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毒舌电影

 飞啊飞的蒲公英 2016-01-13

我的口袋 有三十三块


这样的我实在没脸回来


我的口袋 有三十三块


其他的钱都落入别人口袋


我知道你在苦苦等待


也催促自己脚步加快


我好不容易才回到家门外


却只能在门外徘徊


——郑智化《三十三块》


又到一年回家时。


每年总有这样的外乡人:


没挣到钱,还得回,编一个混得不错的谎。


单身一人,还得回,听七姑八姨逼婚的话。



Sir也是一个外乡人。


这些年,住过北上广深。


就是家,没怎么住过。


每次想到这,Sir就会看一部,是枝裕和。


因为是枝电影里的家人,神情和脾气,看着眼熟。


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挺像。


前几天,Sir推荐过《海街日记》。


这一次,在回家前,Sir陪你一起《步履不停》。



阿亮(阿部宽 饰),就是一个外乡人。


他和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结了婚。这一天,他们坐着新干线,回横滨的老家。


但是。


他。很。不。喜。欢。回。老。家。



因为,老妈对那一对母子,礼貌、客气、关心、照顾……


就像对客人,一样。


老爸又有意无意地,话里带刺:



这些忍就忍了,更纠结的是。


他和老爸,根本没法好好说话。


老爸一直希望他继承诊所。但是他离开横滨,去外地,做了一名油画修复师。


所以 “爸,我失业了”这句话。


你叫他怎么说出口。


和老妈,倒是能扯些有的没的。


可一提起十几年前,因为救人而死掉的哥哥。


老妈就开始叨叨了。


她会眼神恍惚地,追着屋里的黄蝴蝶。



她还咬牙切齿的,憎恨那个哥哥搭救的孩子。


所以,尽管有一些相聚的小开心。


但也就这样了。


短短几天。


每个人都想珍惜机会,好好相处。


但又话不投机半句多。


结尾时,阿亮一家坐大巴离开。他对老婆说:

——昨天吃过晚饭就该走的。

——新年就不用(再来)了吧,一年一次就很多了。


是不是很耳熟?


你是不是也讲过类似的话?


但阿亮,为什么又要回头张望一下?



所以,看是枝的电影,你会觉得:


微物中,有神。


导演实在心细如发。一条毛巾,一副牙刷,都藏戏。


老妈摆放好的一家三口牙刷。



爸妈的浴室里,多了一个扶手。



老爸给儿子晾手巾,又故意弄皱。



分别时,老妈先和媳妇握手,好不容易轮到握儿子,儿子却说……


——握手吗?

——谁在意呢?


还有这张家庭合影。


老爸老妈儿子、寡妇和孩子,每个人的站位都费尽心思。



这些细节,不起眼,一不留神就会忽略。


但只要你一发现,就惊起一身冷汗。


所以艺术高于生活这一句,Sir一直觉得很傻。


艺术从来不高于生活。顶多,是无限接近生活。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


现实里,饰演老爸爸的原田芳雄,年轻时演过《追捕》(1976)。


那时,他是全中国的硬派偶像。你要么粉高仓健,要么粉原田,二选一。



但四十年一晃,这位英俊的老伯,演完《步履不停》3年后,就去世了。


配着电影最后,阿亮的旁白看,现实与电影竟然巧合:


3年后,爸爸去了。


我没有和他一起看过一场足球赛。


妈妈一直和爸爸吵架,很快她也随着他,去了。


我没有开车载过她。



别怪阿亮。


换成谁,都做不到更多。


他不可能离开工作的城市,他不可能继承不想做的诊所。


他娶的女人,尽管父母不那么喜欢,也是他的女人。


他没法化解父亲的心结,母亲的丧子之痛。


慢慢的,他也和父母一样,身边有儿子和女儿。


之后能做的,就是步履不停地。


继续走,继续走。



说起来。


这部电影里,只有孩子,会毫不掩饰地去接近美好。



而长大的我们。


想触摸,也已经伸不出手。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回家的相聚,才应该更精彩。


就像苏童小说《他母亲的儿子》的结尾:


小孟只想早点赶到母亲身边,


其实有没有蛋糕他也无所谓,


他了解他母亲的脾气,


他更懂得他们的母子感情,


带不带蛋糕,


他都是他母亲的儿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