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风情醉客人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6-01-11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108 ]
2015年末,天高云淡,元江县洼垤乡迎来一年一度的“阿哩”文化节。节日里,通过迎宾演出、文艺晚会可欣赏到当地特色的彝族歌舞及“阿哩调”展演;加入各个舞圈,和着彝族阿哥的三弦调,与彝族阿妹尽情地跳千人烟盒舞。另外,还可品尝到街边臭豆腐、汤锅、凉粉以及别具一格的“土八碗”。 洼垤乡是彝族聚居区,当地彝族文化源远流长。“阿哩”是一种彝族民间文艺形式,有表达永世相爱的“真情调”、有赞美情人的“夸夸调”、有出远门所感受的“出门调”、有表达真挚爱情的“迎花调”等,种类繁多、内容广泛,用词自然朴素、耐人寻味,作为一种洼垤彝族民族民间文化,极具传承保护价值。 千人共跳烟盒舞 三弦响起来,烟盒弹起来,生活乐起来。2015年12月26日这天,热爱歌舞的彝族群众在街头翩翩起舞、尽情欢唱,上演了千人同跳烟盒舞的盛况。来自各个村寨的彝族群众围成一个又一个圈,在清脆的烟盒声伴奏下,扭动身子,舞动手臂,跳起了欢快的千人烟盒舞。 烟盒舞是彝族群众的一种娱乐形式,而在彝乡洼垤,老辈人传下来的烟盒舞得到了有效的传承、普及,并演变成了一种时尚而极富民族特色的健身方式。据了解,目前仅在洼垤乡流传的烟盒舞乐曲就有120多首,当地村村寨寨都有舞队。能走路就会跳,只要乐声响起,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跟着弦子调跳起烟盒舞,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场合,不限人数。遇到逢年过节、婚嫁建房等喜事,大家跳得更是起劲,“跳舞跳到太阳落,跳舞跳到公鸡叫”就是对当地烟盒舞文化的真实写照。 随着动听的乐曲声,一支支舞队翩翩起舞,尽情展示各村风采,人浪和音乐在这里交织成欢乐的海洋。20多个大小舞圈分布在大街上、球场上,弹起三弦、跳起烟盒舞,伴随着不断变化的节奏,舞圈里不断传出吆喝声,引来了不少群众围观,有的观众忍不住往圈子里钻,跟着大家一起跳,一起享受快乐,舞圈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三弦、四弦琴声,伴随着烟盒声和歌声、吆喝声,构成一首雄壮的和谐曲。 记者见到了从洼垤文化站退休下来的文艺爱好者杨宝生,他说,村里人都会跳烟盒舞,逢年过节、婚嫁喜事、建盖新房等,只要高兴,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场合,不限人数,三弦、四弦一响,大家就开始跳烟盒舞。烟盒舞是彝族的文化,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闲的时候跳跳烟盒舞,越跳越开心,越跳越欢乐,不跳不好在,并且还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听见弦子响,脚杆就发痒”。在彝乡洼垤的村村寨寨,只要一听到三弦响,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跟着弦子的调跳起烟盒舞。彝家人以烟盒舞这种独有的方式诠释幸福的生活,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增强了体质,陶冶了性情,拉近了乡亲们的心,在彝家人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低婉深沉的“阿哩”对唱 在洼垤,除了可以观看当地特有的斗脚、背新娘、打陀螺等趣味竞技比赛外,还可以听到低婉深沉的“阿哩”对唱。彝族“阿哩”主要有叙事、抒情两大类。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广泛,涉及天地起源、万物生成、人类繁衍、洪水滔天、机智人物、忠贞情爱、祖先业绩等。 在洼垤,记者记下了诸如“墙上画月月不亮,纸上画马马难骑。虽然路上遇见你,阿妹已是他人妻”等“阿哩”山歌,但下面的情歌对唱更见风情—— 十四的月亮漂亮,十五的月亮圆 山上的黑果花开了,我们约会去 唱歌一定要唱到公鸡叫,不然决不回去 今天,我们才见着一面,好像是见着十面了 声音才听见一下,好像是听着十声 三年的荒地放荒掉还可以再种 但我们感情过去就过去了 因而,我们人分开了,心却不能分开 虽然我们各在一方,但心永远在一起 太阳落下去,明天还会升起 今晚你走了,明天是否还会见得着 月亮走的时候,星星跟着走 天边的飞鸟,难得相逢 自你走了,喝水喝不下去,吃饭进不下去 听到砍柴声,会想你 听到打水声,会想你 站在高高的树上,望着不见你来 只听得到布谷的叫声,想你的心就像摘下来的树叶萎了 (记者 饶平 文/图) 编辑: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