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王阖闾伐楚后的八年幸福生活

 共同成长888 2016-01-13

二十七、玩火自焚

伐楚之战之后的两战皆轻松大胜,阖闾开始重新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南边的越国已经成仇,西方的楚国结下不解血怨,但这时的吴王阖闾竟然异想天开,与臣下商议要对大东北的齐国开战!

不但瞄准了齐国,就连表面的盟友晋国也没滑过阖闾的算计!

阖闾究竟打算干什么?

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开始格外优待自己的食色感官,那就距离死亡不太远了!越是“抢”时间享受每一刻,越是在催促自己“上路”。

吴国整个国家跟着吴王安逸了八年,论说国家处于和平时期是百姓之福,但如决策者安于个人享乐,事情就将另当别论了。

这几年,阖闾着迷于声色犬马,内外无树建,臣子们也未见有什么作为,孙武也不例外,不管野史、正史,还是小说、传说,都没有孙子行为载于文字

这几年的吴军也跟着自己的国君一块享乐,最起码不是那支三万甲兵打得强楚满地找牙的虎狼之师了。

孙武肯定不在军中,这是由于春秋时期将军的业余性质所决定的。

春秋时期,将只是临时性职务,“出则为将,入则为卿”,和平时期将军就是文臣,或者是闲人。

将领职业化,成为我国两千余年文臣武将分列的官僚体系,那是秦汉以后的事。 

所以,和平时期的动词“将军”孙武,肯定是位闲人,估计也只能做些军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完善修订他的十三篇,这时实际“将军”的,唯有太子或老某个王子有资格,孙子甚至伍子胥这样的插手军务,肯定会招致猜疑。

所以,吴军战力下降责不在孙武,也赖不上伍子胥,是当时军事制度造成的必然。

吴王觉察不到这些,自我感觉还是良好,在阖闾看来,现在距离“霸主”也不过只差一步,只需要一个点起战火的火种,战争会送来“霸主”之冠!

在阖闾看来,上苍再一次照顾了,机会终于来了: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阖庐判断越国内部肯定大乱,新即位的越王勾践年轻稚弱,收拾南方越国的战机终于到了!

至于什么“趁丧伐国不义也”等迂腐格言,阖闾才不会理睬,当即独断出兵,并且由自己亲自帅军,杀向了吴越两国的老战场:檇李。

即将开始的对越战争,《左传》作了相对详细的记载,但详细的是战事进程,偏偏没有记载前敌主将是哪位,竟给人这种印象:吴王阖闾亲任主帅,连前敌主将都是亲自担任。

且令人感觉:这次出兵,吴军主力是分为前后两军出动的,阖闾亲率前军提前开向檇李,与诸将所率的后军隔了半天的路程,最起码伍子胥、孙武宿将都不在前敌,是干接应活路。

点燃战火容易,但阖闾兴许忘了这样一句箴言:玩火者必自焚!

新越王名叫勾践,继位不足一月,还处于父王允常的丧期,面临了强邻入侵,这是他年轻人生――也是越国所必须面临的最大挑战。

年轻勾践没有任何胆怯,相反却有一种莫名兴奋,能在战场上与举世闻名的吴军交手,不能不使人激动,此刻的勾践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味,乍登王位,初执兵权,不禁跃跃欲试。

年轻既是不足,也是资本,最大的劣势是缺乏经验,最大的优势也是缺乏经验――不受经验制约。

勾践虽继位不久,但手下并不缺乏良臣猛将,老允常给他留下了一个甚为全面的军政班底:主要智囊范蠡、文种统军悍将灵姑浮等。越国步卒强悍也不弱于吴军,兵器精良更不次于吴国;唯一不足的就是兵力不如吴国。

具体兵力,越国能够集结起来开往前线的部队,大约三万余,这个数字也不算少了,吴军伐楚,不也是仅出动了三万精卒吗?

吴军能出动的部队据野史资料说近十万大军,估计这是全国部队,能开往越国的不会这么多,但就后来战程估计,应该倍于越军。

双方选择的战场还是十四年前吴军攻占的老地方:檇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