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合神离 ] 董其昌书画特展 董其昌 | 1555-1636
________________ 在中国美术史上,董其昌不但是明代后期的艺坛领袖,也是启迪后世无数书画家的一代宗师,他的书画作品与理论都深具启发与创造性,以「妙在能合,神在能离」为追求境界。在广泛追索古代名家画作的过程中,提出唐代以来绘画「南北分宗」的发展史观,并超越传统的临仿格局,前所未有地提升对笔墨抽象美感与图像动势的关注,除成就个人独特画风外,也体现对画道的终极追求,「集大成」的主张及风格则引领其后文人画风的转变。书法方面提倡汲古创新的临摹观,偏好典雅秀逸的传统书风。身为晚明书坛的盟主,董其昌也深受清初帝王的喜爱,为有清一代馆阁书家的源头。他同时也精于书画鉴赏,收藏经眼过众多古代书画精品,衍生出独树一帜的书论与画论,与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实践不断印证,所提出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对书画创作与艺术史研究影响深远。 本次特展由院藏超过三百件的董其昌相关作品中,挑选代表性的书画作品与重要鑑藏品展出。为清楚呈现董其昌艺术发展的脉络,以数量丰富的纪年展件为主轴,尽可能依时间顺序安排书画作品,俾使观者能对其生平与艺术成就有更深入的瞭解。 创 董其昌的书画创作 董其昌自言十七岁学书,二十二岁学画。其书初学颜真卿(709-785)〈多宝塔碑〉,后遍临魏、晋、唐、宋诸名家,融合为秀逸遒劲的精緻典雅书风,兼擅行书、草书与楷书,为晚明传统帖学书风的集大成与开宗立派者。其画著重师法自然,希望藉由笔端展演天地生意,并以追溯文人画源头为目标,尝试重现唐、五代、宋、元各名家的风格气韵,以创造性的临仿向传统致敬,并进行对话。 明 董其昌 书辋川诗(十一开) 1600暮春,董其昌到宜兴(荆谿)拜访同年进士吴正志(1562-?),并为他书写王维(701-761)〈辋川诗〉。吴氏为宜兴收藏家,两人交往相当密切频繁,〈奇峰白云〉图也是为他所作。董其昌收藏过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后来也转入吴正志手中,其子吴洪裕临终前试图烧掉此画,所幸抢救出来。此册用笔含蓄而凝敛,线条圆厚润泽,却又不失清劲与力度,丰富多变的墨色,反映出运笔的动作与书写节奏,稍微敧侧的结字,让作品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明 董其昌 葑泾访古图 葑泾访古图局部 万曆卅年(1602)正月,董其昌与同年顾际明一同归自檇李(嘉兴),因遇雨宿于葑泾,检赏古人名迹之馀,兴起绘成此图。从挚友陈继儒(1558—1639)的跋语得知,董其昌此作融会并再现了他对王维、董源风格的理解。将源自董源的披麻皴作疏密安排、浓淡点画的层层堆叠,令画中山石呈现出莹润的质感。前后景环水坡石间,则安置静谧的茅屋与小亭,俨然有王维〈辋川图〉之意趣。 明 董其昌 书吕仙诗 卷 相传北宋熙宁(1068-1077)中,吕洞宾前往拜访湖州东林山的沉东老,饮醉后以石榴皮书此诗于壁上,七年后苏轼前往拜访,沉东老虽已故三年,仍和诗三首以记之。此吕仙诗在明末时尚有拓本流传,董其昌认为很接近怀素风格,因而选择以怀素大草风格书写此作。本卷未署年,行笔已不同于早年之轻灵,也较中岁〈书杜律〉的更加浑圆,且加入更多的转折变化,显然已经将怀素笔法自然地融于本色之中,应为其晚年之作。 明 董其昌 夏木垂阴图 此作是董其昌难得的巨幅作品。画面下半主要由枝伸叶展的耸立双树撑起,与陡然昇起又朝画外扭动的中景巨岩,及远景层叠山头,彼此连贯呼应,俨然有擎天之势。另透过山岭坡陀边界、树列、云带、林木枝干的佈列,将全图物象交叉成斜向的块状嵌合,形成视觉上紧凑丰盛的合奏。根据题跋,董其昌曾于北京观览吴廷所藏的董源〈夏木垂阴〉图,从中参悟黄公望山水实脱胎自此。此作力追董源、黄公望两大家,欲与之颉抗的意味鲜明。 藏 董其昌的书画收藏 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藏。十六世纪的七○年代后半叶,他开始参与书画鉴赏活动,九○年代起著手收藏历代书画名迹。终其一生,董其昌寓目、赏鉴、收藏的书画、法帖多达数百幅,这些作品都是他研习书画、增加学养、丰富胸中丘壑、建构书画理论的重要基础。他在书迹、画作上的题跋,或辨识真贋,或品评作品优劣,或敍述源流特色、记载流传经过等,不但为这些作品增色,是研究董其昌书学画论观点重要的参考资料,更提供了他艺术交往和书画收藏的丰富讯息。 宋米芾蜀素帖卷
董其昌在翰林院任职时,先得〈蜀素帖〉的摹本,万曆甲辰年(1604)用所藏的数件名蹟和徽州古董商吴廷换得此卷,乙卯(1615)左右此作则转入好友陈巘之手。七十九岁董氏在京再见此卷时,心中则充满无限的感慨。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在黄公望的画作中,董其昌对此卷的评价最高。万曆丙申(1596)在友人华中翰的资助下,董氏如愿已偿地购得此卷后,便是一直为他所珍藏,并多次摹写。直到晚年,因家道中落,董其昌不得已才将此卷质押给他同年好友吴正志。 [ 展件清单 ]
__________ 特别鸣谢 台北故宫博物院 __________ 出品人:王成业 栏目统筹:刘慧 编辑:张倩 刘一 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