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志伟丨家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

 三姑书斋 2016-01-12


小编导言

族谱是我们在田野中最容易获得,也是最常见的民间文献。该如何阅读族谱,如何用族谱做研究呢?小编上期整理了刘志伟老师“阅读族谱——由家谱世系解读历史”课程讲稿的第一部分:“刘志伟丨族谱,不止是一册世系图”,受到大家的好评。小编将陆续整理刘老师的课程讲稿,在生动的田野案例中一起来学习族谱。

>>>>

族谱与国史、方志的区别

最近十多年,族谱越来越受到学者以及地方文化工作者的的重视。有种说法是“国史、方志、族谱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有这种说法,大概是因为在很多族谱的序言中都会写“家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这样一句话,也就是把族谱当做一种历史的书写。反过来我们过去读历史的时候也会说,二十五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谱。说族谱和国史一样,在这个意义上不能完全没有道理。但这种“国史、方志、族谱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的说法对我们利用族谱作为史学研究的资料会有比较大的误导性。把作为一种历史叙述的国史、方志、族谱看成同样性质的东西是很危险的。


族谱和国史并非同一性质的历史表述


这三种东西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它包含的范围,并非是简单的国史讲一个国家的历史,方志讲的是地方的历史,家谱讲的是家族的历史。这三种东西作为史料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使用这三种东西的时候,要注意这种差别。尤其是家谱和国史之间。我们现在讲到这一类的东西常常会有误解。比如我第一篇讲到宗族的文章,用的题目是《祖先谱系的重构及其意义》。后来很多同学和我说:“你讲得很对,祖先是编出来的。”我说我根本不关心祖先是编出来,我没有说那个祖先是假的。我现在常常跟同学说,不要随便说人家作假。因为人家讲祖先,不是为了讲历史。所以我们这些做研究的人整体纠缠人家有没有作假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的。人家的祖先作假,你们这些读书人弄出来的炎帝黄帝是不是作假的呢?问题在于,我们必须把家谱作为历史表述的意义和国史区分开来。这两者当然有相同的地方,但是更大程度上的差别我认为值得我们在用家谱做研究时去注意。

>>>>

族谱是史书吗

首先,我们先要清楚的是,族谱在中国传统的知识体系里处于什么位置。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的知识分类法中最重要的是四库的分类法,这是我们对知识,对典籍分类的一个基本的架构。如果我们以《四库全书总目》的史部作为一个标准化的东西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族谱不在这里面。如果族谱在这里面,一般来说可以放在《传记》的《总录》、《杂录》、《别录》都可以。但是族谱本身在大类、小类里都没有。当然我现在用的是《四库全书》,也许别的分类里可能有。至少,到编《四库全书》的时候,并没有把族谱当做史部里的一类书。所以说,在我们传统的分类中,族谱并不属于一类史书


族谱在四库分类法中不属于史部


其实这一点都没有说我在贬低族谱的资料价值。因为我二三十年来一直在看族谱,虽然写的东西不多,但我对乡村社会的了解,甚至对明清时代整个大的历史的了解,好多都是从族谱那里得到的。所以族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材料。但是我们要知道,首先史书和史料不是一种东西。而且就算是史书,它也是既有对过去的记忆,更有对现在的关系的表达。那么族谱,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史书,我们也要分清楚它更多是对编写时的“现在”的表达,它是用过去的记忆来表达现在。如果我们更多的是把族谱看成史料的话,我们是把它看成有意识史料还是无意识史料?有意识史料是有意识弄出来的东西,无意识史料是我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形成的文字。族谱当然属于后一种。我现在甚至有些心理上的抗拒,当我听到学生在说族谱是伪造的时候。你把它们看成有意识的史料,看成对过去的记忆,当然可以说是假的错的。但是如果你明白族谱更多是一种现在的表达,更多是一种无意识史料。它要解决的是编族谱时候的现实关系的话,这些东西就不是我们需要去纠缠的问题。


当然我过去这样分的时候有一个危险,就是大家以为这是一个归类。其实任何一种史书史料,都同时既是有意识史料,也是无意识史料;既是对过去的记忆,也是对现在的表达。族谱这些要素都具备的。问题在于我们用族谱做研究时更多的是从哪个方面来读它。所以,我们用族谱资料时要有足够的自觉,是把它当成一种历史的记录还是一种结构的表达。当然我们的结论是历史和结构的统一。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种结构,当然这个结构是在历史过程里面的、变动的结构。

>>>>

读族谱的两种取向

如果我们简单地把族谱看成历史记录,那么我们从世系里面去读出的历史是什么样?现在大量的地方文史工作者,包括一些人类学家在讲一个村子历史的时候都简单地把族谱当成对历史的记录。所以就直接从族谱记录的事实上去叙述历史。大家看族谱目录的提要,就是讲先祖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迁到什么地方,什么出了什么名人,什么时候编了族谱,什么时候建了祠堂,什么时候有了祭田。这些都是族谱本身讲的历史。如果我们用《江阴高氏宗谱》当成是一个历史记录,就可以这样读:由最早的周代的柴一直下来的世系,下到这一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徹的人,还有叫龙、虎、豹三代,再下来还有名字中都有富的一代人。这样我们就可以归纳出这样的历史表述:“江阴望族系公子高之后,孔门弟子讳柴者……传四十五代世讳徹,在宋南渡时由合肥来江南为晋陵令,是为江阴始迁祖……八传以富字行,子孙益系小居各邑。江阴东门则富之第四支也。十二传以鹏字行……”这样的历史叙述就是我们直接从世系图读出来的,也是我们今天用族谱写历史最直接最常用的。


江阴高氏宗谱


那么我这一讲的主旨,不是说不能这样做。但族谱资料更多地作为一个结构的表达,呈现出的不是这样的历史。因为如果我们拿到每一本族谱都纠结是真假对错,十万个历史学家也研究不完,对于社会史研究来说意义就不那么大。所以族谱对我们来说,更多的要作为社会史的结构表述。


所以从族谱中读历史就存在两个不同的取向:一个就是传统的读法,探讨真实与虚构、传说和档案、祖先的故事和地方历史。另一个就是研究族谱记载所呈现出的历史,我比较注意的,一个是历史的关节点,另一个是祖先故事的叙事结构。这个叙述结构中所包涵的社会史信息非常丰富。尤其当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叙述结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都用同样的结构去叙述的话,这里所包含的社会史真实更加重要。再一个是宗族语言的运用,这个也反应了一个很现实的社会关系的表达。


作者:刘志伟
整理:蔡文佳
来源:根据2010年超星学术视频“阅读族谱——由家谱世系解读历史”整理。为适应微信阅读习惯,部分字句有删改。标题编者自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