兰、藿香、石斛、荷叶、六一散、芦根、淡竹叶等味,理湿清热也。

第一十一

伤湿肢体倦怠,嗜卧不食,舌腻便溏,脉虚无力,此气虚挟湿。宜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升清降浊也。

第一十二

伤湿头重,倦卧懒言,烦热汗多,口渴溺赤,脉洪,此湿热伤气。宜用清暑益气汤加熟石膏、知母、荷叶等味,益气清热也。

第一十三

伤湿身倦嗜卧、目黄溲黄,此脾虚湿蕴,将成谷疸。宜用茵陈、茅术、厚朴、薏米、赤苓、车前、神曲、谷芽等味,运脾理湿也。

第一十四

伤湿目黄,身倦便溏,溺赤,腹膨跗肿,此脾虚湿汜,将成肿满。宜用小温中丸加茵陈、车前子等味,补土逐湿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