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政企总也分不开?

 长庆wcqjs 2016-01-12


“政企分开”提了30多年,但是无论怎么改,总也分不开。每一次改革都拿“政企不分”开刀,但下一次改革在说完上一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之后,再一次拿“政企不分”开刀。


到底哪儿出了毛病呢?


笔者认为,“政企分开”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所有的国有企业,它的老板最终都是行政部门。既然是老板,你这个打工仔就得让它管,而且要服它管。当然怎么管才是最有效率的管,才是能促进企业发展的管,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以往的改革走了弯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让行政部门不管”上。所以搞出了国资委,后来发现国资委不仅管资产,而且管人管事。比原来的行政老板还“行政”。于是又提出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向“管资本”。试问,如果你连管理层的人事任免都干预不了,连管理层做的事都不能监督和纠错,连自己的资产都无法维护,就想得到资本增值的结果,这是一点企业经验都没有的人才会妄想出的思路。


政企分开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逻辑和实践都证明是科学的、高效的干预方式。即我们一直提倡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科学的股东会。科学的股东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基,也是董事会、监事会产生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股东会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产权制衡的股东会。


许多人误以为,上海光明的成功是它靠近市场。岂不知,靠近市场的不止上海光明一家,首农地处北京,市场之大绝不亚于上海,但是首农的销售额只是上海的零头(上海1300多亿元,首农300多亿元),这1000亿元的差距怎么产生的呢?我认为就是股东会的红利没有释放出来。


首农的股东只有一个,而上海的股东是三个。我研究了全国35个垦区,发现其余34家垦区都是单个国有股东,只有上海光明是个例外。


只有一个股东的企业,它的管理方法与行政命令式管理没有区别。没有制衡关系,就没有纠错机制。


当然,上海光明的股权结构也并非完美无缺,目前,上海国资委占54.16%,上海城市投资建设总公司占22.94%,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占22.9%。后两家企业都由上海国资委100%控股。有人也许会说,这和上海国资委百分之百控股上海光明集团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区别是巨大的。在股东会中,上海城市投资建设总公司和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会分别从各自的企业利益进行投票,这就对于上海国资委的重大决策,发挥了制衡作用,降低了重大事项决策的风险。这和上海国资委一言堂有本质的区别。


当然,上海光明的股权结构也有待完善。如果上海国资委减持股份至40%,使三家股东的股权结构变为403030,将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制衡功能。两家股东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上海国资委的决定。


我认为,中央33文的出台取得了有史以来的巨大胜利,但农垦改革的道路刚刚起步。这第一步,省级垦区集团的股权配置一定要走好,必须坚持国有股东多个化原则,最好采取四三三的股权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